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唐诗三百首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唐诗 > 唐诗三百首 >

寒塘·全文及赏析_赵嘏

【寒 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

一雁度南楼。

【赵嘏诗鉴赏】

《古今词话 》引先舒论作词云 :“意欲层深,语欲浑成”,“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 。”这话对于近体诗也适用。此首一 作司空曙诗。取句中二字为题,实写客中秋思。常见题材写来易落旧套,须看它运用逐层深入的手法,写得别致 。初读此诗却只觉写客子对塘闻雁思乡而已, 并不见 “层深 ”。大抵作者如蚕吐丝(诗),只任自然;而说诗者须剥茧丝(思),层次自见。

前二句谓早起临水梳发,因此(“坐”)在塘边看到寒秋景色。但如此道来,便无深意。这里两句句法倒装,则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点出时序,深秋是容易触动离情的季节,与后文“乡心”关合;二是暗示羁旅困顿,到塘边梳洗,以水为镜;三是由句式倒装形成“梳发见秋”意,令人联想到“羞将白发照渌水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的名句,这就暗指非但岁华将暮,而人生也进入迟暮。

上言秋暮人老境困,三句更加一层,点出身在客中。而“乡心”字面又由次句“见秋”引出,故自然而不见有意加“码”。客子心中蕴积的愁情 ,因秋一 触即发 ,化作无边乡愁 。“ 无限”二字,颇有分量, 决非肤浅之辞。乡愁已自如许,然而末句还要更加一“码”:“一雁度南楼 ”。初看是写景,意关“见秋”, 言外有“ 雁归人未归”意 。写人在难堪时又添新的激 ,是绝句常用的加倍手法。韦应物《 闻雁 》云: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就相当于此诗末二句的意境。“归思后说闻雁, 其情自深 。一倒转说 ,则近人能之矣 。”(《唐诗别 裁》)“一雁”的“一”字,极可人意,表达出清冷孤独的意境,如写“群雁”便乏味了。前三句多用齿舌声:“晓”、“梳”、“水”、“见秋”、“乡心”、“限”,读来和谐且有切切自语之感,有助表现凄楚心情,末句则不复用之,更觉调响惊心。此诗末句脍炙人口,宋词“渐一声雁过南楼也 ,更细雨,时飘洒”(陈允平 《塞垣春》),即由此句化出。

此诗兼层深与浑成 , 主要还是作者生活感受深切,又工吟咏 ,“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笋未生 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之也 。若先措意 ,便刻画愈深,愈堕恶境矣。”(先舒)此理又不可不知。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相关内容

水调歌·全文及赏析> 杂诗(无定河边暮角声)·全文及赏析> 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全文及赏析> 金缕衣·全文及赏析> 初渡汉江·全文及赏析> 答人·全文及赏析_太上隐者> 幽恨诗·全文及赏析_安邑坊女> 题玉泉溪·全文及赏析_湘驿女子> 题龙阳县青草湖·全文及赏析_唐温如> 寄人·全文及赏析_张泌>

推荐阅读

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 古诗文赏析大全>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电子版>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诗词鉴赏>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王维>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