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过去的事,是经历,是人生之树的根。过去的事,都过去了,人们反而津津乐道,是何道理呢?俗话说,听话听音,人们喜欢故事,估计也是如此。有故事的人,招人待见,不独是故事,亦不仅是人,那是时光凿出的沧桑所散发的味道,一如晚秋的菊。
人的经历多了,故事都被慢慢地积淀了下来,没有沉淀,故事不远,自然就显得青涩,如同一杯牛一奶一,放上一晚就会变馊,若被久置发酵,自然而然地就会散发出醇香来。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看上去跟绕口令似的,其中的故事,余音袅袅。
青年人,喜欢追根究底,喜欢清清白白,觉得凡事总会水落石出,就像小葱拌豆腐,就像一口咬下去的脆黄瓜,就像一加一等于二……喜欢辩论,急于解释,捧着自己的观点,满世界嚷嚷。
不知道任何的解释都是借口,不晓得解释是针对问题的,没有问题,何必饶舌,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山不转水转,有时,你无法说清楚,到底是驴不走,还是磨不转,有时,树梢不动也能刮大风。
有位青年人曾跟我说起,他遇见一位令他心仪的姑一娘一,姑一娘一也对他心动,于是,开始恋一爱一,如漆似胶,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无时无刻地想念着对方。一天,姑一娘一说,咱们分开吧,男孩儿问为什么呢?女孩儿说,我看你嘴上的胡子太一性一感了。
男孩子问我,怎么会这样,我的胡子长得好看,她该喜欢,她一爱一我这人,又不是我的胡子,再说,我的胡子可以剃去的。
青年跟我絮叨着,他没有弄明白,任何理由都是借口,他不清楚她已不一爱一他了,不一爱一了,是所有理由的潜台词。我听他絮叨,只是微微一笑,没有跟他做任何解释,火候未到,说了他未必能听得明白,解释何益!到他明白时,一切都会豁然,他要继续走路,踩着一个一个故事。
生活中,不经不识。
一爱一,可以说充满了整个生活的空间,按理说,能把一爱一说得清楚;事实的情况是,无人能说得清。勉强说,一爱一因为情,情之一字,向来令人浩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里边大有故事。
生活中,要感要悟,感悟的本源来自故事,已然者不可改,但可悟,悟出来,便可以指导你少走弯路,人生的每一步,迈出去了,都无法悔棋,你选择了什么样的路,就会走出什么样的人生。
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特有首诗《林中小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择了另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人生的路是由故事铺就的,
故事是身后的一盏灯,
让你看清自己的影子的同时,
也能照亮自己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