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闲情偶寄
目录
位置:主页 > 古代文学 > 闲情偶寄 >

颐养部 ○贵人行乐之法

【原文】

人间至乐之境,惟帝王得以有之;下此则公卿将相,以及群辅百僚,皆可以行乐之人也。然有万几在念,百务萦心,一日之内,除视朝听政、放衙理事、治人事神、反躬修己之外,其为行乐之时有几?曰:不然。乐不在外而在心。

心以为乐,则是境皆乐,心以为苦,则无境不苦。身为帝王,则当以帝王之境为乐境;身为公卿,则当以公卿之境为乐境。凡我分所当行,推诿不去者,即当摈弃一切,悉视为苦,而专以此事为乐。谓我为帝王,日有万几之冗,其心则诚劳矣,然世之艳慕帝王者,求为片刻而不能,我之至劳,人之所谓至逸也。为公卿将相、群辅百僚者,居心亦复如是,则不必于视朝听政、放衙理事、治人事神、反躬修己之外,别寻乐境,即此得为之地,便是行乐之场。一举笔而安天下,一矢口而遂群生,以天下群生之乐为乐,何快如之?若于此外稍得清闲,再享一切应有之福,则人皇可比玉皇,俗吏竟成仙吏,何蓬莱三岛之足羡哉!

此术非他,盖用吾家老子“退一步”法。以不如己者视己,则日见可乐;以胜于己者视己,则时觉可忧。从来人君之善行乐者,莫过于汉之文、景;其不善行乐者,莫过于武帝。以文、景于帝王应行之外,不多一事,故觉其逸;武帝则好大喜功,且薄帝王而慕神仙,是以徒见其劳。人臣之善行乐者,莫过于唐之郭子仪;而不善行乐者,则莫如李广。子仪既拜汾王,志愿已足,不复他求,故能极欲穷奢,备享人臣之福;李广则耻不如人,必欲封侯而后已,是以独当单于,卒致失道后期而自刭。故善行乐者,必先知足。二疏①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不辱不殆,至乐在其中矣。

【注释】

①二疏:这里指西汉的疏广、疏受两叔侄,官至太傅、少傅,年老后辞官闲居,每日以与宾客行乐为事。

【译文】

人间最快乐的境界,只有帝王才能达到。在他以下的公卿将相,以及众多辅臣官僚们,都是可以行乐的人。但是他们百务缠身,每一天,除了上朝听政、居职理事、治人奉神、反思修身之外,又有多少时间可以去行乐呢?我说:不是这样。快乐不在人的外表而在内心。

内心觉得很快乐,那么处在什么样的境地都会觉得快乐;内心觉得悲苦,那么任何境地都会让人觉得悲苦。身为帝王,就应当把帝王这个位置作为快乐的环境,身为公卿,就应当把公卿的身份作为快乐的环境。凡是我分内应当承担的任务就不能推诿出去,应当把其他的事情都摒弃掉,将无关的事看做苦事,而专门把分内的事情作为乐趣。假如说我是帝王,每天都想着要处理一堆冗繁的事务,我的心就真的很劳累,然而世上那些羡慕帝王生活的人,连一时片刻的帝王都做不了,我认为的最劳苦的事情,恰恰是众人眼中最安逸的。同样,作为公卿将相、文武百官的人,也应这样想,就不必在上朝听政、放衙理事、治人奉神、反思修身以外,另外寻找快乐的环境,自己在的地方,就是行乐的场所。手中的笔一举起来就能使天下得到太平,一开口发誓就能使天下众生都实现心愿,把天下众生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还有什么样的快乐可以赶上这个呢?如果在这之外还能有一些清闲的时间,再来享受一切应该享受到的福气,那么人间的皇帝就可以和天上的玉皇大帝相比,俗世的官吏也就成了天上的仙官,难道还会羡慕蓬莱三岛的神仙吗?

这种方法并不是什么特殊的方法,而是运用道家老子所说的“退一步”的方法。同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来对照,那么天天都会觉得快乐;同那些胜过自己的人来对照,那么时时都会觉得有忧虑的地方。自古以来作为君主帝王而善于行乐的,要算是汉代的文帝和景帝;其中不善于行乐的,要算是汉武帝。因为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以外,不再多做一件事情,所以觉得安逸;汉武帝则是好大喜功,而且鄙薄帝王的身份羡慕神仙,所以他的行为只能显示他的劳苦。人臣之中善于行乐的人,要算是汉代的郭子仪;不善于行乐的人,要算是唐代的李广。郭子仪被封为汾王,他的愿望已经得到了满足,不再有其他的要求,所以能够极尽yu望和奢侈,享受作为人臣的福气;李广则总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羞耻,一定要封侯才满足,所以独自抵挡单于的进攻,最终因为行军迷路误期而自杀。所以善于行乐的人,必须先要知足。疏广、疏受说:“知足就不会受辱,知道停止就不会疲劳。”不受辱不疲劳,快乐就在其中。

推荐阅读

四大文学名著> 唐诗> 宋词> 诸子百家> 史书> 古代医书> 蒙学> 易经书籍> 古代兵书> 古典侠义小说>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