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愁歌
【作者: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
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
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
临岐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
请贳宜一陽一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
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
莫受俗物相填。
【鉴赏】
李贺一生际遇坎坷,情绪抑郁。每遇到一定的场合,感情就象缺堤的河水奔泻而出。这次从长安回家,经过华山之下,那苦闷的情感激流又汹涌奔突了。诗的开头两句,把眼前的景物作为起兴。秋风萧瑟,卷地而来,百草都枯萎衰竭了;寒气袭人,苍茫的暮色里,远处耸立着的华山,在青蓝青蓝的雾霭中现出那碧绿的身影。这是兴体,它在诗中的作用是为主人公勾画出一幅抒情的背景。这幅背景的基调是肃杀萧瑟的。但是那高耸的华山的身影,却在肃杀萧索之中增添了桀骜不驯的力的色彩,使人为之振奋。这幅背景与下面的抒情,在情调上十分吻合。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两句是直抒胸臆。仕途坎坷不得意,这位心志很高的青年诗人,满腹愁闷是可以想见的;诗中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像枯萎凋零的兰花。这一比喻把看不见的感情给形象化了。兰花,在古代诗人的笔下,是被视为高洁美好事物的象征;现在美丽的兰花枯萎了凋落了。
这兰花就如诗人那哀伤的心。“衣如”一句形容眼下自己贫困的处境,用以加强“不得意”和悲愁的描写;这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把自己穷困的处境描绘得形象鲜明,并为下文解秋衣换酒作伏笔。“临歧击剑”一句的主语和前句一样,是“我”,亦即诗人自己。诗人一腔愤怨悲愁,无法排解,于是在岔路拔剑起舞,以排解苦闷;舞剑的时候,发出一阵阵铜钟般的怒吼声。这一动作描写把诗人心底的郁闷怒火完全流泻纸面,心潮激荡到顶点。
“旗亭”四句写诗人在愁苦激愤之中,虽临歧击剑仍无法排解,于是下马到酒店贳酒消愁。解秋衣贳酒,这就回应了上文“衣如飞鹑”穷困潦倒的描写。
本来已是秋风卷地的秋寒时节,秋衣是少不得的;但只有这件秋衣还值钱,大概只有它才能赊得一壶酒吧!
这该是穷困到了何种地步?秋衣既是不可少,但酒更加要喝,为了要酒来排解苦闷,就顾不得要秋衣御寒了。这种苦闷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诗中诗人特别点出“宜一陽一”酒,这是家乡的酒啊!大概只有家乡的酒才能给自己以安慰,大概只有家乡才能给自己以一温一 暖了。这是诗人愁苦之中萌生了强烈的乡思。“壶中”两句写酒后情景。酒喝过了,但是满腔愁愤怨恨之情并没有消解,“ 壶中”即是喝酒之中;喝酒的时候呼唤老天,老天不应,浓云密布。放眼向平野望去,在彤云笼罩之下,万里平川四周是一片凄凉迷蒙的背景。光明在何处?希望在何方?这凄凉迷濛,是诗人眼中的色调,也是诗人情感外化的结果,表明诗人已濒临绝望的境地。联想李贺长安应考居然被小人掀起轩然大波所淹没,他此刻的悲苦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这毕竟是人才毁灭的悲剧啊!
最后两句是酒店主人的劝慰;要好好保养身心的健康。这里“养心骨”还包含有坚定自己的意志、信念的意思。要身心健康,不要为世俗之见充塞胸间,为悲哀所压倒!这是主人的劝慰,也是诗人自己排解郁恨的唯一出路和唯一的武器,即反世俗。经过主人的劝勉,也是诗人自己思索,终于排解了积压在心头的悲愤忧郁。这里把诗人忧郁愤懑升华到一个高度,就是反世俗的思想。诗人觉醒了,不该悲愤忧伤,不该让世俗之见充塞胸间,要有勇气面对“俗物”,争取自己的前景,坚定自己的意志、信念。诗到此戛然而止,余味悠长。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