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庞大的前秦的解体,中国迎来了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凉州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当仁不让地成为各路诸侯起家的摇篮,同时也是无数英雄的埋骨之地。有七个国家先后在此成立,他们是乞伏国仁的西秦、姚苌的后秦、吕光的后凉、秃发乌孤的南凉、沮渠蒙逊的北凉、李暠的西凉、赫连勃勃的胡夏,再加上先后染指凉州的北魏、西蜀、仇池、吐谷浑、东晋,共十二股大势力在这块巴掌大的地方相互吞食,争斗不息演尽人间无数众生相,直至一一灭亡。
苻坚淝水战败后陇西鲜卑人乞伏国仁在勇士堡自称大将军,成为凉州地区第一个独立国家。传说鲜卑乞伏部的祖先也居住在漠北一带,(记得有人问漠北到底是哪里,重复一遍,漠是指的荒漠,就是戈壁滩,对照一下地图就明白了)后来向阴山一带迁徙,半路上碰到一条有小山般大的虫子拦住了去路。酋长就祈祷说:“若善神也,便开路;恶神也,遂塞不通。”接着大虫子就变成了一个小娃娃,老酋长就收他为养子,长到十岁就能拉开五百斤的强弓,被选为乞伏部落的可汗,称为乞伏可汗托铎莫何。鲜卑语就是乞伏部落的神。四世纪初逐渐迁移到青海西部,后来前秦不断扩张,就向前秦投降,时任酋长乞伏国仁被征召为前将军,参加了淝水之战。苻坚战败后,乞伏国仁也象慕容垂那样借口陇西鲜卑人不安分前来安抚,到了陇西就地造反。但不久病死,由弟弟乞伏乾归继任,并正式自称秦王,是为西秦。
西秦建国不久,镇守西域的前秦安西将军吕光带领十万大军挥师凉州,自称凉州刺史,建立后凉。吕光是苻坚的同乡,从小生就异相,眼睛有两个瞳孔。因和后赵残部作战中单挑活捉猛将张蚝而名声大噪。参与前秦多次重要战争,深受苻坚的信任。苻坚统一北方后,派吕光为大都督带领十万军队征讨西域。先后招降焉耆、鄯善等国。龟兹王帛纯不愿意投降,吕光就把龟兹团团围住,四周插了许多大木棍,披上铠甲充当疑兵,吓得帛纯不敢出来迎战,派使者通知西域周边三十余国家前来增援,要说这些国家还真同仇敌忾,竟然纠集了七十多万兵马来助战。其中最强大的军队是狯胡国,有骑兵二十余万,以硬弓长矛为武器,人马都披挂着连锁重甲,前秦军的弓箭都无法射穿,还擅长使用皮索绳套,套人套马都是百发百中。前秦军无不害怕,建议据营死守。吕光就教士兵打造钩锁,专钩骑兵的马腿。果然大败西域兵。帛纯只好收拾珍宝逃亡。于是三十余国尽降。
龟兹国和平已久,市镇又繁荣,民风非常奢侈,又崇尚养生之道,家家都用蒲桃(葡萄)酿酒,富有者多至千斛,(一百升是一斛,一家就百多吨),数十年前的都喝不完。前秦兵初来乍到真是开了眼界,喝醉酒的士兵满大街都是。吕光治理西域恩威并施,很有成效,大家都不想回中原了。
某一天,一名叫鸠摩罗什的印度高僧突然造访吕光,(苻坚推崇佛教,吕光进攻西域的一个目的就是动用军队“请”鸠摩罗什入中原。鸠摩罗什的故事后面还会说)劝说他回中原会大吉。吕光就带着十万大军和两万头骆驼的财宝浩浩荡荡地回国,赶走盘踞凉州的前秦官员,建立后凉。
后凉和西秦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再加上东面羌族姚兴后秦灭掉了前秦,是为三家分凉州,其中又以后凉国土最大。但这个局面没几年就被打破。由于后凉君主吕光的逐渐昏庸,在几次对外战争中均取得败绩,又无力镇压境内的反叛,随着国力的衰弱,后凉也一分为三。
鲜卑秃发部和拓拔部是一支,有人认为秃发就是拓拔的另一译法。东汉末年由酋长匹孤带领从塞北迁移到河西走廊居住。匹孤死后,儿子寿阗继位。据说寿阗母亲分娩时正在睡觉,寿阗自己就从被子里钻出来了。鲜卑人把被子叫“秃发”,所以这个部落也就得名秃发部。这是秃发的另一来历。寿阗死后,由孙子秃发树机能继位。正逢邓艾灭蜀,因忌惮邓艾的威名,宣布向魏国效忠,结果邓艾因内讧被杀,秃发树机能很快宣布造反。入侵秦州边境。秦州刺史胡烈是钟会手下大将,有长期对蜀国的作战经验,竟在万斛堆一战就全军覆没。接着攻陷金城,又歼灭了曾是邓艾手下大将长期担任对姜维作战主力的凉州刺史牵弘。不久又歼灭了牵弘的搭档,也是有丰富作战经验的继任凉州刺史杨欣,占领了凉州全境。
胡烈、牵弘、杨欣都是长期在西北边境作战的老将,(不信翻翻三国演义)竟然都一战败死,秃发树机能遂成为西部边境的劲敌。晋武帝司马炎急得吃不下饭。折腾了十几年之久才被一位无名武将马隆的秘密武器挂斗战车消灭。这样一来秃发部一直被晋朝当作重点防范对象看管,近百年都藉藉无名。直到前秦垮台,后凉独霸大半个凉州,四处压制其他部落,秃发部才重现于史册。
秃发部酋长秃发乌孤的兄长在和后凉的作战中被杀。其时后凉四面起火,不得不对势力较大的秃发部加以安抚。秃发乌孤也趁后凉示好之机进攻其他部落,逐渐强大起来,不久秃发乌孤就和后凉决裂,宣布:“帝王之起,岂有常哉!无道则灭,有德则昌,吾将顺天人之望,为天下主。”(这几句话说的好有野心,却也道出了诸路枭雄的共同心声,要不是因为秃发乌孤意外身亡其实凉州的混战会更精彩)
和自己的祖先一样有野心的秃发乌孤大败后凉的讨伐军,在乐都建立了南凉。不料一天秃发乌孤骑马摔成重伤,知道自己活不久了,平静地任命弟弟秃发利鹿孤接替自己的位置,然后洒脱地对大家长笑一声道:“几使吕光父子大喜。”言终而死。
秃发利鹿孤和他兄长一样能干,后凉局势愈发不妙。但真正把后凉彻底挖去一大块的是北凉的沮渠蒙逊。
沮渠蒙逊的卢水胡人是匈奴的一支,祖先曾是匈奴的左沮渠(一种官职),于是子孙都姓沮渠。沮渠蒙逊从小就聪明过人,阴险狡诈,又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五胡录》里他就多次依靠天气预报来取胜)吕光对他非常忌惮。沮渠蒙逊的伯父沮渠罗仇和沮渠麹粥都是吕光的部将,结果无故被杀。在他们的追悼会上,沮渠蒙逊就鼓动宗族造反,联合兄长沮渠男成进攻后凉重镇酒泉。并拥立酒泉太守段业为领袖建立了北凉。
但段业性格猥琐,众将都不听他的指挥。不久北凉敦煌太守汉族李暠叛变独立,建立西凉。这样凉州很快就出来了六个国家。
李暠是汉朝名将李广的后代。顺便说一句,在《晋书》中李暠的传记和其他十六国人物都不在一块,而是放到所谓的忠臣名单里,并尊称为“凉武昭王”。(在《晋书》列传第五十七,一开始我找了半天没找到)实际上李暠从头到尾都和晋朝没有一星半点的联系,而且西凉是五胡十六国里面最最弱小的国家。从建国到灭亡都只和北凉打仗,还屡战屡败最后被赶到西域流浪去了。之所以这样做不过是因为李暠是唐高祖李渊的祖宗。(据陈寅恪先生考证说李暠只是李渊名义上的祖宗,换句话说就是冒认的,因为北魏经过改革后开始搞门阀世族制度,有个好祖宗当官容易些)《晋书》的作者们为了乌纱帽更高些罢了。
李暠的叛变使段业对重臣产生了疑心,也使沮渠蒙逊下手准备收拾掉他。沮渠蒙逊先和哥哥沮渠男成通了一下气,发现哥哥不愿造反,沮渠蒙逊干脆跑到段业面前诬告哥哥密谋造反,鼓动段业杀死沮渠男成,然后对宗族宣布“男成忠于段公,枉见屠害,诸君能为报仇乎?”把段业也除掉了。
在此之前吕光病死,经过多次猛烈的政变,侄子吕隆被拥立登基,后凉进一步衰落。而与此对应的是东方羌族姚兴的后秦国力的增强。后秦拥有征战多年的精锐部队(苻登那样的狠人都被整死了),相比之下凉州诸国由部落民兵改编而成的军队近似原始人。后秦首先对乞伏乾归的西秦下手,乞伏乾归拼凑了六万骑兵本来是个不小的数目,结果还没看见后秦军队就逃了个精光。乞伏乾归被迫逃亡到南凉。后来觉得总这样逃亡也不是办法,就跑到长安向姚兴请罪,被安排回故都苑川镇守,西秦成为凉州诸国中第一个被灭的国家。
后秦不费吹灰之力就吞并了西秦。内乱不止的昔日大国后凉成为下一个猎物。别看吕隆地盘才巴掌大还忙着称帝。正好成为后秦讨伐的理由(姚兴也是称帝,此所谓“天无二日、凉无二帝”也)。
其他三国都看着后秦此次来意不善,在吕隆的鼓动下,后凉吕隆、西凉李暠、北凉沮渠蒙逊、南凉秃发利鹿孤四个凉国结成联盟来抵抗后秦的进攻。(几乎是凉州诸国唯一的一次携手)但大家都想着别人当炮灰,谁也不愿去当冤死鬼,这种松散联盟很快在后秦军队兵临城下的时候解体。
吕隆没见过世面,不知道后秦军队的厉害,他手头的那些所谓精兵和后秦军一战就被打得找不着北,只好撄城固守。周围观战的三国也见风使舵,一齐象后秦称臣。掉转枪口向后凉趁火打劫。姑臧城里饿死数十万人,城里的鸟在数百里找不到吃的东西,也跟着饿死数万。吕隆只好向后秦投降,后凉灭亡。
后秦先后灭亡了西秦和后凉,并臣服了其他割据势力。下一步姚兴希望向东发展,在东方碰到了新兴的强大帝国北魏的挑战。姚兴的四万先头部队在汾河谷一战全军覆没,把姚兴的自信心一撸到底。这样一来后秦对凉州的控制就弱化了很多。不知道是头脑发热还是一时发昏,姚兴竟然把凉州州城姑臧赠送给了南凉,代价是南凉进贡的三千匹马和三万只羊。
后凉灭亡的前夕,坐镇后方的南凉王秃发利鹿孤病死,由弟弟秃发傉檀继位。秃发傉檀从小聪明过人,能断大事,整个国家都把他当作圣人转世,希望他将来能领着南凉出人头地。这次秃发傉檀果然不负众望,没费一兵一卒得到了姑臧,这是前秦解体后姑臧城的第二次易手。
姚兴的以土地换和平思想在崇尚强权的五胡十六国简直是痴人说梦,他先后主动割让土地给北魏、东晋、南凉,并没换来什么好处,倒是换来个活灾星赫连勃勃。使得后秦彻底衰落,同时胡夏也取代后秦成为凉州最强大的国家。
赫连勃勃本姓刘,是刘渊的亲戚,(还有记得刘渊是谁的没?)出身的铁弗族也是匈奴的一支,是对父亲匈奴母亲鲜卑的后代的称呼。匈奴铁弗部是鲜卑拓拔部的世仇,刘勃勃父亲刘卫辰是铁弗大酋长,前秦扩张时受到前秦的支持进攻鲜卑代国取得了胜利,结果前秦一解体,代国的后人十六岁的天才少年拓拔珪又统一了鲜卑拓拔部,并打铁弗刘卫辰,将刘卫辰的宗族数千人全部斩首,推进黄河。刘勃勃只身逃跑,躲在叱干部落。叱干部酋长叱干他斗伏准备把刘勃勃送给北魏,但儿子叱干阿利很欣赏刘勃勃,两人一块逃跑到后秦,担任戍边的士兵。
刘勃勃长的“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后秦边帅没奕于也很欣赏他,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并推荐给姚兴。姚兴也很看重刘勃勃的才能,和他讨论兵书战策常通宵达旦。不过姚兴的弟弟姚邕却反对说:“勃勃不可近也。”姚兴很奇怪说:“勃勃有济世之才,吾方与之平天下,奈何逆忌之!”姚邕就回答:“勃勃奉上慢,御众残,贪猾不仁,轻为去就。宠之逾分,恐终为边患。”姚兴还是不听,拨给刘勃勃重兵镇守朔方。
刘勃勃一心想造反,这机会很快就到来。不久姚兴和北魏签署停战协定,双方开展密切的各种交流,而北魏和刘勃勃的家族是百年的世仇,这给了刘勃勃一个造反的借口。(虽然刘勃勃因此而造反,但终其一生都不敢进攻他所谓的世仇北魏,而是把大部分精力都用来对付他的大恩人后秦上)于是他召集部下袭杀自己的岳父没奕于并招降了他的势力。建立胡夏。公开和后秦叫板。
刘勃勃的战略战术都煞是厉害。当时刘勃勃占领了后秦多个战略要地,部将建议说:“陛下将欲经营宇内,南取长安,宜先固根本,使人心有所凭系,然后大业可成。高平险固,山川沃饶,可以都也。”希望刘勃勃早日确定都城。刘勃勃的回答足可以列为世界战争史的经典:“吾大业草创,众旅未多,姚兴亦一时之雄,关中未可图也。且其诸镇用命,我若专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众非其敌,亡可立待。吾以云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岭北、河东尽我有也。待姚兴死后,徐取长安。姚泓凡弱小兒,擒之方略,已在吾计中矣。昔轩辕氏亦迁居无常二十余年,岂独我乎!”
刘勃勃把游击战和运动战都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是典型的战略上的持久战,战术上的速决战。这种以速度的优势来打击敌人的战术是中国本土没有的。(比如孙子兵法所说“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什么什么”,和赫连勃勃的战术完全是两回事(慕容恪倒是典型的“孙子”式武将)。由于中原军队主力是步兵,习惯用严谨的阵型配合多样的战术和计谋,军事理论是讲究的“稳重”,而北方游牧骑兵则擅长以速度优势突袭敌人,一旦成功就给敌人以“爆发式”的重大打击。即使不成功的话也可以利用速度优势快速逃跑,转瞬即逝。虽然战术相对单调些,但在中国历史上,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游牧民族的战术几千年不变,但崇尚孙子战术的中原国家与崇尚赫连战术的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中仍然屡屡吃亏,莫非是这里不如人家的原因?)记得小时候看毛泽东选集就觉得毛的军事思想最适合快速机动部队使用,陕北一带也正是当年胡夏的故国,(赫连勃勃的墓地在延安地区)以毛对历史研究的透彻,这个应该很容易联想到吧。
在先进的战略战术指导下,刘勃勃的战果相当显著。没多久后秦就“岭北诸城门不昼启。”姚兴这才后悔万分,但已无力对抗胡夏骑兵的袭击,只好采取关门闭户这种消极防御战术。不久胡夏又出兵进攻南凉,大圣人秃发傉檀瞧不起刘勃勃的战术,认为是“勃勃以死亡之余,率乌合之众,犯顺结祸,幸有大功。”结果一战就让南凉遭到前所未有的惨败,被连续追击八十里,战死大将十余人。还丢了一路尸体被刘勃勃拿去堆成景观做留念。
胡夏击败南凉,又掉过头来进攻后秦,后秦军也乖乖地惨败,损失三万余人。实力进一步大减,基本丧失了对凉州诸附庸国的控制权。不久后秦苑川镇将,乞伏乾归的儿子乞伏炽磐叛变,拥立乞伏乾归复国,重建西秦。凉州六国争霸,全中国十一国并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顶峰。
胡夏踩着后秦和南凉的尸骨变的强大,而在西秦脱离之后,曾是凉州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后秦更是衰弱到家。为了节省点体力,姚兴就想办法利用自己仅有的那点威望挑唆其他国家互相争斗,别说还真有上当的。南凉秃发傉檀接了姚兴的圣旨就兴冲冲地进攻北凉沮渠蒙逊,结果三战皆败,被北凉赶出了姑臧。这时候南凉还有闲工夫去攻打吐谷浑,不知脑子怎么想的。结果被等候一旁的西秦捡了漏子,西秦王乞伏乾归被一场未遂政变所杀,敢冒险的乞伏炽磐继位,趁秃发傉檀带兵走在半路上的时候出兵接管了南凉的土地。南凉只好灭亡。
北凉和西秦瓜分了南凉的土地,实力增强,和胡夏开始鬼打鬼。而刘勃勃正忙着迁都统万城并改姓名赫连(坚固无比的统万城一直保存到今天,整理出来的这个写统万城的文章挺不错的),西凉势力本来就弱,后秦则进一步衰弱,无力在凉州和这三位较量。又撑了年把姚兴病死,儿子们互相攻杀。后秦被东晋刘裕给轻松消灭。
刘裕也没有笑到最后,很快就被赫连勃勃所袭全军覆没,胡夏成为凉州最有实力的国家。而不声不响闷声发展的北凉混的也不赖,没多久西凉公李暠病死,儿子李歆刚继位就发重兵进攻北凉的姑臧,中了沮渠蒙逊的包围被杀。北凉大军一个反扑,西凉李家也不得不放弃国土去西域流浪了。
赫连勃勃晚年极其残忍好杀(其实他一直就是残忍好杀)。经常带着弓箭在城楼上看谁不顺眼就射谁。他的大臣们更混的惨,“忤视者毁其目,笑者决其唇,谏者截其舌。”不久把他的太子赫连璝也杀了,另立赫连昌为太子。并一心扑在寻欢作乐上,酒色财气样样都沾的赫连勃勃很快就病入膏肓而死。
赫连勃勃死后,长期被胡夏打压的凉州诸国都松了一口大气。不久北魏向胡夏发动了强大的攻势,赫连昌在作战中被俘,胡夏遭到了致命的打击,弟弟赫连定带着胡夏残部西迁,顺路灭掉了西秦(西秦王乞伏炽磐也在赫连勃勃死后没多久去世,儿子乞伏暮末继位),屠杀了西秦全族。在赫连定抖擞精神进攻北凉沮渠蒙逊的路上,胡夏残部十万余人遭到吐谷浑的伏击而全军覆没。
闷声大发财的北凉在老谋深算的沮渠蒙逊指挥下成为凉州大战最后的幸存者。但凉州的统一不是靠北凉一步步打出来的,而是靠许多个凑巧凑出来的。再加上连年战乱凉州几乎全境废墟。所以尽管北凉的领土不少,国力仍然很衰弱。沮渠蒙逊死后不久,北魏就灭掉北凉,标志着五胡十六国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与中国作战近千年的匈奴政权的彻底灭亡。
凉州七国大都只撑了三代左右,一般第一代创业第二代挥霍第三代灭亡。和五胡十六国其他国家差不多,凉州七国君主基本上都以灭族而告终,但乞伏、秃发、沮渠、赫连等都有少数的后人生存下来。不过这里面最有意义的是南凉。据说秃发傉檀的弟弟秃发樊尼在南凉灭亡后投奔北凉,担任北凉临松太守。北凉灭亡后,秃发樊尼向西方逃亡,渡过黄河来到羌中地区重建故国。以姓为国名,故称为吐蕃。由于年代久远,逐渐和中原失去联系,直到唐朝才重入史书。另外一个是胡夏,宁夏就是因此而来。胡夏的故都统万城沉寂了五百年后又成为党项族西夏的摇篮。
统万城遗址、统万城铭、赫连勃勃之墓
被遗忘的废都——统万城
寻访统万城的路是艰难的。它位于陕蒙交界的陕西省靖边县境内,南靠无定河,北临毛乌素沙漠,这里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从靖边县城所在地张家畔向北行90多公里路,其中一半路程是黄土沙路,两旁黄沙弥漫,植被稀疏,几乎看不见村庄。乡间客车到统万城所属的红敦涧乡后,就没有车向前去了,必须沿一条沙土小路步行六七里,方可到统万城遗址。
有关统万城的历史与传说,因年代久远,史书记载有限,加之它地处偏僻,这个大约在东晋末年兴起的,曾经繁荣显赫了近500年的古城几经毁废,最终沉寂于历史的长河,并鲜为人知。
公元4世纪至5世纪间,随着晋王朝日益衰落,中国进入史称“五胡十六国”的大分裂时代。
匈奴末代单于赫连勃勃指挥他的“铁弗”骑兵,东征西杀,夺取大片土地,创立了大夏国。其疆域包括今陕西秦岭以北,内蒙古河套地区、山西太原、临汾西南及甘肃东南部,俨然北方强国。它的国都乃统万城。统万城意为:一统天下,君临万邦。《太平御览》记载,当时赫连勃勃北游契吴山,面对这一片形胜之地,不禁失声赞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遂征数十万民夫,耗5年时间,修筑了这座盛极一时的都城。
在红敦润乡白城子村,当地人称统万城为白城子。一位看守遗址的文管所老人对我讲起有关统万城的种种传说。
在红筑城的土,是用米汤和羊血搅拌且用锅煮过。监造城池的大将军叱干阿利是赫连勃勃的亲信大臣。史称每筑一段城墙,必用铁钉锥之,若锥进一寸杀工匠,并当即拆除重筑且连人筑进城墙里。惟锥进不到一寸,验城者与筑城者的人头方幸免落地。据史料记载,当时“其城土色白而坚固”,“硬可砺斧”。
《统万城铭》是这样描绘当时城池之胜景的:“崇台霄峙,秀阙云停,千榭连隅,万阁接屏……宫室嵯峨,层城参差,楹联雕兽,节镂龙璃……”足见其当时之豪奢。
北魏时,太武帝拓拔焘率兵攻破统万城曾度图毁废此城,却因其城池坚固无比,只好作罢,不久改其名为统万镇,后称为夏州。
唐朝末年,世居夏州的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助唐镇压黄巢农民起义军有功,受封赐姓,封夏州定难军节度使,以统万城为治所。至五代、宋初、党项李氏巨居夏州100余年,后迁河西建立西夏王朝。
史书记载,统万城曾是党项族的摇篮和西夏王朝的发祥地。宋朝为扼制党项于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曾下诏毁废夏州城,迁民于绥、银二州(今陕西绥德、榆林)。但因夏州城地处大漠,自唐代起连连不断受到沙害侵袭,大概于宋、元以后就逐渐被漫漫黄沙所淹没了。清道光年间,著名的西北史学家徐松任榆林知府时,寻访到夏州统万城遗址。从那时起,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中沉寂了近千年的曾经显赫一时的大夏国古都又被重新发现。
统万城距今1500多年,虽历经风沙剥蚀,但城郭仍清晰可辨,隆墩高耸。外城轮廓明析,断断续续的城坦高出地面2~10米。东城周长2566米,西城周长2470米,西城西南墩台高耸,高31米。东南角有宫殿遗址,坐北朝南,城墙高20米,四墙外加筑马面若干,每个长18米左右,宽16米左右,里面可储粮亦可御敌。整个城墙看呈现白色,因此俗称白城子。
统万城四周的墙垣,多已被黄沙掩埋,只剩下西南颓废的城墙依然显现当年之神韵。踩着没踝的黄沙,沿着残破的城垣,我登上一座数十丈高的墩台,那是大夏国“崇基万仞”的宫殿遗址。伫立高耸的墩台,环顾四野,统万城东北、西北仅歼留着两座已风化的角楼兀立于沙海。此刻,浩瀚无垠的毛乌素沙漠阒无人迹,过往的奢华、戈铁马的征杀早已如眼前的黄沙将一切湮灭在无边无际的寻常岁月中。然万里长风拂来,仍使人体味到唐诗中描述的“寒声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栏怅惘中。万里山川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这历史的苍凉与悲壮。(好湿!好湿!)
大夏世祖赫连勃勃嘉平陵
赫连勃勃(?—公元425年),本姓刘,字屈孑,匈奴族铁弗部,十六国时期夏国创建者。公元407年—425年在位。赫连勃勃骁勇骠悍,善骑射,多智谋,称雄漠北,早年归附后秦姚兴,深得姚兴信任。历任骁骑将军,奉车都尉,持节、安北将军,并封为五原公。后秦弘始八年(公元406年)出镇朔方。是年杀害岳父没亦干。弘始九年(公元407年)反叛后秦,起兵自立。称大单于,大夏天王,年号龙升,并改姓赫连氏。公元413年改元凤翔,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建都城,名曰统万(今靖边县北白城子),寓“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之意。同时重用后秦降将王买德为谋士,设置百官、衙署,建立健全国家制度,图谋发展。赫连勃勃生性残暴,草菅人命,杀戮无度。凡造兵器完成后必杀工匠,死者数千;经常自立城头,手执弓剑,见不顺眼者,辄杀之,臣下进谏,视为诽谤,先割舌头而后杀头。公元417年东晋围长安,后秦姚泓投降国亡。赫连勃勃乘晋军刘裕还军东返时,南下关中,占领长安。公元418年即帝位于霸上,改元昌武,又改为真兴,仍定都统万城,长安为南都,命太子赫连璝镇守,赫连璝为“领大将军,雍州牧、录南台尚书”等。后来赫连勃勃厌恶太子,想废掉赫连璝另立太子,赫连璝得知后起兵反,被其弟赫连昌所杀。于是赫连勃勃改立赫连昌为太子。公元425年赫连勃勃病死,谥武烈皇帝,庙号世祖,葬嘉平陵。
赫连勃勃葬地,史载不详,只有世传,仅供参考。清嘉庆《延安府志》载:“赫连勃勃疑冢,在延川县东南六十里白浮图寺前。有七冢,相传为夏王疑冢云”。《延川县志》载:“白浮图寺,在县城南六十里,寺前有七冢,前人以为夏王疑冢”。《延绥榄胜》也载:“白浮图寺,在(延川)城南七十里处,相传赫连勃勃葬地”。现仅存二冢,位于延川县稍道河乡古里村东1.5公里处。墓地北临交口河水,东西南三面环山塬,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二冢间距18米,冢呈椭园形,高10米,长径17米,短径9.6米,周长60米。冢北200米处为白浮图寺遗址,近年村民建起一座简易庙宇,内塑赫连勃勃像。1991年9月延川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妥善保护。
统万城铭:(相当精彩的铭文)
夫庸大德盛者,必建不刊之业;道积庆隆者,必享无穷之祚。昔在陶唐,数钟厄运,我皇祖大禹以至圣之姿,当经纶之会,凿龙门面辟伊阙,疏三江而决九河,夷一元之穷灾,拯六合之沈溺,鸿绩侔于天地,神功迈于造化,故二仪降祉,三灵叶赞,揖让受终,光启有夏。传世二十,历载四百,贤辟相承,哲王继轨,徽猷冠于玄古,高范焕乎畴昔。而道无常夷,数或屯险,王桀不纲,网漏殷氏,用使金晖绝于中天,神辔辍于促路。然纯曜未渝,庆绵万祀,龙飞漠南,凤峙朔北。长辔远驭,则西罩昆山之外;密网遐张,则东亘沧海之表。爰始逮今,二千余载,虽三统迭制于崤、函,五德革运于伊、洛,秦、雍成篡杀之墟,周、豫为争夺之薮,而幽朔谧尔,主有常尊于上;海代晏然,物无异望于下。故能控弦之众百有余万,跃马长驱,鼓行秦、赵,使中原疲于奔命,诸夏不得高枕,为日久矣。是以偏师暂拟,泾阳摧隆周之锋;赫斯一奋,平阳挫汉祖之锐。虽霸王继踪,犹朝日之升扶桑;英豪接踵,若夕月之登濛汜。自开辟已来,未始闻也。非夫卜世与乾坤比长,鸿基与山岳齐固,孰能本枝于千叶,重光于万祀,履寒霜而逾荣,蒙重氛而弥耀者哉!
于是玄符告征,大猷有会,我皇诞命世之期,应天纵之运,仰协时来,俯顺时望。龙升北京,则义风盖于九区;凤翔天域,则威声格于八表。属奸雄鼎峙之秋,群凶岳立之际,昧旦临朝,日旰忘膳,运筹命将,举无遗策。亲御六戎,则有征无战。故伪秦以三世之资,丧魂于关、陇;河源望旗而委质,北虏钦风而纳款。德音著于柔服,威刑彰于伐叛,文教与武功并宣,俎豆与干戈俱运。五稔之间,道风弘著,暨乎七载而王猷允洽。乃远惟周文,启经始之基;近详山川,究形胜之地,遂营起都城,开建京邑。背名山而面洪流,左河津而右重塞。高隅隐日,崇墉际云,石郭天池,周绵千里。其为独守之形,险绝之状,固以远迈于咸阳,超美于周洛,若乃广五郊之义,尊七庙之制,崇左社之规,建右稷之礼,御太一以缮明堂,模帝坐而营路寝,阊阖披霄而山亭,象魏排虚而岳峙,华林灵沼,崇台秘室,通房连阁,驰道苑园,可以阴映万邦,光覆四海,莫不郁然并建,森然毕备,若紫微之带皇穹,阆风之跨后土。然宰司鼎臣,群黎士庶,佥以为重威之式,有阙前王。于是延王尔之奇工,命班输之妙匠,搜文梓于邓林,采绣石于恆岳,九域贡以金银,八方献其瑰宝,亲运神奇,参制规矩,营离宫于露寝之南,起别殿于永安之北。高构千寻,崇基万仞。玄栋镂榥,若腾虹之扬眉;飞檐舒咢,似翔鹏之矫翼。二序启矣,而五时之坐开;四隅陈设,而一御之位建。温宫胶葛,凉殿峥嵘,络以隋珠,綷以金镜,虽曦望互升于表,而中无昼夜之殊;阴阳迭更于外,而内无寒暑之别。故善目者不能为其名,博辩者不能究其称,斯盖神明之所规模,非人工之所经制。若乃寻名以求类,踪状以效真,据质以究名,形疑妙出,虽如来、须弥之宝塔,帝释、忉利之神宫,尚未足以喻其丽,方其饰矣。
昔周宣考室而咏于诗人,閟宫有侐而颂声是作。况乃太微肇制,清都启建,轨一文昌,旧章唯始,咸秩百神,宾享万国,群生开其耳目,天下咏其来苏,亦何得不播之管弦,刊之金石哉!乃树铭都邑,敷赞硕美,俾皇风振于来叶,圣庸垂乎不朽。其辞曰:
于赫灵祚,配乾比隆。巍巍大禹,堂堂圣功。仁被苍生,德格玄穹。帝锡玄珪,揖让受终。哲王继轨,光阐徽风。道无常夷,数或不竞。金精南迈,天辉北映。灵祉逾昌,世叶弥盛。惟祖惟父,克广休命。如彼日月,连光接镜。玄符瑞德,乾运有归。诞钟我后,应图龙飞。落落神武,恢恢圣姿。名教内敷,群妖外夷。化光四表,威截九围。封畿之制,王者常经。乃延输、尔,肇建帝京。土苞上壤,地跨胜形。庶人子来,不日而成。崇台霄峙,秀阙云亭。千榭连隅,万阁接屏。晃若晨曦,昭若列星。离宫既作,别宇云施。爰构崇明,仰准乾仪。悬薨风阅,飞轩云垂。温室嵯峨,层城参差。楹雕虬兽,节镂龙螭。莹以宝璞,饰以珍奇。称因褒著,名由实扬。伟哉皇室,盛矣厥章!义高灵台,美隆未央。迈轨三五,贻则霸王。永世垂节,亿载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