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鲜卑帝国传奇
目录
位置:主页 > 古代文学 > 史书 > 鲜卑帝国传奇 >

后凉

第四十二章 后凉

八王之乱后的中国大地群雄并起,民族割据,互相征伐,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族的英雄豪杰纷纷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自魏晋以来,皇权败落,儒学衰微,玄风日上,人民信仰空虚,贵族崇尚玄无。新兴的蛮族以野蛮的手段征服土地,贱踏道德,民族矛盾尖锐,战乱永无止境。天王苻坚为统一思想,平定天下,结束动乱,为中国找到了佛学。然而佛教源自印度,佛学经典皆是梵语,后赵石虎曾经大力倡佛,当时中土佛学领军人物佛图澄仅以法术兴佛,平生未译一经。佛图澄的佛学可以渡百姓,不足以渡士人,无法与儒家、道家和各族所崇拜的神相抗衡。

苻坚称天王后,沙门释道安站到了宣扬佛学教义第一线。中国佛教之有道安,如同一个新兴的王朝得到一位名相,而后具有开国的规模。释道安本姓魏,常山扶柳人,神聪敏,十二岁出家,破除俗姓,以释为姓。初以貌陋,不为师重,尝启师求经,与辩意经一卷,约五千言,道安带佛经入田,休息的时候读经。晚上回来,把佛经交还给师父,更求余者。师曰:“昨经未读,今复求耶?”道安答道:“记下了!”师虽异之,而未言也,复与光明经一卷,不减一万言,道安又带佛经入田干活,晚上再还给师父,更求余者。师父让他背诵,不差一字。师大惊,敬而异之。后拜佛图澄为师,首创寺塔传教,门下弟子无数,中分河北,有一半的河北人受过他的教化。为避中原之乱,至襄讲经布道,整理佛典,为晋朝皇室、士庶所重。在襄的15年中,道安每年讲两遍《放光般若经》,未尝废缺。道安的另一个伟大成就是制定管理僧的制度。他领导的僧规模很大,而当时传至中国内地的戒律很不完备。在这种情况下,道安参照自己所了解的戒律,制定了“僧尼轨范”,分为上经、上讲、布萨(即忏悔)三科,对僧侣讲经说法的仪式和方法,日夜六时的修行、食住,半月一次的说戒忏悔仪式和夏安居结束时举行的检举忏悔集会,都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守则。又用自己的高尚道德和模范行动带动弟子们严格遵循“僧尼轨范”。所以他领导的僧能够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洋洋济济,斋讲不倦,受到天下士人的推崇;他的“僧尼轨范”也因而风全国,“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后世称道安制定僧尼轨范一事为凿空开荒,是中国僧有僧制之始。

秦破襄,苻坚得道安大喜过望,谓群臣道:“襄释道安是神器,方欲致之以辅大秦。”道安至长安,居五重寺,苻坚每有军国大事常咨之,指示他的学士,无论佛学还是外学,有疑难处都向道安请教。京城一带因而形成一句谚语:“学不师安,义不中难。”意思说做学问如不以道安为师,学问就不能深,经不起人家的质疑问难。

道安之前,对佛经的翻译、注释错误甚多,无法服众,不能渡人,不利于佛教的传播。道安在经过“穷览经典,钩深致远”后,对佛经进行注释,“析疑甄解”,“序致渊富,妙尽深旨”,使佛经“条贯既序”,讲经者依之讲经“文理会通,经义克明”。可以这么说,真正的注经之作,“自(道)安始”。道安深知若想佛教在中土发扬光大,成为主意识形态,佛学经典必须译成中文,可佛学浩如烟海,道安才学毕竟有限,他想到了名扬西域的鸠摩罗什。极力怂恿苻坚将鸠摩罗什迎到中土,借助星相变化,由太史上奏苻坚:“在外国边野,出现一颗闪亮的明星,未来应当有一位大德智人,将来到我国。”(有星见外国分野,当有大智入辅中国。)苻坚马上联想到鸠摩罗什:“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将非此邪?”更加坚定他讨伐西域的决心。

后来,鸠摩罗什到达后秦,在长安译出《大品般若经》、《维摩诘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大智度论》、《中论》、《百论》、《成实论》等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他不仅系统地介绍般若、中观之学,在翻译上更一改过去滞文格义的现象,辞理圆通,简洁晓畅,妙义自然,使中土诵习者易于理解,开辟后来宗派的义海。对中国佛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因此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经家之一。使后秦成为一个典型的佛学国家,国内一度比较安定。对北中国的国家政权影响深远,后秦成为北魏某段时期的样版。

当然,那是后话,鸠摩罗什神思俊才,西域人人钦服,每年举行讲经说法,西域诸王都云集来闻法,并长跪在鸠摩罗什的法座旁边,让鸠摩罗什踏著登上法座。吕光起初并不奉佛,破西域后,为树立自己的威权,打压鸠摩罗什。强迫四十岁的鸠摩罗什与龟兹王女成亲,鸠摩罗什苦苦请辞。“距而不受,辞甚苦至。”吕光大加奚落,“和尚的守不过象你父亲罢了,有何不可。”(道士之不逾先父,何所固辞?)灌醉后,与龟兹王女一道关屋里,“乃饮以醇酒,同闭密室。”鸠摩罗什被无奈,遂妻之。吕光又命令鸠摩罗什骑猛牛和乘恶马,想看看他从牛背和马背掉落的滑稽相。几番的恶心欺负,鸠摩罗什都胸怀忍辱,丝毫没有怒色。

吕光改变对鸠摩罗什态度缘自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一日行军至日暮,秦军在一处山脚下安寨休息,鸠摩罗什缓缓道:“都督安营在此山脚下,必见狼狈,应该徒军陇上,远离此处!”吕光傲然道:“依谷下寨,可避风寒,有何狼狈?”是夜,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山洪暴起,“死者数千人,(吕)光密异之。”从此对鸠摩罗什另眼相待,遇有军国大事常常咨询。可见鸠摩罗什不仅佛学造诣高,天文、地理知识也相当丰富。吕光就东归去留问题请教,鸠摩罗什回答:“这里是凶亡之地,不值得久留,中路自有福地可居。”他说这话实为西域诸国主,不过能够准确地预见大军止于凉州实为奇迹。如果非后人杜撰,鸠摩罗什有其神异或占卜的过人之能。

吕光东归的消息传至姑臧,凉州刺史梁熙有私心,明知长安危在旦夕,却不东援,坐保凉州,有割据一方之意,如何肯把吕光这只猛虎召来。梁熙心道,现今关中大乱,东路阻断,吕光若到凉州,只能留在这儿,他吕光平定西域,声威中天,手下兵强马壮,凉州还会是自己的吗?

美水令犍为张统来见梁熙,说:“今关中大乱,京师存亡不可知。吕光之来,其志难测,梁公何以抵抗呢?”梁熙一脸忧虑:“我正在为此事犯愁啊,不知道该怎么办?你有什么好主意?” 犍为张统劝他拥立关押在凉州的苻洛,“吕光智略过人,今拥思归之士,乘战胜之气,其锋未易当也。将军世受大恩,忠诚夙著,立勋王室,宜在今日。行唐公苻洛,天王的弟弟,勇冠一时,为将军计,莫若奉为盟主以收众望,推忠义以帅群豪,则吕光虽至,不敢有异心也。东兼兴,连王统、杨璧,合四州之众,加上吕光的锐之师,扫凶逆,宁帝室,此齐桓公、晋文公尊周室霸天下之壮举也。”梁熙心中打起算盘,行唐公苻洛背叛苻坚起兵造反被擒,苻坚怕背上杀害宗室的恶名,把苻洛交给他关押,几年间,自己从未把他放在心上,苻洛会不会忌恨在心?看来,官员们的心中都还念着苻氏的好处啊,不可不防。想到此处,梁熙断然拒绝道:“苻洛,国之逆贼,有什么资格为盟主!若吕光果真到凉州,我自击之!”

高昌太守杨翰劝梁熙道:“吕光新破西域,兵强气锐,闻中原丧乱,必有异图。河西地方万里,带甲十万,足以自保。若吕光大军出流沙,其势难敌。高梧谷口和伊吾关都是险阻之要,我军先行守之,断敌之水源;敌人疲困干渴,可以坐而制之。只要我们固守此两处险阻,虽有子房之策,也无所施展!”梁熙摇头道:“高梧谷口和伊吾关离凉州甚远,悬军西域,一旦有失,悔之不及!”遂不听杨翰的话,随后又杀苻洛于西海,大失氐人之心。关于高梧谷口的位置,墨山国之路有过解释,比较准确,伊吾关当非现在的伊吾,但我认为它仍然有可能在北道。

吕光返师焉耆国都,闻听杨翰之谋,大为恐惧,不敢进兵。杜进道:“梁熙文雅有余,机鉴不足,终不能用杨翰之谋,根本不足忧虑,应该趁他们上下离心之际,迅速进兵攻取。”吕光听从杜进的话,率大军再渡流沙,进高昌城下。杨翰认为梁熙不听他的主意,必定失败,出高昌城投降。吕光抓住他的双肩,笑道:“你出的好主意,若梁熙用你之策,我吕光如何回得凉州!”杨翰亦笑道:“各为其主。”又将中原和关中战乱的消息告知他,吕光闻听,惊诧不已,命令军队速返凉州。

大军沿旧路,经高梧谷口和罗布泊返回凉州,军至玉门关,将士们望着高大的城墙欢呼雀跃。梁熙移檄诸郡,责备吕光擅命还师,并派儿子梁胤为将,帅众五万拒吕光于酒泉。吕光阅檄大笑,“我大军已至玉门关,你梁熙其奈我何!”也传檄凉州各郡,斥责梁熙坐视关中战乱,无赴难之志,却遏阻归国之众。前锋大将彭晃、杜进、姜飞与梁胤战于安弥(在今甘肃酒泉东),大破凉州兵,生擒梁胤。于是凉州四山胡、夷各族纷纷归附,武威太守彭济抓住梁熙,举姑臧城投降,吕光数落梁熙罪过,杀之。

大军入姑臧,吕光上表自领凉州刺史,以杜进为武威太守,其余将佐一律安排职务。凉州郡县皆降吕光,唯独西郡(在今甘肃永昌一带)太守索泮固守城池不降。吕光发兵攻打,擒获索泮,训斥道:“我受诏平西域,而梁熙绝我归路,此朝廷之罪人,你为什么还要依附他?”索泮答道:“将军受诏平西域,不受诏乱凉州,梁公何罪而将军杀之?我恨自己能力不足,不能报梁公之仇!主灭臣死,本就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吕光大怒,喝令斩首。随后大整兵马,欲进兵关中,忽然恶耗传来,天王苻坚为姚苌所害。吕光奋怒哀号,三军缟素,在姑臧城南为天王苻坚举哀,文武官员服丧三月,庶人哭泣三日,大赦境内,建元太安,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邻护匈奴中郎将、凉州牧、酒泉公。

吕光几欲进兵关中,为苻坚复仇,但凉州归长安之路被乞伏国仁的西秦占据,一时难以进兵。前凉国主张天锡之子张大豫据昌松郡(在今甘肃武威县一带)起兵,张掖太守吕光的大将彭晃谋反,西平太守(在今青海西宁)康宁自称匈奴王,凉州又陷入无尽的战乱,吕光只得分派诸将讨平叛乱,无瑕东顾。

杜进讨伐张大豫被击败。张大豫转姑臧,长史王穆向张大豫进言说:“吕光粮丰城固,甲兵锐,之非利。不如席卷岭西,厉兵积粟,东向而争,不及期年,可以平定。”张大豫不听,分兵而进,亲率兵马3万自杨坞进至姑臧城西,令王穆率部众3万人进驻姑臧城南扎营。吕光率军出击,大败张大豫,击斩2万余人,张大豫从此一蹶不振,率部西逃临洮。吕光跟踪追击,再次击败张大豫,将其斩首。事后对诸将叹道:“张大豫若用王穆之言,恐怕没有这么容易平定。”诸将大拍马屁:“张大豫难道会想不到吗?是皇天欲赞成明公八百之业,故令张大豫迷于良算。”吕光大喜,天下又能有几人不喜欢听奉承话?

姑臧兵败,王穆率兵偷袭攻占酒泉,与张掖太守彭晃,自称匈奴王的西平太守康宁遥相呼应。吕光欲击彭晃,与众人商讨对策,诸将认为:“今康宁在南,阻兵伺隙,若大驾西行,康宁必乘虚出于岭左。彭晃、王穆未平,康宁复至,进退狼狈,势必大危。”吕光不听,说道:“形势确实象你们所说,但现在我不去征讨他,是坐待其来。彭晃、王穆脣齿相依,康宁又同恶相救,若三贼东西交至,城外非我之有,如果那样,大事去矣。现今彭晃初叛,康宁、王穆与之情契未密,我军速击,仓卒之中,他们未必能够互相救援。”

吕光亲率3万步骑兼程急行进围张掖,事实证明吕光的判断极为准确,打了二十多天,王穆和康宁并未及时救援张掖,彭晃部将寇颇打开城门投降,彭晃被杀。在吕光的迅猛进攻下,王穆内部发生内讧,部将索嘏归降吕光,王穆发兵攻打索嘏驻防的敦煌。吕光闻讯大喜,点齐兵马准备进攻酒泉。众将皆认为不妥,一则索嘏虚实不知,二则张掖离敦煌太远,士卒刚刚自姑臧远征张掖,再西行千余里,必定疲惫不堪。吕光力排众议,对诸将说:“二虏相攻,一个也逃不掉,不可以因为累征之劳而失永逸之举。”率两万步骑攻克酒泉,进屯凉兴(在今甘肃安西东)。王穆闻听酒泉失守,自敦煌引兵东还,途中部众溃散,王穆落荒而逃,为人所杀。

通过与梁熙的安弥之战、与张大豫的姑臧之战、彭晃的张掖围攻战和远征敦煌之战的不断胜利,吕光终于平定凉州。公元389年,北魏登国四年二月,吕光自称三河王,大赦,改元麟嘉,置百官。吕光妻子石氏、儿子吕绍、弟弟吕德世自仇池至姑臧,吕光立石氏为妃,吕绍为世子。淝水战后,凉州地区的第二个政权凉国宣告成立。为了与张轨所建,传至张天锡灭亡的凉国区别,史称后凉。

吕光据姑臧,隔湟水(今甘肃兰州以西黄河支流)与控制陇西地区的乞伏部西秦对峙,屡欲渡湟水东进讨伐姚苌,为苻坚报仇。因受乞伏部西秦阻扼,不能如意,每临湟水而叹,郁郁终日。

此时中国大地八雄并立,控制西域、甘肃大部的后凉、青海的吐谷浑、甘肃南部的西秦、关中的后秦、江南的东晋、中原的后燕、塞上草原的北魏和东北地区的高句丽。

西北诸国势力相当,互相牵制,谁也灭不掉谁,倒也相安无事了一段日子。北方两大强国后燕与北魏的关系一度紧张,两国都急于向四邻用兵,发生索马和扣押人质事件时并未兵戈相向,但两个一向亲密世代联姻的鲜卑国家之间的裂痕却无法弥补。

公元394年(北魏登国九年)八月,燕帝慕容垂攻克长子灭亡西燕。同月,魏王拓跋珪应慕容永之邀,派拓跋虔和大将庾岳率五万骑兵东渡黄河救援西燕,屯兵秀容(在今山西忻州市),由于西燕很快亡国,两军没有交火,军事敌对形势已然确立。

战争,人类为什么要战争,为什么一遍又一遍重复着战争的噩梦,一遍又一遍从诅咒战争中走向战争。人的斗争、民族的斗争、国家的斗争都是因为欲望和不公平,为什么同样卖力气别人过得好;为什么同样是人生活却截然不同。战争是获取财富的终南捷径,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有时不得不战,如果祖国需要会毫不犹豫拔出我们的剑成为一名勇士。

鲜卑人是一个好战的民族,人们普遍早熟,从历代王族年级轻轻便弓马纯熟可以看出他们对武力的极端崇尚。慕容鲜卑是极端中的异类,他们从战争中走向辉煌,从战争中走向衰败,从战争中走向中兴,又是从战争中走向灭亡。

慕容垂的一生是慕容鲜卑民族格的见证,从十三岁征高句丽起,历经大棘城之战、擒杀冉闵之战、淝水大战、复国之战、灭翟魏之战、统一两燕之战,攻无不取,战无不克。然而他所领导的慕容鲜卑结局仍然是一个悲剧,他不明白,人是平凡的,无论多么坚强、勇敢的战士最终也会厌倦战争,反感杀戮。慕容鲜卑的贵族和百姓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后有如日暮黄昏,他们与推翻帝制、消灭军阀,最终取得八年抗战胜利的国民何其相似,不经过休养生息,再将军队投入国内战争中去,结果可想而知。

拓跋鲜卑的贵族们在拓跋珪的率领下四处出击,轻而易举地掠夺了相对弱小的草原部落大量的财富,北魏的疯狂扩张让慕容垂感到威胁,民族好战的格让他轻率地举起钢刀,决定北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即将开始。

推荐阅读

北齐书> 后汉书> 清宫史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三国志> 明史纪事本末> 野史秘闻> 蒙古秘史> 秦前历史导读> 汉朝历史导读>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