翻开书的最后一页,一本书读完了,我合上了封面,然而,我的脑海里始终还在浮现着书中的内容,幻想着书中人物的面貌、表情。仿佛我就是这书中的主人公,给我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我读完《阿郎的桥》的第一感受。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封锁了所有的沿海港口及东部陆路交通干线,随着日军侵占越南,滇南铁路中断,中国失去了与外部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为了抗击日本人的侵略,保卫我们的家园,主人公阿郎的好朋友——永胜,加入了筑桥修路的大军,在一次点炮炸石的过程中,永胜不幸被炸死,临死前,他希望阿郎可以帮助他完成他的心愿:带着他的铜铃去看汽车从这条路上驶过,并且,看看汽车挂的铜铃和他的这个铜铃究竟哪个更好看,就这样,少年阿郎随马帮带着永胜的铜铃也加入了筑路大军......
面对即将在人群中爆炸的火药箱,魔鬼般德瘴气,猛兽般的洪水,血肉横飞的轰炸,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和缺衣少粮的生存境遇,一次次的危险与病痛,一次次的恐惧绝望,一次次的艰难险阻让年少的阿郎陷入了无助的深渊……最终,在这条血肉筑成的路上,阿郎了却自己和永胜的心愿,走过了那座他们魂牵梦绕的大桥,并且成了这座桥的守护者,守护者他和永胜的梦,更守护着千千万万国人的梦。
关于阿郎的许多感人瞬间,其中更有一个情节让我难以忘怀,少年阿郎为帮助修路队把江水淘干,建胜备桥,就疯狂踩水车,一直踩到觉得他的腿好像不是自己的了,最后脚下一滑,重重摔下来,当老磨黑被聪明伶俐的小狗——桥,拖到阿郎身边时,阿郎已经奄奄一息了,老磨黑心疼地抱着阿郎的双腿搓了起来,但由于劳累过度,阿郎立刻就睡着了,尽管如此,阿郎的腿第二天依然酸痛难耐,起床的时候,还差点摔倒……
看看年少的阿朗,再看看年少的我们,我们真是太幸福了,我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我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不用为衣食住行而烦恼,这养成了我们的一种懒惰的思想和依赖的心理,遇到困难挫折就会心生退意,更有甚者居然抱有“啃老”的思想,什么都要父母干,且心安理得地认为这是父母该做的。当阿朗在赶马,在踩水车,帮助修路队搬石头的时候,年纪差不多大的我们可能还依偎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或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这种生活是天壤之别,所以,我们应该学习阿朗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的精神,另外,我们也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不仅是为了报效祖国,也是为了让死去的抗战烈士得到安慰,当年,为了将日本鬼子赶出家园,为了让子孙后代能过着和平的生活,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筑起一道和平的城墙,将侵略者挡在了外面,现在,为了自己,为了他们,为了祖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阿朗的桥》给我的印象很深刻,相信你在读完后也会又深刻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