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即位的时候还很年轻,朝廷权力还掌握在武帝祖母,也就是窦太后的手里。
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对儒家学说非常排斥,一直遵循道家黄老学说的理念。黄老学说主张清静无为,因而汉朝初期,包括文景之治时期,都是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让社会和国家顺其自然地发展。
到了武帝时期,社会逐渐安稳下来,经济飞速发展,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国家进行大范围的整改,尤其是地主阶级和家族的强大,迫使统治者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如此一来,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就不能满足汉朝的发展了。这时,有大臣提议学一一习一一儒家思想,并说儒家是春秋时期最负盛名的学派,主张以仁孝治天下,划分等级森严的君臣伦理纲常,很符合眼下汉朝的形势。
其他大臣纷纷表示赞同,汉武帝便下令以后改用儒家学说治国,把其他学说学派的思想统统排除掉,太尉窦婴和丞相田蚡也开始在全国寻找学识优秀的儒生,推荐给汉武帝。其中王臧被封为郎中令,赵绾被封为御史大夫。随后,窦婴和田蚡两人在武帝耳边说了很多诋毁黄老学说的话,一个劲儿地称赞儒家思想,还鼓动汉武帝实行政治改革,趁机宣布亲政,以后不用事事再向窦太后禀告。汉武帝觉得这个机会很难得,正准备实施的时候,窦太后抢先一步得到了消息,立刻罢免了王臧、赵绾的官职,撤去窦婴和田蚡的职位。
汉武帝看着自己重用的大臣一个个败在窦太后的手上,心里难过极了,可他不敢驳斥祖母,只好强忍着心中的愤怒。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从此成为了汉朝名副其实的掌权者。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启用被窦太后免官的几个人,鼓励他们出谋献计。丞相田蚡建议排除儒家学说外的一切学派,还把不尊重儒家学派的官员全部罢免。于是大家都知道了,要想做官,必须得学一一习一一儒家思想,看儒家经书。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在全国选拔人才,送到长安接受学一一习一一。在这些被选中的人里面,有一个人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这个人名叫董仲舒,他在汉景帝时期担任博士,那时他已经向统治者推崇儒家思想,还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在听完董仲舒的讲解后,不由得大加称赞,给了他不少赏赐。
儒家五经中,董仲舒最擅长的是《春秋》。《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历史改编的一部记录政治历史的典籍,用史官的口吻来评判历史的对与错,以此表明自己的政治思想。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社会秩序比较混乱,孔子只好用隐晦的语言说事论理。在孔子死后,他的学生对《春秋》的理解各有不同,因此出现了很多个版本的《春秋》师说,董仲舒选择的是《春秋》公羊学。
董仲舒以《春秋》公羊学为基础,将周代以来的宗教思想和一陰一陽一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又吸收采纳了法家、道家等学派的优秀之处,建立了一个新的儒家学派思想。这个新的儒家思想被汉武帝广泛应用在政治、经济、哲学和历史等方面,对当时乃至以后的国家和社会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而董仲舒的那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流传至今。
只要是学一一习一一儒家思想得到官位的人,都按照董仲舒的理论帮助汉武帝管理国家事务,还要求学生和自己的孩子也学一一习一一儒家思想。从这时起,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被统治者牢牢控制住,儒家学说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主题,2000年以来,汉武帝之后的历代皇帝都把儒家思想当作统治国家的工具。
但是独尊儒术也有不好的一面,儒学占领了学术界的主流地位,其他的学派得不到发展;单一的思想学派虽然能加强皇权的集中,但会让统治者变得极端起来,出现专制的情况;而且学子们的思维被规定成同一个模一式,遏制了创新,多了迂腐和冥顽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