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神奇圣人王阳明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神奇圣人王阳明 >

序:步入智慧的殿堂

序:步入智慧的殿堂

在近代历史上,中国不是太给力,被近邻日本打得有点儿惨。

单以国土面积、物产储备以及人力资源而论,中国都没理由挨打。但历史摆在这里,中国不仅挨了打,而且还被打得惨不忍睹。甲午海战的惨败,马关条约的耻辱,八年抗战的艰辛,南京大屠杀的残酷,至今仍是我们民族的伤痛。

庞大的中国,何以沦为泥足巨人,被近邻日本肆意蹂躏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年轻时代的蒋介石东游取经,去日本寻找强国之策。到了1932年6月6日,蒋氏发布《中国的立国神》,称:“要知道日本所以致强的原因,不是得力于欧美的科学,而是得力于中国的哲学。他们日本自立国以来,举国上下,普遍学我们中国的是什么?就是中国的儒道,而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国王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他们窃取‘致良知’哲学的唾余,便改造了衰弱萎的日本,统一了支离破碎的封建国家,竟成功了一个今日称霸的民族……”

情况确实是这样,日本从欧洲进口了大量的知识和设备,但是欧洲人并不认为是他们影响了日本,日本人也不这样认为。因为日本人手不释卷的,就是王明的著作。譬如日本被誉为“军神”的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专门刻了个印章,上书:一生伏首拜明。东乡平八郎就是凭了他对明心学的领悟,在海战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将日本推上了世界强国的高峰。

那么,为何中国拥有王明,却惨遭日本蹂躏;而日本作为学生,反而能称雄世界呢?

著有《日本之明学》的高濑武次郎解释说:大凡明学含有二元素,一曰事业的,二曰枯禅的。得枯禅之元素者可以亡国,得事业之元素者可以兴国。中日两国各得其一。

但实际上,明心学虽然博大深,但也是一以贯之,单纯地把明先生的思想一刀切两片,说中日两家各得一片,这种说法明显有问题。

明心学也确有枯禅的成分,有事业的成分,但枯禅是第一阶段,事业则是第二层次。

说明白了就是,后学者先得弄明白明先生的思想与学问,如老僧坐禅般苦苦思索,这是第一阶段。而后是将自己的心得领悟,落实到实践中来,这就是日本人所谓的事业元素。倘若第一阶段的工作没有完成,连明先生的思想智慧到底是怎么回事都不清楚,又谈何知行合一?

这就是近代中国的悲剧了,日本人真正掌握了明先生的思想与智慧,而我们却是连皮都丢了。连我们自己所拥有的智慧与思想都没有掌握,第一阶段都没有完成,如何能够与已经晋级到更高阶段的近邻日本相比?

然而,我们何以会将明先生的智慧与思想丢掉?

这个问题的另一个表述是:明先生又是如何石破天惊,领悟到了那知行合一的深邃思想,并在实践中加以体现应用的?

还有,明先生究系何许人物?为什么他能够于智慧领域开创基业,成为垂万世而不朽的思想宗师?他创立的明心学的思想与智慧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能够让获得这一思想与智慧的小小岛国登上世界强国之巅?为什么又会让失落了这一智慧的近代中国,沦入被动挨打任人欺凌的境地?

现实中许多人,都能够对明先生的思想与智慧居高临下地评点一番。然而,正如日本人所讥笑的那样,这些所谓的评点,不过是无知者的妄言,是皮之论,远未突破枯禅之阶段,根本无法应用到实践中来。如果能够的话,那么近代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国家不应该是日本,而应该是我们才对。

所以我们关注明先生,并追寻他在历史上留下来的足印,潜心寻求他掌握智慧与思想的法门。但正如前所述,明先生的思想与智慧,与我们民族的思维模式构成了背离,也与人类认知的工具形成了背离,解决这两个问题远非一本书能够做到的。但是,以此作为我们的起点,可以让我们步入那神圣的思想与智慧殿堂。

是为序。

雾满拦

2012年4月20日

推荐阅读

四大文学名著> 唐诗> 宋词> 诸子百家> 史书> 古代医书> 蒙学> 易经书籍> 古代兵书> 古典侠义小说>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