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南齐书白话文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史书 > 南齐书白话文 >

沈文季传

沈文季字仲达,是吴兴武康人。其父沈庆之,在刘宋时官至司空。

文季从小便以宽雅正直闻名。孝建二年(455),起家出仕任主簿,后被征召为秘书郎。由于其父沈庆之功勋卓著,大明五年(461),朝廷封文季为山陽县五等伯爵。后转任太子舍人,新安王北中郎主簿,西陽王抚军功曹,江夏王太尉东曹掾,迁任中书郎。后来沈庆之被景和所杀,兵士甲仗包围宅邸,抓捕他的几个儿子。文季的长兄文叔对文季说:“让我去死,你来报仇。”就上吊自尽了。文季挥刀纵马闯出重围,来抓他们的人不敢追击,文季这才得以逃脱。

明帝即位,起用文季为宁朔将军,后升至太子右卫率,建安王司徒司马。赭圻平定后,被任命为宣威将军,庐江王太尉长史。出任宁朔将军、征北司马、广陵太守。转任黄门郎,兼任长水校尉。明帝大宴朝臣,任命南台御史贺臧为柱下史,检举喝酒没醉的人。文季因为不肯饮酒,被赶下大殿。

晋平王刘休..为政南徐州,明帝问褚渊须派什么人去辅佐休..,褚渊推举了文季。转任宁朔将军、骠骑长史、南东海太守。休..被杀后,虽然用王侯的规格办理后事,但很多臣僚还是不敢前往行吊。只有文季独自去他墓前致哀。后出任临海太守。元徽初年,迁为散骑常侍,兼任后军将军,后转任秘书监。又出任吴兴太守。文季喝酒可喝五斗,其妻王氏,是王锡之女,喝酒也可以喝三斗。文季和妻子终日对饮,却什么事也不耽误。

升明元年(477),沈攸之造反,太祖加任文季为冠军将军,都督吴兴钱塘军务大事。沈攸之原来曾奉景和之命杀沈庆之。这次文季捕杀了攸之的弟弟新安太守沈登之,并诛杀其宗族。被朝廷加官持节,进号征虏将军,改封略陽县侯爵,食邑千户。第二年,迁任丹陽尹,将军称号仍旧。齐王国初建时,任侍中,兼任秘书监。建元元年(479),转任太子右卫率,侍中官职如故。改封西丰县侯爵,食邑一千二百户。

文季刚猛不阿,进退有度。司徒褚渊是当世望族贵胄,颇以门户自高看低别人,文季不为所屈。世祖(萧赜)在东宫时,于玄圃宴会朝臣。文季屡次向褚渊劝酒,褚渊很愤愤不平,报告世祖说:“沈文季说我为政他的旧郡,屡次给我加酒。”文季说:“《诗经·小雅·小弁》说:‘惟桑与梓,必恭敬止。’看到老宅旁的桑树和梓树,都要恭敬地停下来行礼。怎能像阁下亡国失土,不识故乡。”又说到敌虏来犯的事情,褚渊说:“陈显达、沈文季是当今将才,足以委任边事。”文季忌讳被人称作武将出身,于是发怒,对世祖说:“褚渊自称是忠臣,不知他身死之后,有何面目去见宋明帝?”世祖笑着说:“沈帅醉了。”中丞刘休检举这件事,被皇帝恕免。后来豫章王在北宅后堂集会,文季和褚渊都喜欢演奏琵琶,酒后,褚渊取饼乐器,演奏《明君曲》。文季便离席大呼:“沈文季不能作艺伎。”豫章王萧嶷又排解说:“这并不能有损仲容的德望。”褚渊神色不变,曲终而止。

文季不久被任命为征虏将军,侍中官职依旧。迁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征虏依旧。世祖即位后,文季转任太子詹事,常侍依旧。永明元年(483),出任左将军、吴郡太守。永明三年(485),进号平东将军。永明四年(486),迁任会稽太守,将军称号不变。这时由于连年税敛沉重,百姓心怀怨恨。富陽人唐..之侨居在桐庐,祖辈相传以图墓为业。..之自称他家墓地有王气,并在山中得到金印,大肆传扬蛊惑人心。永明三年冬天,..之集合同四百人,向富陽进发,一路抢掠百姓,富陽县令何洵飞报鱼浦子巡逻长官从亻系公,发动鱼浦村男子防卫县城。永兴派西陵驻防军首领夏侯昙羡率领官兵及近左边民起兵赶去救援。..之于是攻陷富陽。会稽郡丞张思祖派台使孔矜、王万岁、张繇等率全副武装官兵和百姓,防卫永兴等十个属县。文季也派兵救援钱塘。..之攻至钱塘,钱塘令刘彪、戍军首领聂僧贵派队长张..在小山狙击,终因不敌,战败。..之进兵抑浦,在此登岸后火烧郭邑,刘彪弃县逃走。文季又发吴、嘉兴、海盐、盐官的民兵救援。反贼分兵进攻各县,盐官令萧元蔚、诸暨令陵琚之一起逃走,余杭令乐琰战败而逃。这年春天,..之在钱塘称帝,立太子,把新城戍所定为天子宫,县署为太子宫。其弟唐绍之为扬州刺史。钱塘富人柯隆为尚书仆射、中书舍人,兼任太官令。又因献铤数千口为..之打造兵器,加官尚方令。..之分派部下高道度等围攻东陽,东陽太守萧崇之、长山令刘国重拒敌被害。崇之字茂敬,太祖族弟。这次临难,坚贞果烈。被追赠冠军将军,太守官职不变。反贼占领东陽郡。..之又遣伪会稽太守孙泓去取山陰,适逢会稽太守王敬则去朝见天子,因此..之以为可以乘虚而入。孙泓进至浦陽江,郡丞张思祖派浃口武装首领汤休武拒敌,大破敌军。皇上在乐游苑,听说..之作乱,对豫章王萧嶷说:“宋明初年,九州同反,鼠辈胆敢作乱,看我给你们当头一棒。”派禁军数千人,马数百匹东征。反贼乃乌合之众,畏惧骑兵。官军至钱塘,贼军一战而溃,遂擒杀了..之,进兵平定了诸郡县。

中央军乘胜追击,百姓大受掠夺。大军还朝,皇上听说这件事,将军队主帅前军将军陈天福处死,陈街头示众,左军将军中宿县子爵刘明彻罢官削爵发配东冶。陈天福本是皇上将,这次被处死,朝野大为震动。陈天福善使马矛肖,至今将领们还在效法他。

御史中丞徐孝嗣奏道:“风闻山东群盗,剽掠各城,虽然很快被歼灭,却也暂时干扰了王政。许多郡县缺乏攻守的安排,仓府钱粮多南齐书有被侵耗的弊端。应扬善惩恶,使其各得其所。吴郡所属的盐官令萧元蔚、桐庐令王天愍、新城令陆赤奋等人,所治县被轻易攻破,都没有经过激战就弃职逃走。萧元蔚、王天愍已回来,陆赤奋不知在哪里。又有钱塘令刘彪,富陽令何洵,率领兵民力战不敌,弃城回京。剩下建德、寿昌,在被敌截断的上流,不知道是否被劫掠?吴兴所辖余杭县被攻破,县令乐琰率军民前往迎战,不敌,弃城逃走。会稽所辖诸暨县,为贼所破,县令陵琚之不拒敌战斗,弃城逃走,现不知去向。查元蔚等人狂妄倚恃朝廷厚,在近京之地为官竟隐情不报,这种作法导致这场劫掠的扩大。会稽郡丞张思祖借口基础不好,没有尽到责任,虽然也做了一定努力,但最终也没有把那里治理好。平东将军吴郡太守沈文季、征虏将军吴兴太守、西昌侯萧鸾对关、河一带负有责任,那是显示朝廷威德的重任。责令刘彪、乐琰、何洵停职审查,张思祖、沈文季职务不变,萧鸾等听候论处。”诏令萧元蔚等免官,张思祖、萧鸾、沈文季免予处分。

沈文季坚决辞去了会稽的官职,转任都官尚书,加任散骑常侍。又出任持节、都督郢州、司州的义陽诸军事、左将军、郢州刺史。调回后任散骑常侍,领军将军。世祖对文季说:“南方士人许多年来没有做过仆射之官了。”文季回答说:“南方风气衰败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沈文季虽不读书,每每出语却必有辞采,当世盛赞他的应对。他最擅长玩围棋的..和弹棋。

因病迁任金紫光禄大夫,增加二十名亲信,常侍不变。转任侍中,兼任太子詹事,迁任中护军,侍中职务不变。以家为府。隆昌元年(494),再次任领军将军,侍中职务不变。参与废掉郁林王的计划,高宗(萧鸾)想让沈文季去江州为政,派近臣单景隽去说明旨意,文季嘴上谦让,称自己年老不愿外出,又问右执法的位置上是否已有人选,单景隽回去如实汇报。延兴元年(494),迁任尚书右仆射。

明帝(萧鸾)即位,沈文季加任太子詹事,增邑五百户。尚书令王晏曾戏称文季是吴兴仆射。文季回敬道:“琅笽执法,似乎不出卿门。”又加任散骑常侍,仆射不变。建武二年(495),敌虏进犯寿春,豫州刺史丰城公遥昌,环城固守,敌寇多次派遣小鄙部队袭击,明帝深为忧虑,派沈文季领兵镇守寿春。文季入城后,禁止流动部队出城,城门洞开,严加防守,敌军很快退走,百姓无所损伤。朝廷增封他一千九百户。又加任护军将军,仆射、常侍职务不变。

王敬则谋反,朝廷命沈文季领兵驻扎湖头,防守京路。永元元年(499),文季转任侍中、左仆射,将军职位不变。始安王萧遥光谋反,当夜,他派三百人突袭沈宅去取文季,想任文季为都督,恰好沈文季已回朝廷。第二天,文季和尚书令徐孝嗣守卫宫城,身穿戎装一起坐在南掖门上。适时东昏侯已开始杀戮,徐孝嗣深怀忧虑,想与文季谈论世事,文季却以别的话引开,终于没有谈到。事情平定后,加任文季为镇军将军,置府。侍中、仆射职务不变。

沈文季见世道昏乱,托词老病,不再参预朝政。其兄的儿子沈昭略对文季说:“叔父六十岁官至员外仆射,想辞官不干,能办得到吗?”文季笑而不答。沈文季和徐孝嗣一起被杀。其日文季先被召见,文季意识到失败,举动如常,登车回头说:“此行一去恐怕就不能回来了。”死于华林郡,时五十八岁。朝野都认为他太冤了。中兴元年(501),追赠沈文季为侍中、司空,谥号“忠宪”。

本史作者认为:民以食为天,这是治国者的要训,足食足兵,老百姓就听话了。屯田的政策,实在是战守兼重的策略。如同当年全国施行耕殖,因而战败了羌、戎,韩浩、枣祗,也曾建议华夏置典农之官和大佃之议。战争期间,城池险要,堡垒遍布疆土,粮食运输,是很难保证供应的。俗话说一夫不耕,便有人饥馁,而边地戍卒成千上万。所以应当充分利用土地,让军队因地制宜解决粮食问题。战事轻缓时就躬耕,情况紧急时就战斗。如果每年都有余粮,那么就会有大量的储备待用。这些前代的成功治国治军者,都讲得很清楚。东晋以来,没有从容来制定长远政策,军队出征,很少有几顿饱饭吃,都城守军,人心恐惧。靠县兵援救,需要很多时日,冒风行水,漕运艰长。就算倾尽仓储,以前用木牛流马来运输,尚觉为弊不浅,而田积的地区,只有江淮一带,即便是郡国一齐行动,也是远水不解近火。所以,吴国曾在江南屯田,魏国也曾在淮北进行类似工作,而石横开漕,都是互相支持互相依赖,以待来敌。徐孝嗣处在艰窘之日,较早地提出了这个策略,如果君王没有高明的策略,老百姓就要受艰困,虽然徐孝嗣能够观机而动,但他的建议几乎等于白说,真是可惜。

赞语:孝嗣担任宰相,其风范气度堪称表率。有容有业,足以立身朝堂。文季在任职期间,也有很光彩的风仪。他二人像同时翻沉南齐书的舟船一样,运气一块儿消失掉了。

推荐阅读

后汉书> 清宫史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三国志> 明史纪事本末> 野史秘闻> 蒙古秘史> 秦前历史导读> 汉朝历史导读> 北史>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