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道教书籍 >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

七 明清时期的道教(2)明成祖与武当山的张三丰

第二节  明成祖与武当山的张三丰

明初有太祖朱元璋与其神仙朋友周颠的一段渊源,已与道教结下不解之缘。到明成祖称帝的时期,忽又醉心倾慕俗传闻,对活了两三百年的神仙道人张三丰,不但屡下诏书访求,并派遣使臣到处寻觅。后来又在湖北武当山为张三丰大兴土木,建设武当成为道教的胜地。因此道教在明代,又平添武当张三丰的一派,以身心内炼金丹,达成命的双修的丹法为主。明末以后,直到现在,其流风遗被,凡言武术技击,气功吐纳、内功导引、男女采战等湖术士,无一不附会于张三丰而尊之为嫡传的祖师。声名之隆,影响之大,自吕纯以后,所有著名神仙方士,尚无出于其右者。且武当道士,自明代以后,又巍然自成一派,与“全真”、“正一”等家,分庭抗礼,互不相下。武当道观亦以供奉真武大帝为主,其旨趣虽略同于“全真”,实则大异于唐、宋道教的崇拜对象。据湖北地方轶闻,武当道观的真武大帝圣像,实为明成祖自己的塑像,但故作长发仗剑,俨如天君神帝的形状。究其动机,最初因闻其侄建文皇帝逃匿为僧,隐于房县。房县原位于武当山脉,故兴建道观供奉真武,作为压胜的象征。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若以成祖的为人而论,其大兴武当道观的事实内幕,是否可能存有其他隐秘作用,诚难遽下断语。至于张三丰与武当之因缘,是适逢其会,因此得一跃而为后世道教武当派的祖师,宁非神仙奇遇!

《明外史》本传云: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饬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日不食,书经目不忘,或处穷山,或游市井,能一日千里,嬉笑谐谑,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繁霄俱毁于兵火。三丰去荆榛,辟瓦砾,与其徒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行游四方。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遍觅之不遇,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当辞世,留颂而逝。县人共棺敛之,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不常厥处。永乐中,成祖遣给事中潢偕内侍朱祥赍玺香币往访,积数年,穷陬僻壤皆到,迄不遇。乃命工部侍郎郭琎隆、平候张信等,督丁夫三十余万人,大营武当宫观,费以数百万计,既成,赐名太岳太和山,设官铸印以守,竟符三丰言。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与里人张毅相。毅四世孙朝用,尝游宝鸡遇三丰,问:“汝家名毅者为谦?”答曰:“吾高祖也。”三丰曰:“吾曾见其始生时,今孺子亦渐长,努力读书,官可至三品。”后亦符其言。天顺三年,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然竟莫测其存亡也。

《武当山志》云:

三丰号元元子,又号张邋遢,辽东懿州人,张仲安第五子也。寓居凤翔宝鸡县之金台观修炼,忽留颂而逝,士民杨轨山殓之,临窆复生,以一小鼓留其家。入蜀转楚,或隐或现,有问以大道者,专以仁义劝人,事皆先见,往来鹤鸣山,半岁失所在。尝至甘州张指挥家,遗一中袖及葫芦。天顺间,甘肃总兵官王敬患中满疾,诸医不能疗,以中袖火煨服之愈。后葫芦忽自震碎,留杨氏小鼓,虽戛大镛不能混其声,后亦亡去。又旧志载张全一号三丰,相传留候之裔,洪武初遍历诸山,搜奇览胜,乃至武当结庵,常与耆旧语云:“吾山异日与今,大有不同。”命丘铉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又结庵展旗峰北曰:“遇真宫黄土城内曰会仙馆。”语弟子周真德曰:“尔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时来,非在予也。”洪武二十三年拂袖长往,不知所之。二十四年诏遣三山高道,清理道教曰:“张元元者可请来。”永乐十年,遣使致香书,屡访不获。正统元年,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

推荐阅读

文始真经> 通玄真经> 钟吕传道集> 庄子白话文> 列子> 道德经白话文> 清静经> 玉皇经> 太上老君内观经> 云笈七签>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