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轨道号》有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于《礼记·大学》,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该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这句话也说明了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有勇于创新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中国轨道号》。书中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72年,空军装备研究所接到军委紧急命令,要在两年内把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中国轨道号送上太空。军装所的孩子们,在父母的引导下,从小立志保卫国家,融入了伟大的事业,而他们参与的发明与研究,也让中国人在太空中画出了一条自己的轨道。
我在书中最喜欢的两位人物是顾阿姨和老汪。从海外归来的顾阿姨低调又谦和,但是她不甘平凡,顶着各方面的压力,不但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还特别关心大院下一代的孩子们。她大胆地为生病的冬冬尝试全新的治疗方案,还引导大院孩子们走上了为祖国努力学习科学的道路。不同于顾阿姨,老汪是一个孤僻的人,他不善言辞,却有着极强的理论功底。尽管自己不被人理解,但他还是在天台上开辟了自己的小天地,用简陋的自治仪器研究飞船的通信问题,也培养了岩岩的发明能力,从此大院里多了一位榜样少年。他们的性格迥然不同,但他们身上都有一种中国人骨子里的逐梦精神和创新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我开学就升四年级了,作为新时代下的少年,我们应该明白,中国从刚刚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到如今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离不开党的领导和顾阿姨、老汪等一代又一代的爱国科学家的努力拼搏。榜样少年跟党走,红色薪火永相传。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作为少年的我们,更应该肩负起责任和使命,将前辈们爱国、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