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朝第四代君主明仁宗朱高炽,只当了一年皇帝就死了。他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也只做了不到十年的皇帝,37 岁就死了。朱瞻基的大儿子朱祁镇,9 岁就当上了小皇帝,全亏他的祖母太皇太后有见识,主持朝政,重用仁宗和宣宗朝的旧臣,坚持仁宗和宣宗朝的好政策,才使这位明英宗在继位的最初几年,过了段太平日子。
到了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 年),太皇太后去世,几位辅政的旧臣,也是死的死,老的老,朝廷的大权,渐渐落到了太监王振的手中。
在众多太监中,王振是一个一陰一险一奸一诈的人,他利用英宗的年幼无知,经常哄着他玩,使英宗对他留下了良好的印像。英宗正式登基,就提拔王振执掌司礼监,成为宫中太监的高级领导。因为王振常常带着英宗做一些不上规矩的事,太皇太后曾想杀掉他,英宗跪下求情,才救了他一命。此后,王振势力越来越大,多次同辅政老臣发生冲突,并且收买亲信,收受贿赂,朝中大臣也管不了他。太皇太后一死,王振更是肆无忌惮。皇宫门前,原立有一块铁碑,上面刻着明太祖朱元璋关于永远禁止太监干预朝政的诏令,王振公然将它移走。后来,朝廷大事,竟是由王振说了算。文武百官凡有得罪了王振的,常常被迫害至死。至于王振生活的奢侈,更令人瞠目了。他在皇城东边修建了一座宅第,宏伟程度可以同皇宫相比!
与此同时,中国北部一个叫瓦刺的蒙古部落,渐渐强盛起来。到明正统四年(1439 年),部落首领也先掌握了部落大权,他不满足于安居在蒙古,常常向南方侵略,一騷一扰明王朝的领土。
王振为了粉饰太平,把这重要的军情隐瞒下来,不向皇帝汇报。他暗地里同瓦刺也先做交易,送给他们大量金银财帛,求他们退兵。他并用大量铜、铁箭头,去同瓦刺也先交换马匹,实际上是以军用武器支援敌人。瓦刺也先得到了甜头,也就更加频繁地来一騷一扰明王朝的边疆。
这样到了明英宗正统十四年的七月,也先又派了一批人到北京来,名义上是进贡马匹,实际上是想发一笔横财。他们来了二千人,却要求按三千人给予赏赐。王振也被也先的这种欺诈行为激怒了,下令按实际人数给赏,虚报的一律不给;赏赐的数目只有也先所要求的五分之二。
也先对此大为不满,于是指挥瓦刺军队兵分四路,大举向明王朝发动进攻。也先亲自率领的一路,从山西大同攻入,到猫儿庄,明军参将吴浩迎敌,战败身死。到一陽一和口,明王朝的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都督同知石亨迎战,却因为王振的亲信、监军太监郭敬横加干涉,致使明军大败。宋瑛、朱冕战死,石亨单骑退走,郭敬钻进草丛中,才拣了一条一性一命。明王朝边境的守军纷纷瓦解,向内地逃生。
瓦刺入侵、边境失利的战报不断传入京城,王振也慌了手脚。他想出一个孤注一掷的办法,就是由皇帝亲自率领全国的军队出征。他以为把皇帝弄到前线,就能将瓦刺大军吓回北方去。明英宗朱祁镇这年已经23 岁,却完全不懂得军国大事,一切听任王振摆一布。兵部尚书邝野、侍郎于谦竭力劝阻英宗出证,却遭到王振反对。吏部尚书王直率百官尽力劝说,王振也不理睬。
于是明英宗发布诏令,由他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城,他亲自率领50 万大军去征讨瓦刺。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却完全没有做准备工作,两天后就仓促出发了。士兵们连这次进军的任务都没搞清楚,松松垮垮如散兵游勇。一路上,英宗照例是每天享用山珍海味,王振一伙则乘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命令沿途官府进贡名贵特产。由于后勤粮草供一应跟不上、士兵们缺少军粮,饥饿难忍,一路一騷一扰百姓,百姓们怨声载道,纷纷逃走。加上连日来一陰一雨绵绵,士兵生病的越来越多,还没走多远,就死了不少人。
大军经过居庸关时,文武百官请皇帝就驻扎在居庸关上,以这里做大本营。王振仍不同意。大军又向前到达宣府,此时又遇狂风暴雨,而边境各处的告急文书又纷纷传来。大臣们都要求皇帝停留下来,不要再盲目贸进。王振大发雷霆,吓得成国公朱勇等人有事向他汇报,只敢跪着用膝盖走到他面前。
眼看军心动摇,形势危急,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人,再次恳请皇帝暂时回师。从长计议。哪知王振一听就恼火,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还没见到一个敌人,就想逃跑吗?”
邝野耐心解释道:“这不是逃跑。用兵的方法,要像流水一样,避实击虚,进退自如,万万不可不顾天时、地利、人和这些条件去死拼硬打。”
王振骂道:“你们这些书呆子,只会纸上谈兵,哪里懂什么军事!”竟下令罚邝野、王佐跪在荆棘丛中,以威吓别人不敢再违背他的意图。一直到天黑,还不许他们爬起来。
王振的亲信彭国清也觉得形势下妙,悄悄对王振说:“我观察天象,天象显示,我们再前进,恐怕对皇上不利。”王振却说:“要是真的这样,我们也只好认命了。”
大军继续前进,到了一陽一和,这儿也就是宋瑛、朱冕战败身亡的地方,荒野里到处是明朝士兵的一尸一体,看得官兵个个胆战心惊。但王振仍然坚持北进,直到进入大同,还不肯罢休。王振的亲信郭敬也害怕了,暗中劝说王振,王振这才同意回师。
明朝的皇帝率领五十万大军,游行一样转了一大圈,损失无数,却连一个瓦刺士兵也没见到,只好灰溜溜地往回转了。
这时,大同总兵郭登提出退兵的路线,应由大同向东南走,经过蔚州,进紫荆关,就是北京的地界了,这条路既安全又便捷。王振恰好是蔚州人,他突发奇想,要把皇帝带到他家乡去做客,以显示他的威风,于是欣然同意了。可是大军走了40 里,王振忽然又想到,这50 万大军从蔚州走一趟,一定会踏烂大片庄稼,家乡的人难免要怨恨他,他又改变了主意,不许再往蔚州进发,命令50 万大军掉过头来,仍然从来时的路线,由宣府回北京。
这时,瓦刺也先已经掌握了明朝大军的行动情报,打算乘机从后面袭击,再捞一些便宜。明朝大军这么一兜圈子,刚好让瓦刺军队追了上来。明朝大军一片恐慌。邝野再上奏章,要求大军赶紧向紫荆关进发,王振大怒,说:“再胡说八道就杀了你!”邝野但然抗争道:“我是为了大明江山直言上疏,死吓不倒我!”王振根本不睬他,下令将他赶了出去。
眼看瓦刺大军一逼一近,王振命恭顺侯吴克忠和他弟弟都督吴克勤留下断后,吴家兄弟奋勇苦战,双双战死,明军纷纷溃散。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缓又领四万人去支援,经过鹞儿岭时,中了瓦刺的埋伏,也全军覆灭。
第二天,明军退到了土木堡,这时太一陽一还没落山,大军离怀来县城只有二十里,众将领要求赶紧向怀来县城前进,只要进了城,就便于坚守了。可是王振却因为运粮草和他搜刮的财宝的后队还没跟上来,坚持要在土木堡宿营。土木堡是一个易攻难守的地方,尤其是没有水源,士兵挖井挖到两丈深还不见水。它的南边十五里有一条河,但已被瓦刺军队抢先占领了。这一一夜,瓦刺军队完成了对明军的包围。而明军因为缺水,人饥马渴,都无力再行动,更不要说作战了。
天亮之后,瓦刺军队收紧了包围圈。但是,明军毕竟有数十万之多,而瓦刺军队不过二万人,所以也先也不敢轻易发起进攻。结果他想出一条诡计:派使者来,要求同明军议和。王振当然求之不得,马上让皇帝发下诏书,同意议和。瓦刺军队假意后退,王振也不探听敌人虚实,马上命令明朝大军向怀来进发。数十万军队急急忙忙行动,顿时乱了阵势,而也先已命令骑兵冲杀过来,一面狂砍滥杀,一面大叫:“投降者不杀!”明军纷纷丢下刀槍乱窜,互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真是血流成河,一尸一横遍野。明英宗在亲兵护卫下突围,连冲几次都冲不出去。这位皇帝只好认命,干脆下马,坐在地上,等待敌人来俘虏他。结果,明英宗被瓦刺军队掠走,王振死在乱军之中,英国公张辅等五十几位大臣战死,明军死伤数十万!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也先押着明英宗,来到了宣府,叫守城的明朝官员开城门出来迎接皇上。
守城的人回答说:“我所守卫的,是皇上的城市,今天天太晚了,我不能随便开城门。”也先没达到目的,又把明英宗押到大同,向守城的明朝官员索取金银财宝。结果广甯伯刘安、总兵郭登、侍郎沈固等人,一齐出城来见俘虏皇帝,伏一在地上痛哭失声。他们把二万多两金子连同宋瑛、朱冕,郭敬等人的家产,一齐献给皇帝,让明英宗用来送给也先。这一天,瓦刺军队在大同城西安营,郭登打算派勇士杀进敌营救出皇帝,但没有成功。也先也不敢再在内地逗留,押着明朝的皇帝回蒙古去了。
明英宗被也先俘虏的消息传到北京,顿时在京城中引起恐慌。皇帝就是国家的标志。皇帝成了敌人的俘虏,国家存亡,迫在眉睫。这时宫廷内外,一片混乱。皇太后和皇后,连忙搜刮一宫中的宝物,送往也先的军营,希望也先把皇帝放回来。
文武百官得到消息,聚在皇宫里大哭,哭够之后,才想到该计议下一步的打算。当时明王朝的一精一兵强将,都已被明英宗带走了,留在京城里的老弱残兵,还不满十万人。文武百官都惶惶不可终日,唯恐也先打到京城来。有个叫徐有贞的侍讲,自以为一精一通天文、地理。兵法、方术,他到处宣扬,说他夜观星象,明朝的气数已尽,只有向南方迁都,才可以维持下去;他并且匆匆忙忙把自己的妻子送到南方去了。但是他这套装神弄鬼的把戏,并没能吓住明朝正直的大臣。尚书胡. 当即出面驳斥他, 说: “当年明成祖决定把陵墓修建在这里,就是要告诉子孙后代,北京是不能放弃的!”侍郎于谦也义正辞严地说:“宣扬南迁的人应该杀掉!京城是国家的根基,京城一动,国家的根基也就动摇了。宋朝南渡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惨痛么?现在应该做的,是赶紧调动全国各地的军队到北京来,誓死守住北京!”连太监兴安也厉声说:“我们逃走了,祖宗的陵寝将由谁来看守?”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把徐有贞轰了出去。
太后问太监李永昌,是迁都好还是不迁都好?李永昌回答说:“历代皇上的陵寝在这里,皇宫在这里,粮食国库、文武百官、亿万百姓都在这里啊!” 太后恍然大悟,断然决定留守北京。
过了三天,皇太后和皇后派去用珍宝换皇帝的使者还没回来。皇太后召集文武百官,宣布她的意旨,说:“皇帝领兵亲征前,已命令让郕王代理国事。今后国家大事,一律向郕王汇报,听他处理。”不久,皇太后又决定立明英宗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可是朱见深这时才两岁,当不得皇帝,所以还是由郕王朱祁钰代理国家政事。
郕王在皇宫午门的左门接见群臣。右都御史陈镒等人哭着说,国家遇到如此大难,皇上落入瓦刺之手,都是因为太监王振专权造成的,现在一定要清除王振的一党一羽。王振的一党一羽马顺大声斥骂陈镒等人,要他们退下去。大臣王竑气得扯住马顺的头发咬他的肉,骂道:“你依仗王振作威作福,今天还敢这样猖狂!”恨透了王振一伙的百官一拥而上,当场把马顺打死了。郕王见朝廷上一片混乱,吓得爬起来想跑。于谦上前拉住郕王,请他向百官宣布,说:“马顺罪有应得,打死就打死了,不再追究责任。”文武百官都安定下来。于是大家议定,把王振的一党一羽都抓起来斩首,又抄了王振的家,抄出金银珠宝难以计数。不久,太监郭敬从大同跑回京城,也被抓了起来。
于谦在安定朝廷的大计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吏部尚书王直拉着于谦的手说:“国家正需要你这样的人啊!像我王直这样的老朽,就是有一百个,又有什么用呢!”朝廷上下,文武百宫,都更加敬重于谦。于谦也当仁不让,以挽救国家危难为己任。他向郕王提议,一方面,要严令边境守将,尽力防守,不让瓦刺军队侵犯边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北京城的防卫,又征召兵勇,修造盔甲武器,严守各个城门。他又向郕王推荐了一批足以信任的大臣。郕王都接受了。
当时,北京附近的通州粮仓中,储存着大量军粮。有人担心这批粮食会落到瓦刺军队手中,建议把它烧掉。应天巡抚周忱不同意,说:“这么多粮食,够守卫京城的军队吃一年的,完全可以命令军队自己前去搬运充作军粮,何必烧掉呢!”于谦接受了这个建议,果然,没有几天,通州粮仓的粮食全部运空,而军队的粮草都得到了补充。
到了这年的九月,于谦和各位大臣,向皇太后汇报说,一个国家,没有一个成年的皇帝,总是不行的。现在英宗一时回不来,不如就让郕王继位当皇帝,免得瓦刺也先总拿英宗来要挟我们。
皇太后同意了。
就这样,郕王当上了皇帝,史称代宗,尊称被俘虏的皇帝英宗为太上皇。
明王朝的政局,渐渐稳定了。
不久,也先又故伎重演,押着英宗到了大同,想把守大同的明朝官员骗出来抓住,趁机攻取大同。大同总兵郭登却不上这个当,派人通知也先说:“亏得天地祖宗保佑,明朝已经有皇帝了!”同时连夜派人向北京朝廷报告,提醒京城加强防卫。也先见此计不成,知道大同守军已有准备,便没敢贸然进犯。也先在边境上没捞到便宜,便转而南下,一直攻打到了北京城下。于谦领兵出城列阵,命令北京各城城门都紧紧关闭,以断绝官兵后退的念头。
同时,于谦又公开宣布:“与敌军对阵时,将领不顾士兵先退的,士兵可以杀掉这个将领;士兵不顾将领先退的,后队的士兵可以杀掉退却的士兵!”
于是官兵都能奋勇杀敌。明朝军队同瓦刺军队一连恶战了五天,瓦刺军队开始动摇了。到第七天,瓦刺军队战败而退。明军在后追杀,也先只得再次押着英宗,逃回去了。
明王朝终于转危为安了。
(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