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的故事
读《我心归处是敦煌》有感
今天,我再一次重读了“敦煌女儿”樊锦诗写的《我心归处是敦煌》。 心里对坚守的意义又多了几分了然,对这个像敦煌一样充满魅力的女子又多了几分敬仰。
书中讲述了樊锦诗的生平,提到了她对于敦煌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以及和丈夫对于敦煌未来的思考和贡献,读完后我也想了很多,懂了很多。
读完这本书,我第一个想到的关键词就是爱国,在书中,樊锦诗说“实话实说,我并不想留在敦煌。”的确,当时的她是大家闺秀,是北大的毕业生,如果不去敦煌,她可以拥有远大的前程。但当国家需要她去那样一个艰苦的地方,她想只要国家需要,就愿意无条件服从。于是她毅然决然的放弃了留在家人身边的机会,不顾身体的不适,来到敦煌做研究。读到这时,我在她的身上看见了无数人的缩影。出现在国家需要的地方,坚持做国家需要的事,这是她对国家最火热的赤子之心。
第二个关键词是坚守。她说:“敦煌是他一辈子的宿命。”而她也用一生践行了对敦煌的坚守,一生一件事,很难也很简单,她在壁画中找到了坚守一辈子的事业,他也让我想到了邓稼先等一批两弹元勋,邓家轩在戈壁上坚守了16年。回来后却又深藏功与名,他为核武器事业贡献了一生,临死还在担心我国的核武器事业的发展。
他和樊锦诗一样,是中华的儿女。樊锦诗将研究莫高窟保护莫高窟作为一生的使命,她将壁画与生命合而为一,在戈壁上用生命谱写了壮丽一张。
这本书中最让我泪目的是她的家人给他带上海的饼干和奶糖,透过薄薄的书页,我感受到了家人间的温情。樊锦诗写下了这样的语句“他们不多问,不忍心问,我也不多说,不忍心说”两个不忍心中有对家人的记挂,但在使命和亲情中,这个温婉的上海女子头也不回的做出了选择,从那一刻起,她就是一个战士,为守护莫高窟而战。
“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一生忠于一件事,这是她对莫高窟的承诺。世界上有永恒,那就是一种精神。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和弘扬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开拓,探索,在莫高窟这片净土中,这个女子用一生实现了自己的承诺。而我也在她的身上找到了我的目标。
我想做一个简单的人,做一个像她一样忠于一件事的人,在她的身上我学习到了许多,这本书也给了我极大启迪。合上书,她的话仍在脑中回荡,让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久久沉浸在这个关于守护的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