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孟子与公孙丑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诸子百家 > 孟子与公孙丑 >

孟子与公孙丑(上)(43)汉宜帝的论评

汉宣帝说这段话的时候,虽然代表了他个人的意见,但也代表了刘汉政权的家法,同时也是过去历代帝制自雄的金科玉律。如果他不是帝王,一定会有很多学者起而围攻,尤其是以孔孟心法相标榜的后世儒者们,更会借题发挥,大做其文章了。倘使是一个平民,则将如宋朝苏东坡那般被打击,如明朝李卓吾那般被陷害,都是必然不可避免的。

我们不管所谓自认为正统儒家的看法如何,也不管历史上讲治道的政治家的看法如何,现在只取宋代大儒一两位代表作的评语,以供大家参考。他们的原文很明白,一读而知,不必另作解释,以免牵扯太多,讲到题外去了。

司马光的评语:

王霸无异道……其所以行之也,皆本仁祖义,任贤使能,赏善罚恶,禁暴诛乱。顾名位有尊卑,德泽有深浅,功业有巨细,政令有广狭耳,非若白黑、甘苦之相反也。汉之所以不能复三代之治者,由人主之不为,非先王之道不可复行于后世也。夫儒有君子,有小人。彼俗儒者,诚不足与为治也,独不可求真儒而用之乎?

……孝宣谓太子懦而不立,闇于治体,必乱我家,则可矣。乃曰王道不可行,儒者不可用,岂不过哉!殆非所以训示子孙,垂法将来者也。

张南轩的评语:

自高祖取天下,固以天下为己利,而非若汤武吊民伐罪之心。至其立国规模,大抵皆因秦旧,而无三代封建井田公共天下之制。其合于王道者,如约法三章,为义帝发丧,要亦未免有假之之意,则其杂霸固有自未。夫王道如金美玉,岂容杂也,杂之则是亦霸而已矣。文帝虽天资为近,亦杂于黄老刑名,考其施设,动皆有术,但资美而术高耳。至于宣帝则又霸之下者,威文之罪人也。西京之王自宣帝始,盖文章养民之意,至是而尽消矣。且宣帝岂真知所谓德教者哉!而以为不可用也。如元帝之好儒生,盖窃其近似之名,委柔懦,败坏天下者其德教之云夫!惟王者之政,其心本乎天理,建立人纪,施于万事,仁立义行而无偏弊不举之处,此古人之所以制治保邦而垂裕乎无疆者。后世未尝真知王道,顾曰儒者之说迂阔而难行,盖亦未之思也。

再说,自周秦以后,一直到清朝末年为止,在我们两千多年的历史上,纵然经过多次的改朝换代,但是中国的文化思想却始终一贯,并没有多大的变动。至少,在过去是如此,都是效法三代以后家天下的帝王制度。所谓改朝换代,也只是政权上的转移,除了执掌军政、在人事制度及职官的称谓上稍有变更外,其君臣之道的办事神也是依然如故。这种文化思想与历代政权的结合,始终都是标榜孔孟儒家的王道政治,表面上始终一贯,不敢违反。事实上,它的真正内幕,司马迁《史记》已经隐隐约约、含含糊糊地指出,都是以权力假借仁义而实行其王霸道,也就是儒家、道家、法家、纵横家等各家学说掺杂互用的治权。最明确而具体说明的,只有汉宣帝前面一段真正的老实话。由此历魏、晋、唐、宋、元、明、清,走的都是这条路线。最后,做得最彩、有声有色而远超历代的,莫过于清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所以清朝在前面一百多年的文事武功,都大有可观之处。

至于宋儒如司马公(光)、张南轩、欧永叔(修)等所标榜儒家政治的王道理想,说实在的,也只是承继传统儒家的_思想,止于理想的领域而已。说不好听一点,也无非是推崇孔孟,而仍在臣道上自我陶醉一番而已。碰到明如汉高祖、唐太宗之流,一定肚子里隐隐暗笑,觉得是尽入我彀中了。坦率暴露一点便如曹,干脆叫明了;除非像宋太祖赵匡胤的宋代子孙们,可以听进去一半,相信一半。但对于宋朝的历史政权并无好处,毕竟还是未能达到统一。

许多同学喜欢讲历史,喜欢读《资治通鉴》等书,高谈阔论,煞有介事,觉得蛮好玩的。有一次,我对一个同学说,你喜欢读历史,读多了历史,尤其是多读了中国的历史如《资治通鉴》一类,会害了你们。这位同学听了很诧异,红着脸说,怎么读历史会受害呢?我说,我不是说读历史不好,只是要你明白。为什么呢?过去中国历史的著作是偏重在标榜圣君贤相的人治,你多读了历史,不知不觉间就隐然有以圣君贤相自命的味道。等于每个人看小说、看戏,往往把小说里、戏里好的主角隐然自比起来。你总不肯自比戏里的那些坏蛋吧!一个平平凡凡的好人,居家处世,居然在心理上无形中模仿了圣君贤相以自命,岂不自招其祸、不伦不类吗?

人人都说《资治通鉴》好,事实上,也实实在在真好。可是,司马光写的这一部通史,它的主要重心是给当皇帝的人看的,是用来教育皇帝的教科书,所以叫做“资治”。资就是帮助、帮忙、资助的意思;治便是政治。它是教皇帝对于古今政治上的得失成败好好研究,好好以这部历史来做借镜,做榜样,做反省的。你我既非龙种,又非相才,读史便要小心,不可强自人于圣君贤相之列才对。此外,什么《贞观政要》、《大学衍义》等书,也都是教皇帝的教科书,理由也是一样。所以我们举出宋代两位大儒对汉宣帝这一段话的评议,只因它们的重点是着重在学理上的,并不评价事实。至少在过去的历史文化是如此。不过,这些都是过去的,至于今后的历史,又要另起更始,又当别论了。

推荐阅读

庄子讲记> 话说中庸>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直译> 道德经解读> 鬼谷子白话文> 中庸白话文> 孔子家语> 论语别裁> 鬼谷子>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