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幽默小故事
目录
位置:主页 > 故事会 > 幽默小故事 >

东”字外号

他家住在村东,名字里又恰有个“东”字,幼时承蒙四邻“好意”,得了个外号,叫“东洋鬼子”,名声很响亮,以致村西有个同茬晚辈,无故遭了秧,被人叫做“西洋鬼子”,两下相称。

外号不同于昵称,昵称太过拘泥,外号则全无顾忌,张口就来。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外号远比一个人的昵称来得精准。倘若你唤一个人“瘸子”,这个人侥幸没有断腿,走路也必定跛脚。你称呼一个人“瘦竹竿”,饶她可在东北风中立足,搁唐朝也断然成不了贵妃。高矮胖瘦,黑白美丑,年龄多少,性格几何,无一不可夸大而成为外号的。

彼时,他对“东洋鬼子”不大满意。难不难听尚在其次,拆字断句,“东洋”勉强说得通,“鬼子”万不敢苟同。虽说他当时年幼,还未蒙受教化,但耳濡目染,对“鬼子”的切齿之恨还是有的。汉奸走狗尚不敢为,无端端做了“鬼子”,小孩子心中难免郁结。有见过世面的读书人站出来说,这样解释不通,土语说,鬼机灵,鬼机灵,这“鬼子”当是夸他机灵!敝只怪我们这儿没有山羊,否则他也能落条“胡羊尾巴”。(胡羊尾巴,鲁迅先生小时候的外号。)他不知“胡羊尾巴”,听了无力反驳,再者,外号雅观与否,“蒙恩受号”的人虽有权质疑,但无权摘下这顶帽子。譬如,你一时疏忽,被“瘸子”那只跛脚踹中,在地上滚了几滚,还吃了一嘴土,能“因噎废食”,爬起来便不再喊他“瘸子”了么?

他没有摘掉这顶帽子。

他上学的时候倒换了顶帽子。那会儿,男孩子初入学堂,认字读书虽不都是屁话,但“好好认字读书”就未免扯淡了。捉鱼摸虾,打架玩耍哪样不比“手、足、口”之流来得有趣。他也未能免俗。抛开格斗技巧、内力深浅、感冒与否,小孩子打架纯粹拼发育。他瘦胳膊细腿,斤两已不够,个头又不占优,与身高马大的人单打独斗,不外于“羊入虎口”。饶他凭借先天智慧和身体优势,刻苦习得了所谓“草上飞”的轻功,也不防被人扯住衣裳后襟,一骨碌摔在地上。打架的事多有发生。是以,几个村子虽然交好,孩子们心中却颇有罅隙:你打老子邻居,老子为甚不能揍你街坊?!

本着“众志成城,一致对外”的基本理念,那个“深谙兵法,通晓文理”的读书人,适时找到了他们四个,“积土成山”,“集腋成裘”,并为之起了个响当的外号,“四大金刚”!

他是“东鞋”。

他有些郁闷,“四大金刚”里怎么会有“东鞋”呢?!对啊,为毛不是“东衣”、“东裤”,偏偏是“东鞋”呢?!那到底是“东布鞋”,还是“东皮鞋”?!读书人敲了敲他的脑袋,说,此“东邪”非彼“东鞋”,射雕英雄传没看过么?“东邪”者,黄药师也!

他回家看了射雕英雄传。他觉得这世上最牛逼的武功,叫“降龙十八掌”。所幸再次碰面的时候,“四大金刚”里的四个“青年才俊”都已深谙这种深奥的掌法,他们若然出手,掌挟妖风,口出龙吟,吞吐间,受掌者表面上虽无大碍,然则必受了极为严重的内伤,只待日后发作,撕心裂肺,肝肠寸断。

他们一跃成为高手中的高手,自然要找人打架,被找之人也应具有“相当的荣幸”,若非靠拳脚蝉联“斗殴榜”,蜚声村内外的年轻后劲,则必为年龄稍长,体格极其壮硕的乡村蛮夫。

对阵也有相当的将就。四大金刚虽不是志士仁人,但也绝非流氓地痞,若一个照面,四个一拥而上,插眼,锁喉,踢裤裆,难免胜之不武。想想吧,足球那玩意儿,尚有前锋、后卫,四大金刚这般高格调的比武切磋,怎么也得讲个先后。

大家一致决定让“东鞋”,哦不,“东邪”先上。这本是个极其艰难的、耗费人心血的决定,且不论彼此辈分高低,实力深浅,单是风水日程,行运黄历的推算已够大伤脑筋。大家处理的却很轻巧,所谓“东西南北”,或曰“东南西北”,“东”乃方位之首,是不争的事实。

“东邪”没有推辞,他龇牙咧嘴,喊着“呜呀呀”的番号,满身匪气,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扑通”一声跪伏在对手脚下,死死抱住对方一只脚不肯松手。对手哪见过这般阵仗,慌忙中抬起另一只脚“梆梆”落在东邪的脊背上。问题又来了,余下的三个谁先上呢?“西南北”,还是“南西北”呢?“吸毒”,呸,“西毒”和“南帝”决定猜拳,三局两胜,算了,五局三胜,唉,七局四胜吧…猜拳猜到一半,“南帝”瞧瞧场中,灵机一动,你看看,你看看,一个人上去耗费对方气力,我们占了多大便宜!剩下两个闻言见状,连连点头称是。三个人肃立在场边,静候对手力竭。东邪此刻已完全趴在地上,尘土四溅,他满嘴吐沫星子,大喊:“你们再不上,老子快死了!咳、快他妈死了!”三个人适时瞧见对手已满头大汗,动作也不利索,这才鼓噪着一拥而上,推身子,拉胳膊,还不吝发了几记“降龙十八掌”,对方一个趔趄,已躺在地上。东邪趁机爬起来,咧嘴笑了笑,午后的阳光煮满尘埃,他脸上的汗水里流着泥土。

“狭路相逢勇者胜”,怕受伤的哪里打得过不要命的,“四大金刚”很快闯出了名堂。有人说,东邪打起架来真像只稀里糊涂喝了二两烧酒的野狗,垂涎红眼,满大街找人拼命,以至挨了打的人唯唯诺诺,背地里奉送他个外号,叫“死东”。

那个读书人听了这话,摇了摇头,说,这是讹传,你且去打听打听,但凡和他同茬念书的,莫论年龄,都叫si什么,至于是“四”,还是“死”,乃至“似”、“丝”、“思”…在下就不得而知了。

旁人闻言来了兴趣,他的事你知道多少?

读书人笑了笑,我知道他现在非但不是一只野狗,若安分起来,简直就像一只家猫。我还知道他早已不打架了,他读的书比我读的还多,他明白的道理也不少。可他做起事来,既不矜持,也不沉稳,倒真像只稀里糊涂喝了二两烧酒的野狗,若日后清醒些,怕他悔青肠肚,恨不得找块豆腐一头撞死。

这般不开窍的人岂不是常常为难他的朋友?

读书人苦笑,我已说过他懂的道理并不少,一个懂道理的人若不知道向因自己过失而得罪的人承认错误,其他的都是枉然。

旁人也笑了,这么说他也有开窍的时候。

读书人似是而非地笑了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有时飘在天上,有时落在地上。只是,他在云里徜徉的时候少,在土里匍匐的时候多。

旁人听了,笑着摇了摇头,那无论如何,他都不算孤单,这种人世上不正有许多么?

推荐阅读

日本民间神怪故事> 中国名花异草故事> 财富故事> 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一人讲一个鬼故事> 100个恐怖故事> 灵异故事> 营销故事> 儿童启迪故事> 公主童话故事>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