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目录
位置: > 故事会 > 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

31、荒年买粮

31 荒年买粮

晋国闹着这样的灾荒,国内没有粮食,晋惠公夷吾打算派人上各国去买粮食。郤芮说:“秦国离咱们这儿顶近,倒不如上那儿去。”晋惠公说:“咱们河外的五座城还没给人家,人家还能给咱们粮食?”郤芮说:“咱们先去试一试。要是他们不答应,就是跟咱们绝,咱们可就有话说了。”晋惠公就打发使臣上秦国去。

秦穆公听了晋国使臣的话,召集大臣们商量起来。他说:“晋国许下咱们五座城,到现在还没割。今年他们有了饥荒,派人来买粮食。咱们答应不答应呐?”丕豹说:“请别答应。他们没有粮食,咱们正好趁这个时候打过去!”公孙枝说:“人家没有粮食,还是帮助帮助的好。”蹇叔、百里奚都说:“天灾流行,哪一国能免得了?救济灾荒,帮助邻国,是好事情。”丕豹想起他父亲的仇,可真沉不住气了,他说:“夷吾是个昏君。天有眼睛,给他们灾难。咱们立刻打过去才是啊。”由余说:“人家正遭难,还要打过去,太不合理了。”秦穆公说:“得罪咱们的是晋国的国君,遭难的是晋国老百姓。咱们怎么能够为了一个国君的不是,让老百姓受罪下去呐?”蹇叔听了,用眼犄角瞧了瞧百里奚,好像告诉他,说:“行了!我不回鸣鹿村去了。”

秦穆公派了不少人,把大批的粮食送到晋国去。渭水、黄河、汾水这几条河里前前后后接连着全是运粮的大船。晋国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命全在这些船上呐。晋国老百姓编了些小曲儿,大家伙儿唱着。吃饭的时候,一想起秦国的好处,也会不知不觉地哼上两句。

说起来也真怪,第二年(公元前646年),秦国遭了大饥荒,晋国倒是五谷丰收。秦穆公对大臣们说:“幸亏去年咱们帮助了晋国。要不然,现在哪儿有睑向人家买粮食呐?可真是好心有好报!”大家伙儿全都佩服秦穆公有先见之明。可是丕豹说:“夷吾只贪便宜,不讲信义,咱们跟他买粮食,他准不卖。”秦穆公可不这么想,他就派泠至到晋国去买粮食。

泠至见了晋惠公,说了买粮的事。晋惠公请他先歇一歇,自己同吕省、郤芮等一班人商量这件事。他们都认为上回秦国送粮食来,那是他们错了一着。咱们可不能像他们那么傻。有的说:“不如趁着秦国正闹饥荒,咱们约上梁国打过去。就算灭不了它,多少也弄它儿座城。”有几个大臣劝晋惠公别这么干,可是“胳膊扭不过大腿去”,说了还是没用。晋惠公就回答泠至,说:“敝国一连好几年闹灾荒,今年收成虽说好点儿,也只能凑合着过,还没有力量帮助人家。”泠至说:“晋国跟秦国本来是亲戚,我们也不提那五座城。再说去年还把大批的粮食送了过来。我们有了灾难,您要是不帮帮忙,您说我怎么回去代呐?”吕省和郤芮大声骂着说:“上回你跟丕郑来,打算谋害我们;幸亏给我们看破了,总算没上你们的套儿。如今你又干什么来着?回去对你们的国君说,要拿晋国的粮食,也行,得派大军来!”泠至碰了钉子,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秦穆公和大臣们听说晋国不但不帮忙,还打算来侵犯,大家伙儿气得咬牙切齿,都要跟晋国见个上下高低。

公元前645年(周襄王7年,齐桓公41年,秦穆公15年,晋惠公6年,楚成王27年)秦穆公听到晋惠公真发兵打过来了,就叫蹇叔、由余帮助太子管理国内的事情,孟明视镇守边界,防备西戎,丕豹作先锋,公孙枝率领右军,公子縶率领左军,自己带领着百里奚、西乞术、白乙丙,统领中军,发出四百辆兵车,浩浩荡荡地向晋国打过去,到了韩原[晋地名,在陕西省韩城县西南]。晋国发出六百辆兵车去迎敌。晋惠公派人去说:“鄙人早就等着你们了。你们能退兵的话,最好;要是不退的话,那就算我要退,将士们可也不能答应啊!”秦穆公冷笑着说:“这小子可真狂啊!”就叫公孙枝去告诉他,说:“你要当国君,我立你当了国君;你要粮食,我给了你粮食;现在你要打仗了,我怎么能不答应呐?”

秦穆公对将士们说:“晋国以怨报德,欺负咱们到了极点了。要是天下还有公理的话,咱们一定能打胜仗。”两边一手,一队一队的兵马对打起来了。秦穆公的一队跟晋国的大将韩简的一队对打;白乙丙的一队跟屠岸夷的一队对打;公孙枝的一队跟晋惠公的一队对打。公孙枝,就是当初使大锄头锄地的那位大力士,大声嚷嚷着说:“会打仗的一齐上来!”好像半空中打了一个响雷,吓得那边的士兵捣着耳朵,差点儿摔倒。

晋惠公车上套着的四匹很漂亮的新马,没上过战场,给公孙枝一声嚷,吓得连蹦带跳,把晋惠公拉到烂泥塘里去了。拿鞭子怎么打,它们也起不来。秦国的土兵还没把这儿的晋惠公围住,那边的秦穆公倒给晋国的士兵围住了。秦穆公这一队的西乞术给韩简打坏了,白乙丙给屠岸夷挡住了。四周围全是晋国人,眼瞧着秦穆公就要给韩简逮住了。他叹了一口气,说:“唉!我今天反倒要做晋国的俘虏了。”正在要命的时候,突然来了一队勇士,有三百多人。秦穆公睁眼一瞧,见他们披头散发、身上穿着破衣裳,脚上穿着草鞋,手里抡着斧子,就好像是混世魔王一般,没头没脑地乱杀乱砍,把晋国的人马杀得七零八落,东逃西跑。逃得快的还许有命,慢点儿的就别想再跑了。这三百多个勇士杀散了晋国的兵马,救出了秦穆公和西乞术,再跟着秦国的大军追上去,杀得晋国的人马十停里只剩下三停,连晋惠公和大将韩简也都做了俘虏。

那三百多人一齐回到了秦国的兵营,向秦穆公磕头。秦穆公问他们:“你们是哪儿来的?怎么能为我这么拼命?”其中有个带头的回答说:“主公忘了吗?我们全是偷马的大老粗哇!”原来秦穆公有一回正在梁山[在陕西省岐山县]上打猎,晚上短了几匹马。第二天有几个士兵在山坳里瞧见几百个乡下人正在那儿大吃马肉。他们立刻向秦穆公报告,请他派一队兵马去剿灭。秦穆公说:“算了吧!马已经宰了,现在再去逮他们,反倒叫人家说我为了几匹马屠杀老百姓。”他索叫小兵送几坛子好酒给他们,告诉他们,说:“主公说了,你们吃的是好马。吃了这么油腻的东西,不喝点酒,不化。主公怕你们伤了身子,赏给你们几坛子酒喝。”这些老粗听了,都跪下去磕头认罪。打这儿起,他们天天惦记着国君。这回听说国君亲自出马去跟晋国打仗,他们就赶到战场上来了。可巧碰见秦穆公给敌人包围,他们不顾死活,把他救了出来。秦穆公一听说是偷马的,就叹了一口气,说:“唉!老百姓这么有义气,夷吾这小子倒这么待我,其不知道还有没有心肝!”公孙枝指着他逮来的俘虏,说:“主公要知道他有没有心肝,回去把他宰了瞧瞧就知道了!”到这个时候,夷吾只好搭拉着脑袋流眼泪。

秦穆公请那三百多人做宫。他们说:“我们就会种地,不会做官。”秦穆公只好叫人拿出不少金银财宝赏给他们,他们也不要,只拿着自己的斧子回梁山去了。

秦穆公点了点将士,不见了白乙丙,连忙派人去找。还真找到了。瞧见他跟屠岸夷两个人互相扭着,躺在山坡下,还没断气,可是已经跟死人差不了多少。秦穆公先派人给白乙丙送回去医治。当时就把屠岸夷杀了。

秦国人打了胜仗,押着晋国的君臣一同回来。到了城外,就瞧见一群穿孝衣的宫女和内侍。秦穆公吓了一大跳,问他们:“谁死了?”其中有个宫女说:“夫人[秦穆公夫人,夷吾的异母姐姐]听说晋国的君主给秦国拿住了,心里挺难受。她在花园里搭了一座台,台底下堆满了柴火,自己坐在台上,叫我们穿着孝衣来回禀主公:秦晋两国失了和气,其是不幸。晋侯给您拿住了,夫人也没有脸再见主公。晋侯什么时候带进城,夫人只好什么时候自杀。主公能饶了他,那就是饶了夫人,请主公原谅。”秦穆公搔了搔耳朵,待了一会儿对他们说:“你们快回去,对夫人说:我一定放他回去,请夫人放心。” 

秦穆公把晋国的君臣留在城外。他们认了错,再三恳求秦穆公重新和好。结果是:晋国割了当初许下的河外五座城,又叫太子圉[yu三声]到秦国作抵押,秦国这才放了晋国的君臣回去。

评:借这个故事评论一下中国人的一句俗话,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被中国民众普遍接受,并通过各种故事加以演绎宣传,似乎真的是一条真理,实际上是吗?假定一下这个故事是真的,设想那三百个混世魔王因为某种原因没到战场或者没有及时赶到前线,战争的结果又会如何?当正义一方的秦穆公战败被俘时,你又如何证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呢?那么事情的真相如何,又应该如何理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呢?我认为,真相是这样的:

战争某种意义上像是一场赌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多而复杂,也许战场上转瞬即逝的一个机会会成为整个战役的转折点,这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对于历史的记录评价来说,“成王败寇”这个词更真实,从这个角度讲,它更接近真理。那么如何理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呢?其实前面已经说过了,秦穆公在战争中确实显得更为正义一些,这会成为他最后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也仅是一个因素而已,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简单的相信“正义者必胜”的论调只能说明一个人的幼稚,更接近真理的描述可能是考虑的因素越多越全面,得到的结果和分析越正确越真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作为教育口号,对于形成一个较好的价值观和维护社会稳定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但总指望着有侠士来清除邪恶或用这句话来麻痹自己只能说明一个人的怯懦和无知。

最后附一下《资治通鉴》中《穆公亡马》一段原文与大家共同学

秦穆公亡马,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捕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赐酒而赦之。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

推荐阅读

日本民间神怪故事> 财富故事> 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一人讲一个鬼故事> 100个恐怖故事> 灵异故事> 营销故事> 儿童启迪故事> 公主童话故事> 爱国故事>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