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孟子与公孙丑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诸子百家 > 孟子与公孙丑 >

孟子与公孙丑(上)(41)业由心造 命不由天

说到这里,孟子又举出《诗经•大雅•文王》里说的,“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这是千古流传、符合天命的真理名言。这两句话,只有八个字,但这是中国文化本有的神,包括宗教、哲学以及人生生命价值的因果观,同时更是破除千古迷信的宿命论的重点。上古的文字非常简单,但内容非常深奥;如果是现在,这八个字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了。

什么叫“永言”?永久千古不能变动的名言,万古长新,永恒的。“永言配命”,配合一般人对命运宿命的观点。一般人认为有一个不可知的力量做主,如上帝、佛、菩萨、阎王等,以为命运有鬼神做主。上古文化,老祖宗告诉我们是“无主宰”的,配合大家了解一切生命、天下、国家的大势命运是“无主宰、非自然”的唯心所造。

因此要想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是靠他力,不是靠上帝、佛、菩萨,是靠自己“自求多福”,这是破除一切迷信的真言。人,只要努力,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你感觉这个社会对你不适合,哪个朋友与你处不好,都是自己的原因。所以先反求诸己,反省自己,不要怨社会、怨朋友,要严格检讨自己,找出原因,这就是“自求多福”。如果自己不先反省,而先怨社会、怨朋友,又有什么用?反而会“自求其祸”了。

孟子又引证《书经》上《商书•太甲篇》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如台风、地震、水灾、旱灾、火灾等,这些天然的灾害,有时还可以逃得过;但是自己造的孽,如放、僻、邪、侈这些罪过,如影随形,逃不掉的。“不可活”的“”,《书经》作“”字,就是自己造孽所得的祸害,想逃也逃不了。所以《诗经》、《书经》所记载的这些话,就是“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的意思。

上面所讨论的两节,在中国文化中都是人生哲学、政治哲学的大经大法,以现代名词而言,是至高的真理。我们做人、齐家、处世,对这些原则都要特别注意。像前面说的,既怕潮湿又偏偏要住在低洼地带,为什么不搬?自己不求转变,安于惯,谁也帮不了忙。好像佛学所说的一样,明明知道众生皆是佛,我是众生,当然我也可以成佛。但是,我何以不能成佛呢?因为不能自己转变,所以别人也转不了你。

须知古今中外任何政治理想的终极目的,都是要使社会安定,人民丰衣足食,进而求得富强康乐,达到国强民富,然后而至于天下太平,这是不易的定则。至于任何政治主张、政体制度,都是因时因地的救时方剂,都是为达到政治理想的最高公德的方法,但也是随历史社会的演变而变更,这些还是次要的事。

反之,即如孟子在前面《梁惠王》章中对邹穆公所说的,“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再加上诸侯相互侵略,连年战伐,天下大乱,便是民不聊生的景象了。

其实,全部人类社会的历史,都在这两种大情况之下互相消长,反之复之,永远是如此矛盾发展的。

而马克思本身是一个备受艰难困苦的穷书生,处在当时西方欧洲式资本主义的社会,感觉贫富悬殊的痛苦,便产生了他的《资本论》的经济分配思想,认为去掉了资本家的暴富,便可以得到社会的安定。我以为他的见解只见一面的光景,不能反观另一面的情况。同时他更没有想到,今日会有劳资合作制度与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这种合作与福利,将来也许会发展得更完备,更美好。但是“法久弊生”,用得太过了,也会出大问题。这是未来不可预料但也是当然的事。

不过,我们所要注意的是,假定未来的世界,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物资分配不均已不存在,人人都富足康乐,又无敌国外患,试想,那样的社会、那样的时代,人们是否真能安分地享受富有的果实呢?富有之后的社会人心,如孟子所说的“般乐怠敖”便自然而然地会发生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人类社会的不平、不得安定的原因,物质和经济的问题还是次要,主要的,还是唯心所致,是心理和欲望难以平、难以安的关系。这个问题,正是社会心理学,也可以说是纯粹哲学上的一个大问题。现在说来,一般人不大容易了解和接受,我只是特别提醒大家注意,预先对未来时代作个研究而已。现代人的学术思想很有趣,拼命研究《红楼梦》这部小说,几十年前,所谓红学是很流行、很时髦的学问,甚至连东也是其中的一个。

殊不知,《红楼梦》中描写的情况,是清朝乾(隆)嘉(庆)时代社会初得安定的反映而已。因为社会安定,家室富有,尤其在帝制时代的王孙公子、太太小姐们,一天到晚吃饱了饭闲得没有事干,不想些特别花样来混日子,就会觉得人生闲得活不下去了。所以清朝中叶的名词人项莲生便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这种心境,是确有其事的,绝对不是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的二十世纪中国人所能了解的。不过,现在这个矛盾的社会,很多有福气的太太先生闲得无事可做,不得不用打打麻将、跳跳舞、听听歌来排遣日子,这也就是“般乐怠敖”的道理。

所以说,古今中外的人文文化、历史哲学的问题重心,主要关键还是心的问题,并非是物质的问题。“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所以无论个人与社会,有《红楼梦》大观园的繁华时代,如果不知检点,便有红楼梦醒时凄凉的后果。这是历史法则,历史的因果定律,必须特别注意。

推荐阅读

庄子讲记> 话说中庸>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直译> 道德经解读> 鬼谷子白话文> 中庸白话文> 孔子家语> 论语别裁> 鬼谷子>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