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百家姓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百家姓 >

何·姓氏起源

【姓氏起源】

何姓是由韩姓转音而来,最初源于姬姓。据《广韵》记载,周武王之弟叔虞封于韩(今河北省固安县东南)。春秋后期,晋国公族中的韩氏成为晋国三大姓氏之一;到战国时与魏、赵氏分了晋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统—中国后,韩姓子孙分散到各地,其中有一支居淮一带,当地语音“韩”与“何”相近,后来因音而讹为何,子孙沿用下来,于是成为何姓,其祖叔虞便成为何姓的始祖。

【全国的分布】

何姓发源应当在淮流域的苏、安徽两地,而这两个地方的邻省山东、河南境内的何姓人家也很多。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何姓由淮迁入山东、河南、陕西、四川等地,从而形成以我国北方为主要繁衍地带的局面;隋唐时期,何姓尤以南方各地繁衍为盛;宋元时期,何姓由于身处南方且南方经济持续发展,从而也使其成为当时更大的望族。明清至近代,何姓的发展自北向南大规模快速推进,从而遍布于全国各地。

【姓氏名人】

何休:字邵公,为董仲舒四传弟子,任城樊(今山东滋)人,东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为了编撰《春秋公羊传解诂》12卷,曾闭门不出,用功17年,后来此书也成为现代经学家议政的主要依据。另著有《孝经》、《春秋汉议》、《谷梁废疾》等。

何逊: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梁诗人。少时为天才,8岁时能写诗,20岁左右被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

何承天:东海郯人,南朝宋天文学家。承天博通经史,天文律历,曾奏请改历,称元嘉历,对后世历法影响很大。著作有《报应问》、《答颜光禄》等。

【姓氏文化】

何氏

自东汉末至南朝宋齐梁陈300余年,庐何氏一门见于正史记载者就有10代48人,这些何姓子孙或是朝中高官,或是地方要员。有的能诗善赋,在文学上很有成就;有的孝敬亲尊,抚恤乡邻,成为忠孝友悌的楷模。

在这些人中,最负盛名者是素有“万夫之望”美称的何充。何充是何桢的曾孙,父亲何睿,做过安丰太守。何充因文学成就突出,被命为军中主簿,后来入朝皇帝内侍,晋成帝时先作尚书令,又做中书令,都是宰相的位置。史书说他每每临朝议政,都是凛然正气,以国家大事为己任;凡选拔人才,皆以功臣为先,不徇私,不舞弊,受到当朝文武的敬重。他崇尚佛教而酗酒无度,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

何氏家族中还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即东晋的穆章皇后何法倪。她是何充的侄女。何法倪虽有如此高的地位,但在家谱族谱里是没有她的位置的。这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和森严的等级贵贱制度相互作用的结果。穆章何皇后在位时,对她家族势力的发展,地位的提高,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

【名人事迹】

何晏吃汤饼

三国时何晏是魏国的吏部尚书,善写诗赋又通玄理,非常有名望。当时人们都非常注重仪表,不仅女子化妆而且男子也化妆打扮。何晏长得很漂亮,特别是皮肤比较白,深受人们喜欢,何晏也引以为荣。

当时,魏明帝曹叡很想知道何晏的肤色是不是天然的,又不好直问他是否化妆了。怎么办呢?魏明帝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点子。

这年夏天,魏明帝就召何晏到宫里游玩,午饭时又请他吃热汤饼。何晏一吃,顿时出了一脸的汗,他就用巾擦汗。擦汗后的何晏更是白红,红里透白,显得愈加英俊。

魏明帝这个点子实在是妙,他既知道了一个不宜直说的问题的答案,同时又使当事人一无所知。

推荐阅读

四大文学名著> 唐诗> 宋词> 诸子百家> 史书> 古代医书> 蒙学> 易经书籍> 古代兵书> 古典侠义小说>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