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吴融
目录
位置:主页 > 古代文学 > 唐诗 > 吴融 >

金桥感事·全文及赏析

金桥感事

【作者:吴融】

太行和雪叠晴空,

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

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

五利宁无魏绛功?

日暮长亭正愁绝,

哀笳一曲戍烟中。

【赏析】

这是一篇政治抒情诗 。《唐诗鼓吹评注》谓 :此诗“指孙揆败于沙陀之事”。沙陀,以族名代称藩镇李克用 。唐昭宗大顺元年(890),李克用占据邢 、洛、 磁三州。昭宗不顾多数大臣的反对,采用了宰相张浚等人发兵讨李的主张。由于对形势估计不足,结果三战三败。张浚的副手孙揆,就在这年九月李克用破潞州(今山西长治西南)时被杀。李克用的军队乘胜纵兵夺掠晋、绛、河中一带 。百姓家破人亡 ,赤地千里 。大顺二年春正月 ,昭宗被迫罢了张浚等人的官,二月又为李克用加官晋爵 。 诗人吴融时在潞州金桥,有感于此,写下此诗。

诗一开头就把太行山的景色写得雄伟宏美:皑皑白雪覆盖着巍巍太行 ,重峦叠嶂 ,高耸在晴朗的天空。红日、白雪、蓝天,色彩鲜明,宛若浮雕。时令已是早春二月 ,莽莽郊原依然是北风呼啸 ,寒意料峭。一个“尚”字,用得极妙,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和感触。目之所见,体之所,毫无春意。景色之美,气候之寒,更衬出诗人心中的悲切。两句为下面的“感事”,渲染了气氛。

颔、颈两联,一连串用了四个历史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形势的认识和感叹 。“饮马”, 是用《左传》故事。公元前五七九年 ,晋楚战争中, 楚军骄横狂妄 ,扬言“饮马于河(黄河)而归”。这 里比喻李克用有“饮马于河”的军事野心。因为李克用的军队早在中和三年 883)与黄巢作战时 ,就进 军过帝都长安 ,故说“饮马早闻临渭北 ”。“射雕”,用了北齐斛律光射落雕鸟的故事。“雕”是一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中。这里用斛律光的英勇善射,暗喻实力强大的李克用将要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 。“山 东”指太行山以东地区。这句是说李军正蓄谋打过太行山。

颈联笔锋一转,由述古喻今进而抒感言怀。诗人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借用典故来曲意表达 。“ 百年”句用了周朝辛有的故事。周平王迁都洛时,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个披发的人在野外祭祀。披发是戎族的风俗习惯,辛有据此预言这地方必将沦为戎人所有。辛有死后,戎人果然迁居于伊水之滨。诗人在藩镇割据的混战中,预感到唐王朝必将灭亡。他不可能直陈其事,但又不能不说,故用辛有的典故,巧妙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辛有的预言生前无人理会,死后却备受赞叹,这又有什么用呢 ?肺腑之言, 泻于豪端。尽避个人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但诗人仍希望皇上采纳古时魏绛的方法 ,以期收到“五利”之 功。魏绛是春秋时晋悼公的大夫。晋国所在地的山西是个汉、戎杂居的地方,民族间经常发生战争。魏绛曾建议用“和戎”方式解决矛盾,他认为“和戎”有“五利”,晋悼公采用了魏绛的主张 ,因此收到“修 民事,田以时”的政治效果。诗人通过肯定魏绛,婉转地批判了唐王朝这次对李克用的用兵。

用典是古典诗中常用的一种形象化的手法。一首诗中过多地用典,往往会弄得诗意晦涩难懂 。《金桥 感事》虽连用数典,却不觉晦涩。诗人正是在曲折变化中,贴切地表达了难以直言之隐旨,把抽象的感情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了,题旨亦因之更为突出、鲜明。

尾联“日暮长亭克正愁绝 ,哀笳一曲戍烟中 ”,以情景 融之笔结束全诗。夕西沉,长亭遥对,哀笳一曲,戍烟四起,在这般战乱凄清的环境中,一位“ 惊时感事俱无奈 ”(见其《重日荆州作》)的诗人,独自忧愁、感伤。 笳是一种乐器,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情。这里用一“ 哀 ”字表现 笳声,不仅把客观世界的声音同诗人主观世界的感情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暗示着这次战争的失败,必将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 。“戍烟”指戍楼的烽烟,与在 太平时节的缭绕炊烟截然不同,给人一种动乱不安的感觉。二句十四字,把情、景、事,声、色、形,熔铸于一炉,真是极尽炼概括之能事。

推荐阅读

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 古诗文赏析大全>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电子版>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诗词鉴赏>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王维>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