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评诗】
神情高调,晚唐中绝作,可以媲美盛唐名家。
富寿荪《唐人绝句评注》据晋人裴楷、卫玠都有“玉人”之称,况且杜牧《寄珉笛与宇文舍人》诗亦有“寄与玉人天上去”之句,因而以为此诗中的“玉人”是指韩绰而言。这一讲法极为新颖,而且是有证据,可以讲通的。
【解读】
扬州是唐代最重要的港口,为对外交流的门户,繁华一时,文人骚客与来往商旅常在此寻欢作乐。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四月到九年(835)初,杜牧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任职。其间,扬州的繁华与绮丽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离开扬州后,杜牧因怀念在扬州结识的友人韩绰作《寄扬州韩绰判官》。
诗人遥想扬州“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的景色。虽已进入深秋,但扬州依然是生机盎然,草木都还未凋谢。“隐隐”道出了山影的重重叠叠,“迢迢”形容水的源源不断的绵长。这两个叠词的运用,写出了扬州的山水柔媚,意调自然,风情宛然。
诗人想到昔日扬州的好友韩绰,不禁问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意为:身在扬州的你,如此良辰美景,会在何处与歌妓们吹箫游乐,嬉戏风流呢?如此亲昵的口吻,可见两人情感之深厚,其调侃的语气中隐含着一丝羡慕之意。“二十四桥”是扬州胜景,“桥”与“月”的简单搭配,虽用词简洁,却风韵富美。“玉人”喻指韩绰,为诗人对友人的美称,满含风流俊朗之意。
本诗丽绝韵绝,表达了对扬州绮丽美景的眷恋,寄托了对好友的深深思念。在那遥想的美景背后,还蕴含着一声诗人的沉重叹息,透露出他如今孤独寂寞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