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文,字周臣,磁州滏一陽一人也。幼颖悟,读书若夙一习一 。登大定二十五年①进士第,调安塞簿,以课最迁邯郸令,再迁唐山。丁父忧,用荐者起复南京路转运司都勾判官。
译:赵秉文,字周臣,磁州滏一陽一人。他从小聪明,悟性强,读起书来就像早已学过一般。大定二十五年中进士,调任安塞主簿,因为赋税收得最多而升迁为邯郸令,又调任唐山令。守父丧以后,又被推荐任南京路转运司都勾判官。
译:泰和二年,赵秉文升为翰林修撰。十月出任为宁边州刺史。三年,改任平定州刺史,前任刺史为政苛刻,好用刑,每次听说大赦将到,就先杀了犯人然后再接受大赦的旨令,这样盗贼越来越多。赵秉文为政一切从宽从简,一两月后,盗贼全都不再出没。遇上饥年,他拿出自己的俸禄和所得的粮食,并倡导有钱人赈济穷人,这样救活了许多人。
大安初,北兵南向,召秉文与待制赵资道论参边策,秉文言:“今我军聚于宣德,城小,列营其外,涉暑雨,器械弛败,人且病,俟秋敌至将不利矣。可遣临潢一军捣其虚,则山西之围可解,兵法所谓‘出其不意、攻其必救’者也。”卫王不能用,其秋宣德果以败闻。寻为兵部郎中。
译:大安初年,北方敌军南下,皇上召赵秉文与待制赵资道论备边策略,赵秉文说:“现在我军聚集在宣德,宣德城小,军队只好布置在城外,经过夏天雨淋,器械会被损坏,人也会得病,等秋天敌兵来到,就对我方不利了。现在可派临潢一支军队攻打敌军虚处,这样便可解山西之围,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卫王不用赵秉文的计策,到秋天宣德果然战败。不久担任兵郎中。
译:贞祜第二年,赵秉文上书表示愿意为国家守卫残破的一州,以宣布朝廷体恤百姓的愿望。他说:“陛下不要认为书生不知兵,颜真卿、张巡、许远等人都以身殉国,他们都是书生。”又说:“假如我的死有益于国家,,胜过做个坐吃俸禄的无用之人。”皇帝说:“秉文的精神固然可敬,然而现在翰林苑特别难找适当的人,你身为宿儒,应当在我身边。”因此没有答应。
译:兴定元年,赵秉文拜任礼部尚书。过了一年,知贡举,因录取的进士卢元用韵重复,被降两级官职,他因此请求辞官。金朝自泰和、大安以来,科举文章弊病更大,有关官员只会墨守成规,所取文章卑陋陈腐,仅仅是合乎教条化的格式而已,文章稍有奇峭,便遭黜落,于是文风大大衰败。贞祜初年,,赵秉文主持省试,见李献能写的赋,他便将李献能拔擢为第一。参加科举的人一大吵大闹,告到台省,认为赵秉文破坏了文章的格律,而且做诗诽谤他。过了很久,,这件事才平息。不久,李献能又中宏词科,入翰林,而赵秉文竟然因这方面的事情而获罪。
译:正大九年正月,皇上命赵秉文撰写赦文,以表达自己悔悟哀伤的心情。赵秉文指事陈义,文辞情采都很完美。这时赵秉文年纪已老,天天对时事感到忧愁,无论是吃饭还是休息都不能忘。每听到一件事对百姓有好处,一个人可提拔使用,大则给皇帝上奏章,小则给主管官员去说,殷勤郑重,不能自制。三月,起草《开兴改元诏》,街巷中人都能传诵。洛一陽一人拜读了诏书后,全城人痛哭,其感人到如此程度。这年五月壬辰日,赵秉文去世,享年七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