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闲情偶寄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闲情偶寄 >

种植部 ◎藤本第二

小序

【原文】

藤本之花,必须扶植。扶植之具,莫妙于从前成法之用竹屏。或方其眼,或斜其槅,因作葳蕤柱石,遂成锦绣墙垣,使内外之人,隔花阻叶,碍紫间红,可望而不可亲,此善制也。无奈近日茶坊酒肆,无一不然,有花即以植花,无花则以代壁。此 始于维扬,今日渐近他处矣。市井若此,高人韵士之居,断断不应若此。避市井者,非避市井,避其劳劳攘攘之情,锱铢必较之陋 也。见市井所有之物,如在市井之中,居处 见,能移性情,此其所以当避也。

即如前人之取别号,每用川、泉、湖、宇等字,其初未尝不新,未尝不雅,迨后商贾者流,家效而户则之,以致市肆标榜之上,所书姓名非川即泉,非湖即宇,是以避俗之人,不得不去之若浼。迩来缙绅先生悉用斋、庵二字,极宜;但恐用者过多,则而效之者,又入从前标榜,是今日之斋、庵,未必不是前日之川、泉、湖、宇。虽曰名以人重,人不以名重,然亦实之宾也。已噪寰中者仍之继起,诸公似应稍变。

人问植花既不用屏,岂遂听其滋蔓于地乎?曰:不然。屏仍其故,制略新之。虽不能保后日之市廛,不又变为今日之园圃,然新得一日是一日,异得一时是一时,但愿贸易之人,并性情风俗而变之。变亦不求尽变,市井之念不可无,垄断之心不可有。觅应得之利,谋有道之生,即是人间大隐。若是,则高人韵士,皆乐得与之游矣,复何劳扰锱铢之足避哉?花屏之制有三,列于《藤本》之末。

【译文】

藤本植物的花,需要扶植。扶植的工具,最好是以前常用的竹篱笆。可以排成方眼,也可以编成斜格,按照草木攀石的样子,就把竹篱笆装点成锦绣墙垣,使里外的人,被姹紫嫣红的花和叶阻隔,可以观赏却不可以亲近,这真是个好方法。无奈的是这些日子,茶坊酒馆,都是这样用竹篱笆的,有花就用它来扶植花,没有花也用它来代替墙壁。这种风气从扬州开始,现在逐渐影响到其他的地方了。街市是这样,高人韵士的居所,千万不能这样。躲避街市的人,并不是躲避街市,而是躲避城市里劳碌熙攘的情形、锱铢必较的陋 。看见街市里有的东西,就像身处街市当中,在住的地方见得多了这些东西就会改变性情,这是应该避免的理由。

就像前人取别号,常用“川”、“泉”、“湖”、“宇”等字,开始的时候当然新奇、雅致,后来商人们也家家效法,户户模仿,以至于街市的招牌上所写的姓名,不是“川”,就是“泉”,不是“湖”,便是“宇”,因此避俗的人,不得不像去除污物那样除掉那些字。最近士大夫们,都用“斋”、“庵”二字,非常适合。只是担心用的人太多,又会落入从前的俗套,这样今天的“斋”、“庵”未必不像前日的“川”、“泉”、“湖”、“宇”那样泛滥。虽说名字会因为人变得重要,人不会因为名字变得重要,但也有主从关系,已经名噪天下的人可以继续这样做,但各位还没出名的好像应该稍加变化。

有人问:种花如果不用篱笆,难道任凭它在地上滋长蔓延吗?我说不是这样,篱笆仍然要用,只是要把式样稍加改变。即使不能保证以后的街市会不会又变成今天的园圃,但能新一天是一天,能异一时是一时。但愿那些商人们的性情会因为崇尚流行的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变也不要求全变,市井的观念不可以没有,垄断的想法不可以有。谋求应得的利益,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这才是人间的真正隐士。如果是这样,那么高人雅士都会乐意与他们 游了,又何必想方设法逃避街市的生活呢?花篱笆的格式有三种,列在《藤本》的后面。

推荐阅读

四大文学名著> 唐诗> 宋词> 诸子百家> 史书> 古代医书> 蒙学> 易经书籍> 古代兵书> 古典侠义小说>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