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四圣心源白话解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古代医书 > 四圣心源白话解 >

卷一·天人解·奇经部次

奇经部次

【原文】

奇经八脉,督、任、冲、带、跷、跷、维、维。督脉行于身后,起于下极之腧,并入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诸之纲也。任脉行于身前,起于中极之下,循腹里,上关元,入目,络舌,诸之领也。冲脉起于气冲,并足少,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诸经之海也。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环腰如带,诸经之约也。跷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于风池,主左右之也。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贯冲脉,主左右之也。维起于诸会,维络于身,主一身之表也。维起于诸,维络于身,主一身之里也。跷、维者,足太之别,跷、维者,足少之别。凡此八脉者,经脉之络也。经脉隆盛,入于络脉,络脉满溢,不拘于经,内溉藏腑,外濡腠理,别道自行,谓之奇经也。

【翻译】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维脉、维脉、跷脉、跷脉的合称。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经及维脉会,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能总督一身之经,故称为"脉之海"。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维脉会,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能总任一身之经,故称:“脉之海”。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跷脉起于内踝下照海,经过内踝后,沿下肢内侧上行,经部,沿腹、胸进入缺盆,再上行,出人迎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经、跷脉会合。主一身体左右之跷脉从外踝下申脉分出,沿外踝后上行,经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经、跷脉会合,再上行进入发际,向下到达耳后,与足少胆经会于项后。维脉联络各经,分布于身体,主一身的表面。维脉起于各个脉的汇,分布于身体,主一身的里面。跷、维,足太的别脉,跷、维,足少的别脉。

{解读}

督脉便是庄子在《庖丁解牛》篇中所提及“缘督以为经”的督脉,大约相当于西医所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脊髓神经。任脉则相当于西医的自律神经系统与脏腑的关系。带脉相当于西医的肾脏神经系统。维、维则和现代医学的大脑、小脑与间脑的神经系统有密切的关联。跷、跷相当于西医的生殖神经,包括摄护腺与手足等主要神经作用。唯有冲脉很难说,扩充其量而言,它在中枢神经与自律神经之间并无固定部位和系统的范围;它由生殖机能与丸之间的小神经丛开始,一直经过胃与心脏部分而上冲间脑。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经及维脉会,能总督一身之经,故称为"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在经脉中又分正经和奇经两大类,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经有十二条,叫十二经脉,它与脏腑直接相通。十二经脉分别循行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又与一定的内脏密切联系,各条经脉之间又通过络脉相互沟通,从而使肌体的各个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奇经有八条,它不与脏腑直接相通,是“别道奇行”的经脉。十二经脉是以来表明它的属,凡是与脏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内侧的经脉叫做经;凡是与腑相连属的,循行在肢体外侧的经脉叫做经。同时根据内脏的质和循行位置,又分为手三、手三、足三、足三经。说明:足三经的循行在内踝上八寸以下,其位置有所变化,即厥在前,太在中线。足三经循行于躯干的分布部置,明行于身之前,少循行于身之侧,太循行于身之后。十二经脉走向和相互接的规律是手的三条经都是从胸循臂内侧走至手,接于手三经,手的三条经再从手循行臂外侧走至头接于足三经,足的三条经再从头循胸、腹、背、胁沿下肢的外侧接于足三经,足的三条经再从足循下肢的内侧经腹至胸,复于手三经。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它与脏腑的表里相合是一致的。即脏腑之间一、一表一里的关系(如肺和大肠,心和小肠等)是通过经络来联系的。六条经与六条经的表里关系,除上述走向接的联系之外,凡是表里相合的经脉在四肢的循行线,都是在内外两个侧面相对位置。如肺经在臂内的桡骨侧,大肠经在臂外的挠骨侧;心经在臂内的尺骨侧,小肠经在臂外的尺骨侧;心包经在臂内的中线,三焦经在臂外的中线5同时在内脏的循行中,都是互相络属的,经属脏络腑。经属腑络脏。从而使人体脏腑、经络、表里上下各部,成为彼此相通、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起于中焦,从肺开始而终于肝经,再复由肝上注于肺,如此循环往复,如下文箭头所示:起于中焦,从手太肺-->手明大肠-->足明胃-->足太脾-->手少心-->手太小肠-->足太胱-->足少肾-->手厥心包-->手少三焦-->足少胆-->足厥肝-->手太肺。以上流注次序就是气血运行在十二经脉中的次序,如此循环往复,周流不息。失眠的话,则可以多按摩跷脉。

推荐阅读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养生学> 中医基础理论> 本草纲目> 伤寒杂病论> 药性赋白话解>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白话文>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