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狄仁杰
目录
位置:主页 > 历史故事 > 狄仁杰 >

神探狄仁杰的故事是如何发展并走红海外?

近些年来,久播不衰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以及电影大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包括最近上映的三D大片《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无不把唐初的一代名臣狄仁杰,描绘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通天神探,使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去年,就连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和他的部下李元芳的普通对话:“元芳,你怎么看?”,都成了走红网络的流行语。那么,狄仁杰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是怎样从一代名臣演变成了“福尔摩斯”般的“神探”?他又是怎样变成“神探”后而飘洲过海的呢?要弄清这一演变过程,还得先从狄仁杰的履历说起。

狄仁杰,字怀英,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生于并州(今太原)的官宦之家。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二十六岁的狄仁杰经过明经考试,被举荐调任为汴州参军。不久,狄仁杰不知何故被胥吏诬告,估计与他刚直的性格有关。所幸的是,这一刁状告到了黜陟使阎立本那里。阎立本是唐代最著名的画家,当年长安“凌烟阁”上的群英图以及今日之国宝《步辇图》、《历代帝王图》都出自他的手笔,因为他的画名太大,以至人们忘了他当过宰相,当时就有人称之为“右相驰誉丹青。”不过,此时的阎立本却是在汴州巡察的“钦差大臣”,受理此案后,他不仅弄清了真相,还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不可多得的人物,称之为“君可谓沧海之遗珠矣。”(见《新唐书.列传第四十.狄仁杰》)因此,不但没有处分他,还将其推荐为并州法曹参军。

在地方主持判案工作将近二十年后,狄仁杰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终于上调中央,当上了大理丞。大理丞既要负责京师案件的审判,也要复核全国各地的判案,官不大,责任大。在一年之内,狄仁杰就清理了全部积案,涉案人员达一万七千多人,事后竟没有一个人喊冤的,这事在当时就被传为佳话,时称其为“平恕”。

狄仁杰可贵之处还在于敢犯颜直谏。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了昭陵(唐太宗陵)的一株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将二人处死。狄仁杰却上奏为二人辩护,认为他们按律罪不当死。高宗声色俱厉地说:“他们置我于不孝之地,必须处死。”狄仁杰却神色自若地申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见《新唐书.列传第四十.狄仁杰》)唐高宗冷静下来后,觉得狄仁杰说得有理,二人遂被免死。

数日后,狄仁杰被唐高宗擢拔为“侍御史”。侍御史是御史台官员,属于监察系统。此官和大理丞一样,也是从六品,别看侍御史品级不高,却是监察官员的官,且对日后的仕途有很大帮助,因为它的升迁要比其他机构快。此次擢拔,足见唐高宗对狄仁杰的重视。

侍御史除了监察官员外,也负责审讯案件。不过,审讯的对象不是百姓,而是官员。在任职其间,狄仁杰不留情面地弹劾了唐高宗的两个宠臣加权臣。一个是司农卿韦弘机,此人为高宗修了很多特别宽敞豪华的宫殿。狄仁杰上奏章弹劾他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弘机因此被免职。另一个是左司郎中王本立,因其受宠,便恃恩用事,也被狄仁杰揭露弹劾。对皇帝的说情,狄仁杰一点也不买帐,最终将王本立拉下了马,“繇(于)是朝廷肃然”。这一时期的狄仁杰,给世人的印象是能力超强,判案如神且铁面无私,这大概就是后来狄仁杰会被渲染成“神探”的重要初始原因吧!

唐高宗在位后期,狄仁杰先后任歧州、宁州、豫州刺使,在各地皆有善政。后因得罪权贵,被降为洛州司马。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即武则天称帝)秋,武则天擢拔洛州司马狄仁杰为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地官”、“凤阁”、“鸾台”,是武则天时期对“户部”、“中书省”、“门下省”的改称;所谓“同平章事”,即某官员本来官阶不够宰相位,但皇帝授其行宰相之权。“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户部之副部长,被授行中书省、门下省宰相之职权)。

狄仁杰刚到京城面圣,武则天就对他说:“你虽然在汝南有善政,但仍有人说你的坏话,你想知道说你的人是谁吗?”狄仁杰坦然回答:“如果皇上认为我有过错,我就改正;如果皇上并没有认为我有错,则是我的幸运,我不想知道是谁说我的坏话。”武则天大为赞叹其长者风范。

因为生性耿介与正直,狄仁杰不久便得罪了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和武则天的宠臣酷吏来俊臣。遂被二人联合诬陷,并以谋反罪关进监狱。当时由来俊臣审案,如果承认谋反,可以暂时不死。狄仁杰因此承认:“武周闹革命,我是唐旧臣,谋反是实情。”来俊臣得到了满意的口供,便将其收监,待后处决。来俊臣的下属又让狄仁杰串供他人为同党,承认后便可免死。狄仁杰以头触柱,血流满面,不肯为此行径。后来,狄仁杰趁监视稍懈,便将写成的密信缝于衣中,并对狱吏称天气太热,请吏将衣交与家中折去衣中棉絮。其子狄光远从衣中找出密信后,即向武则天报告,武氏得知实情,即召见狄仁杰,问:“你为何要承认谋反?”答:“如果不承认,早就被打死了。”并交出了由别人代为签名的报告。由于狄仁杰得罪的人太多,有人苦争必欲杀之。武则天不得己将其贬为彭泽令。

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人攻陷冀州,河北震动,武则天擢彭泽令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契丹人听说狄仁杰来了,纷纷退兵。百姓大悦,为其立生祠。俄而转任幽州都督,赐紫袍、龟带,武则天还亲自绣十二个金字于袍上,以表彰其忠。

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冬,武则天召拜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复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门下省副宰相,行中书省、门下省宰相之权。

狄仁杰一生中最重要的功绩是匡复李唐王朝。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朕梦大鹦鹉两翅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见《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当武承嗣(武则天之侄)数次使人游说武则天,请立其为太子,而武氏犹豫不决时,狄仁杰则劝说:“儿子当皇帝,母后千秋万岁后,可配食太庙,享受后世的祭祀。若是侄儿当了皇帝,从未听说将姑母附于庙堂的事情。”武则天说:“这是我的家事,你就不必掺和了。”狄仁杰则答道:“四海之内,孰非皇土?而我位极人臣,又怎能不为陛下分担呢?”武则天终于听从了狄仁杰的劝谏,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即唐中宗)回宫,立为皇嗣。正是由于狄仁杰与一班忠于李唐王朝的大臣们的努力,李唐王朝终于没有被武氏中断,而后才有了李隆基的大唐开元盛世。

以上叙述,基本总结了狄仁杰的一生。清初时,己经有一本名为《武则天四大奇案》的小说风行于世了,其主人公就是狄仁杰。虽然书中有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但其中很多狄仁杰破案的故事都是编造出来的,所以,此书在当时社会上的影响很有限。不过,虽然在当时国内影响有限,但后来狄仁杰却走出了国门。而让狄仁杰飘洋过海、誉满全球的,当归功于一个叫高罗佩的荷兰人。

公元1910年8月9日,高罗佩出生在荷兰扎特芬。在莱顿大学学习期间,他选择汉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大学毕业后,高罗佩进入荷兰外交界。在长达三十多年的外交官生涯中,他曾在中国的重庆、南京等地担任外交秘书、参事等职。在此期间,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极富兴趣,琴棋书画样样在行。

上世纪四十年代,高罗佩在重庆时读到了《武则天四大奇案》,他为小说中屡破奇案的狄仁杰所折服。他认为,书中中国古代法官的刑事侦讯本领,无论在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上,还是在犯罪心理学的素养上,都比西方的大侦探福尔摩斯、格雷警长,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高罗佩开始着手翻译《武则天四大奇案》,他用英文以狄仁杰为主角先创作了《铜钟案》。因为中国出版商没人愿意出版洋人写的中国书,他只好先拿到西方出版,没想到《铜钟案》在西方大获成功。在出版商的一再催促下,高罗佩在《武则天四大奇案》的基础上,继续收集中国民间流传的狄仁杰断案故事,并把这些故事按西方人的逻辑来改编,一口气写了十六个中、长篇和八个短篇,于是就有了《迷宫案》、《黄金案》、《铁钉案》、《湖中案》等等。高罗佩将这些故事结集在一起,统称《狄法官的破案故事》即《狄公案》。此书在西方引起了轰动,狄仁杰遂成为西洋家喻户晓的人物,并被洋人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因而,狄仁杰就由一代名臣飘洋过海,变成了福尔摩斯般的“神探”,上世纪八十年代,《狄公案》被译成中文回到了中国,成为最名副其实的“出口转内销”经典产品。

相关内容

真实的狄仁杰是什么样的?揭秘史书上的狄仁杰> 神探狄仁杰是如何成为“中国福尔摩斯”的?> 神探狄仁杰如何做到在一年之内断案一万七千起>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