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
蔡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得后裔。周初,周武王伐商成功后,封商纣王之子为殷侯,又将胞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封在殷的周围以监视,史称“三监”。武王去世后,“三监”乘成王年幼,勾结封王之子武庚发动了叛乱。最后周公率兵东征,经三年苦战,终于平定了叛乱,武庚、管叔被杀,蔡叔被放逐于郭邻,霍叔越降为庶人。其中蔡叔放逐后因而郁郁寡欢,不久就死去。蔡叔的儿子仲,认识到父亲的过错,并没因父亲放逐而死有怨恨,安份守己,学会了放牧驯马的技术。周公知道后,又建议成王,把仲封回蔡国(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战国后期,蔡国被楚国吞并,失国后的蔡侯子孙就以国为姓,就是蔡氏,奉仲为蔡姓始祖。
【全国的分布】
蔡姓得姓之初,主要是繁衍于现在的河南省境。秦汉时期,蔡姓人主要在中原地区发展,且以河南、山东等地为其繁衍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迫使蔡姓族人一大举南迁,辗转定居于一江一浙各地;唐宋时期,社会逐步安定,经济逐渐发展,蔡姓宗族逐渐发展成望族;到了明清时期,蔡姓远播于海外地区。如今,蔡姓在尤以广东、浙一江一、四川等地居多。
【姓氏名人】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杞县南)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擅长散文词赋,又工隶书,曾创“飞白”书,且擅画,是东汉四大画家之一。
蔡伦:桂一陽一(今湖南省郴州)人,东汉宦官,改进了造纸术,他总结西汉以来用汀质纤维造纸的经验,创造用树皮、麻头、敝布、渔网造纸之法,时称蔡侯纸。被后世传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蔡襄: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北宋书法家。其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淳淡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谓“散草”、“飞草”自成一体。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传世墨迹有《自书诗帖》、《郊燔帖》、《蒙惠帖》等,书法杰作有《茶录》。
蔡元培:浙一江一省绍兴人,早年参加民一主革命运动,积极倡导科教育人,实行先进办学方针,提倡民一主、科学。曾先后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司法部长等职。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姓氏文化】
蔡伦与造纸术
在造纸术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就用石刀把字刻在乌龟壳或兽的大骨头上面,叫做“甲骨文”。后来,人们又改用来源广泛的竹片、木板作为刻字的材料。发明了一毛一笔后,人们就在竹简、木简上写字,然后把这些竹简、木简用绳子穿起来,但却显得太笨重。
周代末年,有人开始用丝织的白绢代替竹简、木简来写字,这虽然简便、轻巧,但却价格昂贵,一般人用不起。到了东汉,太监蔡伦总结了西汉以来造纸的经验,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在原料上,除采用破布、旧鱼网等废旧麻类材料外,同时还采用了树皮,从而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原料领域。在技术工艺上,也较以前更加完备和一精一细。除淘洗、碎切、泡沤原料之外,还开始用石灰进行碱液烹煮。这项重要的工艺革新,既加快了纤维的离解速度,又使植物纤维分解得更细更散,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纸张的质量。
到了唐朝时期,中国的造纸术传到日本,不久又传到阿拉伯、欧洲和非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