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爱迪生传
目录
位置: > 儿童文学 > 爱迪生传 >

十一 做有益的梦的梦想家

成功是:上天赐给百分之二的灵感,再加上自己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如果一个人的事业,不能充分地为他说话,他最好是缄默。大半的人说得太多了,如果只有那些确有点东西去说的人才说话,则说话必减少而力增加。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爱迪生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爱迪生一生的发明,获得专利的有1300多项,有人统计有2000多项。单是1882年一年,他申请的专利就有141项。“爱迪生效应”不算发明,不在统计的范围里,实际上它的影响更深远。爱迪生最重要的发明是电灯和留声机,其他比较著名的发明还有:二重和四重电报机、电影、电车、蓄电池、打字机、水泥、橡皮等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美国海军部技术顾问,先后发明了水雷探测器、水底巡灯、战舰稳定器、吸声器等39种器械。从他16岁的第一项发明——自动定时发报机算起,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新发明。要是光算1882年,平均不到3天就有一项发明。如此惊人的成就,实属世界罕见。

因此,世界各国对爱迪生的创造发明给予人类的巨大贡献无不表示敬意。他们称爱迪生是“发明大王”,“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是“现代研究所的先驱”,“科学界的拿破仑”,“世界上最有用的人物”。

1922年,在日本一家工业俱乐部的演讲厅里,各界名人共聚一堂来庆祝爱迪生75岁的生日。当时,爱迪生身在美国,并没有亲自来参加那个庆典。据说,在会场上,爱迪生的相片和美、日两国的国旗是并排着的。

在俱乐部的讲台上,每个人都讲述了爱迪生伟大的贡献。代表电气通信界的人士说:“因为有电信机械和电话传话机的发明,才有今天电气通信事业的发展。”代表音乐界的人士说:“因为爱迪生发明留声机,音乐教育才得以普及发展。”而代表电影界的人士说:“电影能发展到现在的地步,完全要归功于发明活动照片的爱迪生,希望此后他永远健康,继续为社会做各种发明。”另外,代表电力界的人士却说:“白热电灯的发明,不但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方便,且人心也变得更明朗了。这项恩典是绝不能忘记的。”

每个人都说出了对爱迪生的感谢。世界各地都纷纷地为爱迪生举行庆祝会,他们热情洋溢地向他表示谢意和尊敬,就好像爱迪生也在场似的。许多国家都把庆祝会的实况拍成纪录片,而专程派人赠送给爱迪生。一个人能够让国外的人士,为他举行这样盛大的庆祝会,这虽不敢说是绝后,但至少是空前的。

荣誉不断地向他倾来,纽约《泰晤士报》举行了一个民意测验,选举美国当代12个大伟人。结果,托马斯·A·爱迪生名列第一。同年又有几次别的民意测验,结果都是一样。爱普华斯同盟的会员尊称他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伟人。包多恩学院也推选他为美国当代6大伟人的第一个。

1927年爱迪生80岁诞辰的那一天,在美国开盛大的欢迎会,收到的庆祝信件有数十万封之多,由此可见他受全世界景仰之一斑了。

1947年,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上海分会纪念爱迪生诞辰100周年的会上,一个中国工程师称赞他说:“爱迪生终身可称是一个发明家,他竭尽才智,耗尽精力,都是为了发明。发明是他的志愿,也是他的事业。”另一个西方传记作家对爱迪生作了这样的评价:“他没有统率过三军,驰骋战场;也没有占领过哪个国家,征服过哪国人民,但是他发挥的力量,却不是哪个军人所能够梦想得到的。”

1979年,美国花费了几百万美元,举行了长达一年之久的纪念活动,来纪念爱迪生发明电灯100周年。

爱迪生一生就上了三个月的学,他的文化程度极低,但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大,这里的“秘诀”是什么呢?

天才的决定因素——勤奋

人们常说,托马斯·爱迪生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天才,历史上只有为数有限的几个人像第一盏电灯的发明者一样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当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称他是“一位发明的神灵”、“一位能生产的天才”,而把他列为世界伟人的时候,他感到心神不安,他甚至对天才二字感到憎恶。他说:“将自然界的奥秘取出来运用在为人类谋求快乐上——当我们在今世最短促的时光中,我不知道有比这样更好的服务。”

他又解释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流汗。”他对那些称赞他是天才的人反驳说:“这完全是假话,艰苦的工作才是实在的。我的发明是靠实践得来的,绝不是什么天才。”

爱迪生在谈到他的创造发明说:“倘若一个人过去没有成绩,不足以表扬自己,那末,请他埋头工作,不要多开他的尊口。我深信实事求是不空谈的人。”他还说:“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这是度过我们短暂一生的最好方式。”当有人问起爱迪生的成功秘诀时,他说:“要干,一直干到底,不成功决不罢休,要有毅力才行。”这些话,既表达了他从事创造发明的目的,同时也反映出他为达到这一目的而付出了何等艰巨的劳动。为了找到一种既能发光又不会立即被烧毁的灯丝,爱迪生到图书馆翻阅了数百种技术资料,做了200多本资料摘要。与此同时,他对各种有可能被用作灯丝的材料进行了广泛的实验。

年轻时的爱迪生一心埋头工作。有人曾作过这样的计算:“五十年中,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或工厂里,每星期的6天,甚至7天,常平均有18小时的日常工作。以多数人每日8小时的工作计算起来,他在建设的工作上所贡献的时间,普通人要费125年的劳力。”一位跟随他多年的人描写初次见到爱迪生的情形:他无异于普通青年,油垢满身,好像工匠一样,蓬首粗服,仿佛是个流浪汉,但是心胸深广,一见到他,就令人油然起敬。”由于他对科学发明入了迷,所以闹出了不少笑话。

“一天早晨,仆人送早点来时,他正昏昏的睡着,仆人不敢去惊动他。但这时,他的助手已吃完了早餐,趁着片刻的休闲,有心愚弄他一次——他把鸡蛋火腿等空碟子放在爱迪生面前,等他醒来,看见这些空碟子,喝干了的咖啡杯子,和满桌的面包屑,他怀疑地擦了擦眼睛,思想了一下,以为他确已用过早餐,于是,他照例吸完一枝香烟后开始工作了!直到他的助手们哈哈大笑以后他才知道是被作弄了1

1871年圣诞节,是爱迪生同玛丽小姐结婚的日子。他做起实验来竟把这个日子忘了,一直工作到深夜,而让新娘一人在洞房里空等着他。

又如,在他钻研电报技术时,忘记了交税,税务局催促他,说如果再不来交,就要增抽12%。于是,爱迪生匆匆地跑去了。那里,队排得很长,他只好等着。可是,到他挤到窗口的时候,竟把自己的名字忘记了。

爱迪生总是专心致志,完全不管时间,埋头钻研和实验。据说他终身未带手表,所以,爱迪生的生活,不为时间所束缚。

爱迪生是一个不尚空谈,持之以恒的实干家。1914年,爱迪生的实验所失火焚毁了,损失达400万美元。这一重大打击并没有使他停顿下来。他说:“我已67岁,但还不算太老,我要重新做起。”

1924年5月,美国投票选举国内最伟大的人。爱迪生得票最多,光荣当眩美利坚合众国授给他一枚特级国会荣誉勋章,这是国家的最高奖赏。这时爱迪生已经77岁,还是照样“一天干两班”,从来没有想到要退休。他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

凡是和爱迪生接触过的人,对于他不尚空谈这一点深有感触。我国一位总工程师曾于1925年考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他和爱迪生有过一些接触,他后来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在我几次和爱迪生的接触中,感到他不尚空谈,重视实际。有一次爱迪生又来工厂,看到我们这群大学生,说要考考我们。他拿起一个灯泡对我们说,‘请你们计算一下它的容积是多少?’我们忙拿起纸和笔,有的用积分去算,有的用微分去算……算了很久,还未算清楚。爱迪生边看边笑地说,你们已很有点学者的样子,但是这样太麻烦了。其实求它的容积很简单,只要在杯子里盛满水,灯泡放进去溢出多少水来,这就是它的容积,说得我们恍然大悟。这一次的谈话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使我一辈子都牢记,搞科学要讲究实际效果,不能空谈理论。”

爱迪生有独创的推理力,更重要的还有实验的态度。他在要做一种研究以前,第一步必先准备充分的预备知识,先去调查前人关于此事项已有过何等造诣,他对前人所已获的成果并不即信,还须运用自己特殊的方法,施行种种实验。因之常发现新结果。

“爱迪生与人走着同一的路,结果常会到别人未曾涉足过的荒地里去。”他有一个多年的助手曾这样说:这个助手曾费了许多心力想制某种化合物,终于不成,可是爱迪生却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很满足的结果了。

爱迪生对于自己的行为常抱相当的自信,别人对于他的研究,任凭怎样批评,一概不睬。当他研究用铁筋土造建筑物的时候,许多人都以为铁筋土中所加的小石子必将在柔软的水门汀底沉聚,决难成功的。可是他却照了自己的方案好好地成功了。他常先把既定的事实摆在脑子里,然后再去运用他的丰富的独创力。

他必须把自己研究的结果一一留记于笔记簿,把所笔记的交给助手,叫助手再把实验的结果一一记入,每日报告他一次或数次,他终日巡回实验所中的各室,指导监督,记忆力很强,全体助手所做的实验,他都能一一记得,宛如自己去实验一样,实验用的笔记簿每册厚约200页,从门罗公园时代以来,已要以千数来计算了。这许多的笔记簿中,保存着他数十年的想法、设计、图稿等等的成绩,以及部下所进行的无数的实验。

在研究工作中,爱迪生对于实用性非常重视,从不把自己束缚在抽象的数学推导和繁难的计算中。美国著名科普作家艾·阿西莫夫写道:“抽象的知识很少能引起爱迪生的关心,他是一个非常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兴趣在于把别人一些抽象的发现联系起来,做出实际有用的装置。”有一次,他让助手设计发电机中线圈的绕法,这位助手拉了好几天,还无结果。爱迪生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叫工人做几个模型呢?你可以用绳子在模型上绕来绕去地试,用这种方法决定绕圈怎样绕最合理,而不必再在纸上画那些凭空想象的线条。”助手反对说:“可是,您说的这种做法在书本上是找不到根据的呀1爱迪生却说:“如果的确能用,你又何必去管它呢1助手按他说的去试,马上发现这个方法既简便又实用。

爱迪生不仅不尚空谈,而且还能持之以恒,直到离开人世间的最后一刻。当爱迪生77岁的时候,有人问他:“你什么时候退休呢?”他回答:在出殡的那天!84岁了,他还说必须至少再做15年工作,必须勤奋工作,在退休之前完成所想到的一切。还有一次,有人问他是否同意“为科学十年休假”,他回答说:“科学是永无一日休息的,在已过的亿万年间,它于每分钟都工作,并且或要如此继续地工作下去。”

1931年8月1日,爱迪生在西奥兰治研究所工作时,突然倒地不起。这个新闻震惊了全世界。他的病况严重,但稍微好些的时候,却仍念念不忘地说:“我希望快到研究所去。”

爱迪生的大量发明,固然是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但是,他那严肃认真和重视实践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和勤奋工作的精神,以及不畏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善于聚集人才的天才组织者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指出:“爱迪生之所以有这么丰富的发明,原因在于他在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创造了一个实验室,使用了一大批得力助手,从事研究制造。这个实验室就是后来的许多大工业公司建立的大型实验室的原始形态。”

另外一个美国学者也持有同样的看法。阿西莫夫说:在门罗公园实验室,“有8位之多获得法定资格的科学家为他工作。”

《美国企业史》的作者塞利格曼写道:爱迪生“聚集了一批技术高超的人才,购置了一批仪器和机器,并鞭策自己和手下的人在技术领域里攀登新的高峰。他雇用了一些训练有素的科学家。”

18世纪以来,在美国和西欧,生产的社会化虽然有了进展,但科学研究的方式还是旧的。科学家还是个人独立地进行研究并未有组织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去。19世纪末,围绕探索电力在技术上的应用,给爱迪生的科学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电学、机械学、化学等科目之间相互渗透,一项科研成果往往是许多学科的综合体。原来爱迪生个人或靠几个人研究的状况很难适应。于是他在1876年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所,他称之为“发明工厂”;1881年又组建了第一个科学技术研究所,把许多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里面有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共100多人,其中包括精通数学的厄普顿,擅长化学分析的芬逊,检验矿石的海德,还有及时提供资料的派克教授。爱迪生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靠这个集体的力量才获得成功的。电灯就是其中之一。爱迪生培训了一批人,分赴世界各地去选择最好的竹子作灯丝材料,最后选定了日本出产的一种竹子。从此,人们开始用上了真正的电灯。

不论是在纽瓦克,还是在门罗公园,爱迪生与他的工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粗豪而友好的。例如,艾奇逊在加薪要求被拒绝后曾自动退职,但后来又回到了实验室。爱迪生闻听艾奇逊出走一事哈哈大笑,一次他对艾奇逊说:“房子那头有个水压机,把它准备停当,给我做一个马蹄形白垩圈。这个圈的外径是一英寸,灯丝的宽度是千分之二十五英寸,长千分之二英寸。我将命人给你钢板,用来压制板材,再做一只模具,冲压灯丝。如果你制成的这种灯丝可装在灯内,我就奖给你100美元。”

艾奇逊造成了这种灯丝,拿到了100美元的酬金。爱迪生又与他立下合同,再制造3万根。艾奇逊写道:“我雇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孩子帮我制造,我的技术越来越熟练,等到制出1.6万根灯丝时,我已经能每天挣12美元了。”

爱迪生创立的第一个工业实验研究所,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从此,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从个体劳动转变成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爱迪生的“发明工厂”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目前拥有数千名研究人员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实验中心的前身。这个研究中心几十年来在从电气到核电站的广泛研究上名列世界前茅。至今,爱迪生的实验所保留在那里,成为纪念的圣地。

在爱迪生的中年时代,他由于拥有许多专利权,积累了可观的资本,雇用了许多技术人员和工人,帮助他设计和试制许多科研项目。如果没有手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帮助,爱迪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发明创造。

到了老年,爱迪生仍惜才爱才。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在依阿华大学毕业后,进爱迪生的实验室工作。这个实验室主要是做蓄电池的。进去第一天,爱迪生就考他,指着一堆铁板对他说,已经氧化了,能不能回收,提炼成纯铁?这位留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埋头苦干,终于被他提炼成功。爱迪生从此非常器重他,正式录用了他。可是他遭到了同辈美国人的嫉妒,被外国人瞧不起的中国人,居然解决了美国人不能解决的难题,他的上司就处处刁难他。这位留学生感到呆不下去,就提出辞职。爱迪生知道后,亲自赶到公寓去看望他,挽留他不要辞职。但是这位留学生表示坚决要走。过了不久,圣诞节到了,爱迪生买了蛋糕再次登门拜访,一再劝说挽留,使这位留学生大为感动。临走时,留学生站在门口,目送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远去,双眼噙满了泪水。

爱迪生是人,而不是神。爱迪生的英国传记作家罗纳德·沃·克拉克认为:不应把爱迪生的发明全部归功于爱迪生个人。爱迪生只是工作在这一广阔领域里的一员。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互间的交流与促进,才使发明成为必然结果。显然,这种观点是能被人接受的。

既是工人也是梦想家

爱迪生既是工人也是梦想家。早在童年时代,他就想知道大自然的奥秘。他经常说,大自然充满了奥秘,他想了解它。

爱迪生喜欢思考问题。他认为,思考能使人开心和愉快。对于一事,他的设想是非常丰富。当他倾心于选矿事业时,因为要设计一种机器,画了3个图交代部下的技师。那图只是表示概要,并不完全画好的,技师向他诉述困难,认为依据这图无法造出机器。他也不和技师辩论,过了两天,自己对于要制造的机器作了48张的设计图,默然地摆在技师的桌子上。后来果真依据了其中的一图,把机器造成了。

爱迪生不理解为什么有人对生活不感兴趣。他不但喜欢思考,而且也喜欢工作。在他75岁时,有人问他什么叫生活,他回答说:“工作。发现大自然的秘密,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他说,他要发明创造的东西足够他再工作100年。

爱迪生不怕麻烦,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他的生活中始终充满了乐观。爱迪生的助手们说:爱迪生在研究上,不论遭到如何的失败,都不灰心。他的发明,正如吃饭一样,每日不可缺少。一直到死时均在继续发明,尤其发明“和平利器”为其终生愿望。爱迪生为世界伟大的英雄,实非过言。

对于多数人来说,耳聋会带来许多害处,但爱迪生却能变害为利。以后,他常风趣地对人说:“耳聋是一种福音。”尽管耳聋,他仍可以和人谈话,因为他听不见的并不是基本音响,只是音乐的细微变化。此种症状符合耳聋病例。

实际上,他只是听力受到了阻碍。这种疾病对于他钻研业务也许有利,他后来回忆自己当电报员时说:“我可以毫无误差地听出自己电报器的发声节奏,却听不到其他分散注意力的声音,甚至也听不见大房间内身旁同事的电报机声。”

后来,当他研制早期贝尔电话时,由于自己听觉不灵敏迫使他作出改进电话的决定,最终创造出了迄今仍至关重要的炭极式发射器。

发明留声机就更是耳聋在起作用。爱迪生说:“纯纯粹粹是耳聋促成我完善了对这种机器的试验。在制作钢琴曲唱片的问题上,我足足用了20年的光景,因为钢琴曲充满了泛音。所以我能制作出来——正是因为我的耳聋。”

除此之外,耳聋还给精通经商的爱迪生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他在与人打交道时,特别是在充满尔虞尔诈、弱肉强食的工商界,爱迪生从不在交易中和人搞“口头”协定,而是所有条款必须写在白纸上。这点在充满金融骗局、无赖行为的商业世界中不啻是一个救生圈。

当他的发明创造成功地被人们应用时,他对他的成就感到最为自豪。他知道,人们学习他的有用的发明,以便更多地运用它,是多么地重要,但是他从来不谈论自己如何伟大,并且似乎也不大这么考虑。他喜欢人们给他的荣誉,但是没有荣誉和不被人注意时,他也不断地工作。几乎没有人比爱迪生接受更多的荣誉。在格雷蒙特他的家里,有一只装着他所有奖品和勋章的大玻璃柜子。有人问他是否允许公众看这些奖品和勋章。爱迪生说,想看奖品和奖章的任何人都可以来看,但是他不理解为什么人们对奖品和奖章感兴趣。爱迪生不记得如何打开柜子的门,他打破了柜门上的玻璃。当人们要他叙述每枚奖章和奖品的故事时,他却不能记祝

爱迪生在他一生中见过和知道世界上许多名人和重要人物。他同国王一起吃过饭,但是,他从来不相信他自己有什么与众不同。他虽然忠实于人民,但是他对人们如何出名不感兴趣。

他不懂为什么人们特别帮他的忙。他年老时和他年轻时一样,仍然不能理解这一点。一次,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经理决定为爱迪生从火车上把包裹拿下来,这使爱迪生非常地吃惊,他不理解为什么这个人这样做。

虽然爱迪生不是一个骄傲的人,但他不易接受其他人的意见。他注意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但他绝不迷信权威,他在改进发电机时,就曾向一位电学权威挑战。他不相信当时流行的什么“电机普遍规律”,他说:“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设计发电机,那么电机效率只有50%,电灯的用费将是昂贵的,那谁还能用得起电灯呢?我要用实践证明,发电机的效率仍然是可以提高的。”他不怕权威的讥笑、奚落,终于研制出了效率高达90%以上的发电机。

爱迪生一生不但和桀骜不驯的电气相争,而且同陈腐的宗教观念斗争。1910年秋季,有人问他:“上帝对你意味着什么?”爱迪生说:“一个有人性的上帝对我毫无意义。”他宣称“他是一切迷信的敌人”,“圣经是胡说八道。”爱迪生的话传到教会,宗教界立即掀起了反对爱迪生的巨浪。他家的信箱充满了杀气腾腾的来信。爱迪生面对教会的攻击毫不惧怕,他说:“我并不为我的攻击担心,我说的是真话,我从来没有看见天堂地狱。上帝关于个人未来道路的理论,没有丝毫科学证明。证据!证据!这是我经常追求的。”

爱迪生是一个富于想象的人。他说任何一个愿意观察、学习、思考的人都可以有好的设想。

他相信,人们应该尽可能早地开始看到世界和大自然,去思考他们看到的事物。他曾经讲过,一个人越勤于思考,思考愈容易。他说:“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不学会思考,你也许永远不会思考。”

他不想人们认为他永远不会猜想。他说,当猜想被实验证明时,猜想可以成为发明。人们在头脑中进行设想,然后需要知识把设想变成事实。

爱迪生喜欢学习。他认为,学习特别值得肯定,因为他的大部分知识都是自己学习得来的。他曾说,不应把学习视为玩。因此,在学习上,爱迪生是刻苦的,乐此不倦的。他兴趣广泛,知识渊博。亨利·福特在《我所认识的爱迪生》一书中写道:

“就我所知而论,他不仅对于一切事物都发生兴趣,而且对于一切事物他都是专家。人人都知道他是科学家,但在我第一次和他旅行时,与及后来的旅行中每次和他的晤面时,我都惊异的发觉他对于飞鸟、树木、花草的广博知识,并且完全明了地质学和天文学。

他的历史和政治的知识也很广博,他对于艺术极饶兴趣,而尤羡慕于希腊艺术和建筑艺术的朴素。他手成的直线和图式都含有美感。”

爱迪生自己也曾说:“我不追想过去,只为了今日和明日生活着。我对于科学、艺术、企业及其他一切都有兴味。天文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音乐、哲学、机械学,什么都读。只要是有关于世界的进步的,什么学问都不憎恶。我读科学学会的刊物,读商业的新闻,又读关于演剧的东西,读关于运动的东西,我因此得以理解世界。我跟了世界大势走,但书籍给与我以瞬间的慰乐,真当感谢。”

他所阅的定期刊物,包括《警察公报》,《纽约财政公报》这一类的出版物,还有许多英美的杂志。爱迪生对于这事的解释简单极了。他要把全世界都纳到他的面前——与各种思想的观点相接触。他觉得世界上最有趣味的题目,就是人类生活之研究,别人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他的知识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据他说,他给自己定的定额是,每天读3本书。一生中,他读书破万卷,并且能记住书中的要点。对于科学刊物《科学美国人》等,对于科学团体举行的讲座,他也非常关心。刚开始做电报员时,他买了一本旧的《法拉第全集》,这对他一生走上发明家的道路有很大的影响。他一天工作20小时,衣服破了也顾不上换,有了钱就买药品,买仪器,买书。

爱迪生读书有自己的特点。他很善于在短时间内精通一个方面的内容,把前人和当代人达到的水平掌握到手。每当一个试验要进行时,不管在理论方面有多大困难,他先把凡是可以借到的有关著作集中起来,一本一本地啃,然后做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把遇到的问题和新的发现认真记录下来。例如关于蓄电池的试验,他就记录了5万多次。爱迪生的助手讲述这样一件事:在研制打字机的一个部件时,爱迪生同所有的制造家约好,让他们某天把各种打字机的样子都送来,并各派代表前来予以说明。同时,他就从图书馆把有关这个机件的书都借来了,在客人们到来的前一天晚上集中精力阅读一遍。第二天,客人们来到之后,爱迪生就对他们头头是道地讲了起来,这里应该怎么改进,那里又该如何设计,还给他们画图示意,甚至对这些专家们弄错的地方,也能纠正过来。这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奇。爱迪生的助手目睹了这件事之后,曾经把爱迪生那个晚上读过的书借来通读一遍,结果竟用了11天的业余时间。

爱迪生相信未来。他认为世界很快会有这些伟大的发现,以致多年前的伟绩会显得微不足道。他在谈到未来时说,如果人们都满足于已有的东西,未来就不会变得更好。如果要使世界变得更美好,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不满足于事物的现状。他说完全满足于现状的人是不能成功的。

爱迪生在晚年曾对《美国成功》杂志记者维尔谈到:“你知不知道,我总不会希望牺牲我所有的经验而取侥幸,而且绝不以战胜困难而满足?侥幸和满足可以使我的奋斗容易些,也许可以使我多获得一些,然而我想我不会因为一些困难就来改变。因为要有困难才能使人领略安逸的好处——如果安逸至终临到了。”此外,他又加了一点爱迪生哲学的精义,这比他所说的任何东西都有意义,任何人都可以当作一种荣耀,拿来作为自己的箴铭:“我们常常所不能看透的事,终久可以做到。”

爱迪生渴望利用大自然的奥秘为世界各国人民谋利益,这正体现了美国人民的愿望。他懂得生活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我们得到了什么,而在于我们提供了什么。

奇特的饮食和睡眠习惯

爱迪生认为,人们在睡觉上花了太多有用的时间。在他看来,人们不需要花那么多时间休息,少睡觉不至于伤害人的身体。一次,他告诉美国的一位总统,要他少睡觉。

爱迪生睡觉的方式很奇怪。他每晚没有一个定量的睡眠,有时睡4个小时或9个小时,有时很长时间不休息,有时又接连睡24个小时。当他对某事物发生浓厚兴味时,简直不需要正常的睡眠。他持续地工作,一直到他的脑力耗尽时,随处倒下来便唾。他在露营旅行中,当他对于目前的事物不发生兴味时,无论何时,他随意便入睡。如果来宾或环境不来惹他,他就坐在椅子上也会入睡的。因为没有什么事做,他就觉得不如休息来贮蓄他的精力。他可以在潮湿的地上或实验室的地上睡觉,也可以在实验室的金属板上睡觉。

爱迪生后期的一位同事说:爱迪生睡觉,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什么都可以当床。我曾见他用手作枕头睡在工作台上;还见过他两脚架在办公桌上睡在椅子里;有时也穿着衣服睡在小床上。还有一次我见他一连睡了36个小时,中间只醒来一个小时,吃了一大块牛排和一些土豆、馅饼,抽了一支雪茄。此外,他还有站着睡觉的时候。

有时,他不用手当枕头,而是垫一本化学辞典,等醒来时,立刻就有许多新的设想,所以人们常说他在睡觉的过程中也吸收着辞典里的知识。

日本吉松虎畅写道:“爱迪生之所以如此伟大,不仅因为他的思考力异于寻常,且他想睡时只一刻熟睡,即能立刻恢复精神。”虽然他在60年的生涯中,工作多,睡觉少,但他几乎从来不患玻他是一个身体魁梧魄力强壮的人,但他不需要操练,因此未作任何有规则的运动,他精神活泼,常在新鲜空气的地方走动。

爱迪生在饮食方面有他自己的个性。他吃饭不多,他认为,大部分的病都是由于吃得太多而引起的。尽管他同意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应该比脑力劳动的人增加一倍的饮食,但他仍然极力主张全美国所有的人都应该减少2/3的食量。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少食是健康之道,如果美国乃至全球都能照爱迪生所说的减少2/3的饮食的话,冠心并肥胖病等或许也会减少一半。

他也认为,人们应该吃许多不同的食物,他说他喜欢同一种食物不吃两遍。他说这个世界上充满了不同的食物,人们应该试试各种食物。爱迪生除了一种软的称之为笋瓜的植物不吃以外,其他所有的植物他都吃。他说,和笋瓜一样,容易吃的东西对人没有帮助。

爱迪生出名以后,人们为他举行很多宴会。但他参加宴会时经常自己携带喜欢吃的东西赴宴,或在家中先吃了一些才去。在宴会上,大家吃6—8种不同的食物,而爱迪生吃几种简单的他喜欢的菜:鱼罐头、水果、带叶子的菜、粗面包和牛奶。

爱迪生对膳食不讲究。许多来访的人对爱迪生不讲究的膳食招待感到吃惊。威廉·普利斯在1877年5月18日的日记里写道:“我在一个叫门罗公园的地方和爱迪生共度了酷热的一天——他是位出色的电工——我们对那里的仪器进行了试验和检查。吃饭时,他为我提供的竟是生火腿、茶水1

当少年的时候,他经济上买得起什么就吃什么;但在晚年,他才找那些最适宜于他的和他喜欢的来吃。他不爱饮酒而好吸烟并嚼烟叶。他虽用烟叶但对于卷烟,是他所深恶的。

爱迪生吃饭时间从不固定,常常是半夜才用晚餐。到了晚年,爱迪生的每日午餐,回到家里去吃了。以前许多年,午餐是要人送到实验室里给他吃的。爱迪生夫人劝他在每日午餐之后休息20分钟;她这样劝他,经过了很大的困难,可是至终她的劝告成功了。

“发明大王”的幕后

爱迪生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靠自己的勤奋,但其中也渗透着他妻子的辛勤劳动。

爱迪生一生结过两次婚。第一个妻子叫玛丽·斯蒂尔韦尔,第二个妻子叫米娜。

为了使爱迪生生活有规律,不致影响身体健康,玛丽对他十分体贴。她经常做可口的饭菜,一到开饭时间便给爱迪生送到实验室;晚上熬夜,又给他送去宵夜;半夜回家,玛丽就煮好咖啡,准备好面包等着他;天将转冷,玛丽早为爱迪生制作好厚呢子大衣;夏季太热,玛丽把爱迪生经常换洗的衣衫都洗得干干净净,烫得平平整整……爱迪生自从有了玛丽这个贤内助,精神上很愉快,献身科学事业的劲头更足了,他的发明创造也更丰富、更多样了。

有一年夏天,玛丽带着孩子到郊外度假,爱迪生一个人留在纽约搞研制。当假期还未满,玛丽便病倒了。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不让别人告诉爱迪生。后来病情日渐加重了,医生才瞒着她给爱迪生写了封信。

米娜对爱迪生的关心不亚于玛丽。她知道爱迪生经常废寝忘食,所以格外精心留意。每天早上都要拦住他喝完牛奶才走。有时爱迪生因忙不能回家,她就亲自把饭送到实验室,看他吃完了才走。不知有多少次,米娜为了把饭放凉了而对爱迪生生气。

米娜性格开朗,很关心丈夫的事业。她曾陪着丈夫参加了在法国召开的世界博览会,凭着她的文才和言辞,使这位谦虚的发明家更深地为世界人民所了解和尊重。

一次,她从伦敦回来,由于路途遥远,一路颠簸,感到非常疲倦,就早早地上床休息了。但当她得知丈夫主持研制的活动电影已经成功的消息之后,顿时兴奋地睡意全消,赶忙从被窝里爬出来,诚心向丈夫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米娜对爱迪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她为了使爱迪生在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中得到休息,常常陪着丈夫去看戏,而对爱迪生来说,这确实是唯一的消遣。米娜对于艺术也是有素养的,她也深深地理解丈夫的审美观点。不但在丈夫的服饰和色彩上,使其庄重大方,朴素美观,更重要的是这种朴素的美,形成了爱迪生发明设计的宗旨。因此,爱迪生的设计总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当爱迪生卧病在床时,米娜每天都从庭院采摘鲜花,插在爱迪生的床边。同时,她还将装饰在一楼的休息室的纪念品,时常摆到爱迪生可以看到的地方,让他欣赏以排除寂寞。卧病的爱迪生看到那些自己赢来的纪念品,心里感到阵阵的温暖。米娜十分细心地照顾爱迪生的生活,她特别把摆在客厅里的纪念章,也拿给爱迪生把玩。每当爱迪生手里拿着各国赠送的纪念章时,他就想起少年时代研究的日子,以及过去多彩多姿的人生。

爱迪生是一位受到全人类尊重的伟大科学家。当然,他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然而,他的妻子也曾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爱迪生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1922年美国国会统计,爱迪生使美国政府在50年内的税收增加了15亿美元。又据1928年的调查,全世界的资本用在与他的发明有关的事业上的数目如下:

电车65亿元

电灯50亿元

电影12.5亿元

电话10亿元

电力输送8.57亿元

电报3.5亿元

铁筋工2.71亿元

车辆工场1.9亿元

蓄音机1.5亿元

电动力1亿元

电气装置3700万元

无线电话1500万元

蓄电池500万元

合计是157.25亿元。他对于现代物质文明的关系,即此已可明了,他在20世纪的地位,也即此就可知道了。

爱迪生的创造发明不仅在美国,在世界上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美国以爱迪生为骄傲。美国国会发给他荣誉奖章。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说:“美国所以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这是由于美国有一个爱迪生。”美国的技术发展,大体上可以爱迪生来划线。在爱迪生之前,美国的技术基本上是照搬欧洲的;在爱迪生之后,美国才有了自己的技术。所以,爱迪生是美国技术发展转折的一个标志。

全世界不会忘记像爱迪生这样造福于人类的伟人。美国名人纪念馆陈列着爱迪生的发明。目前美国新泽西州的历史学家们仍在研究爱迪生的发明及其影响。爱迪生的发明创造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他对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将永垂史册。

爱迪生的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这些发明并不是他伟大业绩的全部内容。他所发明或使之实用化的留声机、电影、电灯、电话等,如果不由他发明,迟早也会由其他人创造出来。这些东西在当时的科学水平下已能为人们所设想,问题在于如何将设想变成具体的装置。爱迪生则超出了单纯的发明,他实现了新发明的工业化生产,在他以前,人们都认为发明只是命运的产物。

爱迪生根据实际需要搞发明创造,他向人们证明:发明并不是幸运或是精神突然错乱的产物。要有所发明创造,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和思考。

爱迪生对科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带来了这样一种思想,即科学总是要不断进步的。”他向人们表明:“具有献身精神的研究家们,通过集体或个人的努力,必定能够使人类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推荐阅读

笑猫日记全集> 伍美珍小说> 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 哈尔罗杰历险记> 爱因斯坦传> 阿凡提的故事> 安徒生童话> 海鸥乔纳森> 智慧背囊> 数理化通俗演义>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