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田中行
【作者:李贺】
秋野明,秋风白,
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
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
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
鬼灯如漆点松花。
【鉴赏】
这首诗确实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多种的冷色调构成了一幅冷艳幽森的画面:秋天的原野上,一片片一洼洼的积水,秋风萧瑟地吹着;云霭笼罩着低矮的山,山上的石头被青苔覆盖;寒风中开放的小红花,缀着晶莹的露珠,似在低声饮泣。田地荒芜了,九月的田陇里,只有一些稀稀落落,高低不齐的禾稻;萤虫一闪一闪飞在歪歪斜斜的田埂草间,石隙中泉水涓涓滴滴地流进荒芜了的沙地里;而闪闪烁烁的鬼火,却在漆黑的松林间飘忽..
在这幅画面里,诗人是采用一精一雕细刻的描绘手法,展示了幽冷而且带着一陰一森气氛的境界。诗人极注意选词,每个词都极其一精一确地表述着鲜明的意象,形象感十分强烈;在诗中他又十分注意意象的组合,每个词所表述的意象是鲜明的,但他们之间不是相互游离,而且相互融合,组成多样统一的画面。这幅画面在色彩的选择构置上也非常成功,画幅大片面积是惨白与漆黑,渲染了画面的一陰一冷,真有点鬼气森然;特别是大片的黑白颜色之间,飘动着那绿荧荧的鬼火,更增添了一陰一森的氛围。然而,它又不是全然恐怖的,这恐怕在于诗人抹上了几点红花又勾勒了淙淙的清泉;这样就使画面多少带了点生气,减弱了一陰一森恐怖感。
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经济繁荣的似锦繁花已经凋落,而统治阶级又实行重税、兼并政策,农民破产,失去田地,不堪压迫剥削,大量逃亡。不少地方出现了田地荒废,农村凋弊的凄凉景象。诗人李贺目击了这样的现象,感到十分凄惶,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再现当时农村破败荒凉的现实。写得如此一陰一森,这是诗人主观情绪的反映,它表现诗人对现实怀有一种无法挽回的绝望感。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