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庆元年间,在一处边城的集市,人流如潮,声一浪一沸腾。
“快来看啊,道爷施仙术啦!”街角边早已围聚了上百个看客。正中央有一位青年道士向大家拱手笑道:“贫道方才所施粗陋之术,只求博君一笑,承蒙各位抬一爱一,斗胆再现一技。”说罢,一挥手,招来两个随行道童,只见他们合力捧出一只木箱,摆放在众人面前。
“请看遁形化影之术!”青年道士话音刚落,那两个道童便钻入箱中,随即合起箱盖。那道士微闭双目,口中念念有词,忽而朝虚空一指,只见箱中彩烟升腾。待到烟幕散去,箱盖已然开启,自箱中缓缓走出一位妙龄女子。
众人顿时瞠目结舌。正在此时,也不知是何人高声喊道:“那,那不是朱老爷子朱仲义家的闺女朱玉兰吗?”继而有人附和道:“正是玉兰姑一娘一,她不是祭河仙了吗?怎么今日又现身此处?莫不是撞鬼了!”
众人七嘴八舌,满脸疑惑,不约而同地向那道士望去。
此时,青年道士神情凝重,向众人一拱手道:“并非贫道故弄玄虚,诸位欲知其中因由,且听玉兰姑一娘一慢慢道来吧!”
再看朱玉兰满面忧苦之色,缓步走到众人面前,一下跪倒在地,凄声哭道:“各位大伯大婶,小女命苦啊!此地并无河仙护佑,乃是一伙贼子欺世盗名,假冒天师,强掳良家女子!”
此言一出,众人惊得目瞪口呆!
原来此地常有洪灾,百姓不胜疾苦。两年前,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法师,自称周天师,乃是太上老君门下弟子,率领一众门徒前来解救众生之难。此后数月间,他们登坛作法,果然一片安泰,百姓见其法力神通,遂深信不疑。岂料,半年之后,洪灾又至,百姓惶恐不迭,只好求告周天师。那周天师掐指一算,悠悠说道:“万物生息,皆由天地滋养,水土润泽,诸位只敬天地,不敬河仙,当有此灾。”众人一大惊,忙求问解法。周天师道:“若要此地安泰,唯有一法,每季需大兴祭祀之礼,并在城中挑选一位貌美的年轻女子,作为秀女祭祀河仙,方可久避灾祸。”
既是天师法旨,百姓虽心有不忍,又岂敢不从?自此后,每季便有官差到城中各户挑选秀女,那些家中贫苦的年轻女子便难逃厄运,父母虽哭天抢地,也是无用。这玉兰姑一娘一正是二月时被选作祭祀河仙的秀女。
那一日祭祀之礼,朱玉兰登上纸舟,行至河中便沉了下去,她只道此生将尽,呛了数口水后,便无知觉。也不知过了多久,只觉腹中疼痛,一阵呕吐,猛然醒了过来,睁眼一看,眼前站着好几个面目狰狞的恶汉,竟是周天师门下弟子。
朱姑一娘一何曾见过这等场面,吓得失声尖一叫。那几个恶汉嬉笑道:“莫哭,天师怜你苦楚,特命我等前来相助,少时你便可投富贵之门啦!”说罢,便一拥而上。
朱玉兰受尽折磨,求生无门,求死不得。她随着众匪颠簸至异地,从其言谈中得知,这伙道貌岸然的天师门徒不过是一群私贩人口的恶匪,假借祭祀河仙,将貌美一女子掳获,再卖到他乡。玉兰想到此生将遁入泥尘,不由悲痛欲绝,终日以泪洗面。
也是神明眷顾,众匪将要得逞之际,恰逢异地官府稽查人口贩卖,将她从魔窟中救出,众匪见势不好,便作鸟兽散。
至此,朱玉兰声泪俱下,历数遭遇,百姓们闻言无不动容。蓦然,人群外有人高声喝道:“哪来的邪魔歪道?敢在此处撒野!”随着一阵喧闹,只见十余个彪形大汉,身着异装挤入人群之中!
“天师门徒来了!”众人纷纷退在一旁,不敢作声。
青年道士见状,抚须笑道:“恶贼大胆!当真是不请自来!来人啊,将这一众贼子拿下!”
话音刚落,也不知从何处蹿出二十余个捕快,各持刀剑,冲上前来,电光火石之间,便将那伙天师门徒牢牢擒住。其中匪首被摁倒在地,口中狠狠骂道:“尔等好生无礼,本县县令尚对天师敬畏有加,尔等竟敢造次!”
有位捕快手指青年道士,高声说道:“恶贼睁眼看看!这位便是新任知县王大人,尔等鼠辈装神弄鬼,私贩良家女子,早已犯下不赦之罪,今日还有何话说!”
众贼闻言皆面如土色,惶恐不已。
其实,这青年道士正是新任知县王大人所扮。王知县少年英才,一心为百姓谋福祉。他上任不到一个月,便暗中查访,获悉此地民风淳朴,百姓不谙世事,常被不义之人所蛊,故而立志要肃清民风,严惩一奸一邪之徒。恰逢数日前,有几位异地捕快护送落难的朱玉兰返家,唯恐周天师一众恶匪再图谋加害,遂令朱玉兰暗避于县衙之中。王知县怜其身世苦楚,又深恶周天师妖言乱世,便定下这条诱捕之计,让朱玉兰在人前揭露众匪丑行,诱出一干匪寇,再行张网围捕。
只因周天师门徒盘踞此地甚久,颇为跋扈,前任知县昏庸无比,又得了他们不少好处,故而任其胡为。王知县上任伊始,他们依然将所得的不义之财呈入府衙,只说恭祝王知县仕途高升,想以金银笼络新任知县。王知县不露声色,将供银如数笑纳,他们哪里知道,这正是他的缓兵之计。今日,众匪闻风而起,却撞入王知县所设大网。
此刻,王大人微整道袍,上前道:“贼子可恶,犯下此等滔天罪行,天理难容,尔等且如实招来,那‘周天师’现在何处?”
匪首冷哼一声道:“天师神通广大,有千般幻象,隐遁于世间,尔等俗子如此不敬,当有大祸临头!炳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