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
鲁姓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姓谱》记载,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弟弟旦有封地在周,称为周公。周公当初被封在东方的鲁国,但是他要留在周都辅佐周王,就派儿子伯禽去了鲁国(今山东省济宁曲阜)。伯禽至鲁国后,继续征伐周围的淮夷、徐夷,使鲁国成为当时的东方大国。几年后,他兴致勃勃地回京城向周公汇报治理的结果时,周公却忧心忡忡地说:“你为政如此繁琐,这不是件好事,你花了几年才治理各国,而和你同时前往封国太公(指姜尚)只花了几个月,因为他凡事化简,看来将来鲁国要向齐国称臣了。”
后来事实证明,由于鲁国讲究那一套繁琐的礼节,国势日弱,而齐国却日渐强大,到齐桓公时,齐国终成为春秋霸主。战国时,鲁国被楚国灭掉,其公族子弟迁到下邑(今一江一苏省杨山县东)。失国后的各国公族后代,以国名为姓,就是鲁氏。
【全国的分布】
鲁姓发源于鲁国(山东省济宁曲阜市)。隋唐以前,鲁姓已广布一江一东一带;宋元之际,居一江一苏、一江一西、安徽、浙一江一一带的鲁姓为避兵火南迁入福建及广东,西迁入湖北及广州;明时,鲁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一江一苏、湖南等地;清初,山东鲁姓发展迅速,并随闯关东之风潮到东北谋生,且还播迁到台湾及海外地区的。如今,鲁姓在全国分布的地区比较广泛,其中尤以山东、安徽两省鲁姓最多。
【姓氏名人】
鲁班:春秋时鲁国人,本公输氏,名般,因“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建筑家。他所做出的贡献,对后世影响很大。几千年来,一直被奉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艺部门共同祖师,称他为“鲁班爷”。
鲁贞:字起元,号桐山老农,浙一江一开化人。元统年间举人,隐居不仕,其一精一通理学,胸怀平和旷达,著有《易注》、《中庸解》、《春秋按断》等。
鲁得之:字孔孙,号千岩,钱塘(今杭州)人,明代书画家。著有《竹史》、《墨君题语》、《细香居集》。
【姓氏文化】
鲁肃墓
鲁肃墓位于岳一陽一楼以东约500米处。坟堆耸立如丘,高8米,直径32米,占地面积为800平方米,周围砌有石栏杆。
鲁肃是三国时孙权部将,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他不但治军有方,而且深谋远虑,见解超人。鲁肃出身士族,家中很富有,常散以周济乡里。建安十三年,曹一操一率大军南下,想要灭了吴国。鲁肃与周瑜主张应战,并建议联合刘备抗曹,被孙权采纳,任赞军校尉,协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今湖北蒲沂西北)。周瑜死后,鲁肃任奋武校尉,理升偏将军,代领其兵。后跟随孙权破皖城,转横一江一将军。公元217年,46岁的鲁肃因病而死。
鲁肃墓原位于龟山南麓。1955年因建长一江一大桥而迁葬至龟山南腰。据志书记载,清嘉庆年间,汉一陽一知县裘行恕重修鲁肃墓,咸丰初时又毁于兵火。同治六年,邑人汪立政重修并立石碑。光绪二十六年知府余肇庆再修其墓。现在的鲁肃墓,周边林木苍郁,芳草青青,清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