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烛之武退秦师
目录
位置:主页 > 古代文学 > 高中文言文 > 烛之武退秦师 >

背景

历史背景

九月甲午时,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重耳)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 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加上可以去“捞上一把”(实质这战争与秦国几乎没有关系),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文章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随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成为自然了。

背景材料

史记有关记载二十二年,晋公子圉闻晋君病,曰:“梁,我母家也,而秦灭之。我兄弟多,即君百岁 后,秦必留我,而晋轻,亦更立他子。”子圉乃亡归晋。二十三年,晋惠公卒,子圉立 为君。秦怨圉亡去,乃迎晋公子重耳于楚,而妻以子圉妻。重耳初谢,后乃受。穆公益 礼厚遇之。二十四年春,秦使人靠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于是使人送重耳。二 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其秋,周襄王弟带 以翟伐王,王出居郑。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秦穆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 王,杀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三十年,穆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 穆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穆公乃罢兵 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穆公问蹇叔、百里奚,对曰:“径数 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中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穆 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奚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 将兵。行日,百里奚、蹇叔二人哭之。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 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 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肴阨矣。”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 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 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滑。滑,晋之边邑也。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 滑。”遂墨衰绖,发兵遮秦兵于肴,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穆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 我君得自快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三将至,穆公素服郊迎,向三人哭曰:“孤 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毋怠。”遂复三人官秩 如故,愈益厚之。三十四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

后记

其实晋国未完全撤兵,而是把郑国围了水泄不通,却不敢攻打(有秦国在);同时秦其实还是希望向东发展。后来杞子居然占领了郑北!打算与秦里应外合。被郑弦高发现并报告了郑,然后郑打败了秦。

推荐阅读

兰亭集序> 前赤壁赋>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游褒禅山记> 离骚> 孔雀东南飞>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召公谏厉王弭谤>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