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恭亲王
目录
位置:主页 > 历史故事 > 恭亲王 >

为何有人称道光立储朱谕想立的储君是“鬼子六”

由陈宝国主演的电视剧《恭亲王》,较全面地展现了晚清恭亲王奕訢的传奇一生。让观众不无感概的是造化弄人,极具才干的他身为皇家阿哥,却在争夺帝位的过程中,不幸落选,居位亲王,只能一生为奴,自此在他的从政生涯之中,经历起伏,每每临危受命,化解朝廷灾难。

其实,道光二十年(1840),年近花甲的道光皇帝开始考虑“国本”的继承者,也曾一直举棋不定。皇次子、皇三子两三岁早夭。皇长子奕纬也是23岁暴毙,其死因正史没有交代,黄小配的《洪秀全演义》及一本《老太监的回忆》说是给道光失措踢死的。无论如何,都是道光心中的痛。

道光考虑立储时,皇七子奕譞刚出生,皇五子奕誴因耿直粗鲁不为道光喜欢,被过继给三叔惇亲王绵恺,这自然剥夺了老五继承的可能性。由此,有可能被立为储君的,只有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

很多人包括一些清史学者,由道光临终前发布的第二道朱谕,即立储朱谕,觉得行文格式特殊,认为道光立储中意的是奕訢,而非奕詝。

道光驾崩前的两道朱谕,却给历史制造了一个迷

古人书写的格式,往往由右至左,而立储朱谕仅竖写三行字,右边是“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中间是“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左边是以满文竖写的“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故大家认为,道光手写立储朱谕的最后时刻,还想着立皇六子奕訢为接班人。

另外,道光在此前,颁布了第一道朱谕:“皇四子奕詝着立为皇太子,尔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这是从右至左写的。而且,大清以往的立储遗诏,都是从右至左,似成惯例。

这似乎更能作证,道光立储,想得最多的是奕。

曾任袁世凯小站练兵的幕僚徐珂,在《清稗类钞》专有一条“文宗保全奕訢”,称:“宣宗倦勤时,以恭王最为成皇后所宠,尝预书其名,置殿额内,有内监在阶下窥,见末笔甚长,疑所书者为奕訢,故其事稍闻于外。宣宗恶知之,乃更立文宗。”徐氏绘声绘色,如临其境。

而有三点值得怀疑,一是道光不会因为奕訢为哪个妃子宠爱,就立为储君。道光生前并没有让她成为皇后,其皇后的封号是其子奕訢,在咸丰帝不情愿的情形下强加上去的。二是道光既然心仪奕訢,不可能因为外间传闻而朝令夕改。三是立储如此私密大事,道光不可能让非心腹人士在场。所以,野史稗说,不足为信。

徐珂对道光立奕詝为储君,似一直耿耿于怀。他在“文宗传位之异闻”条中,坚持“恭王为宣宗第六子,天资颖异,宣宗极钟爱之,恩宠为皇子冠,几夺嫡者数”。他还称,道光弥留时还在喊“六阿哥到否”,奕訢之母病危时当咸丰当奕訢恍惚说“阿玛本意立你为太子”,都不免是徐某人自圆其说,继续演绎。

不仅徐珂如是说,还有不少人渲染道光写立储下笔时,都是先写了好多遍奕訢的名字。《清朝野史大观》第三册收录李岳瑞《春冰室野乘》,称道光皇帝晚年最钟爱恭亲王奕訢,“欲以大业付之,金合缄名时,几书恭王名者数矣”。 清末民初天嘏在《满清外史》中也写道:“欲以神器付之,于金匮缄名时,几书奕訢名者数矣。”大家似乎都在数十年前的上书房现场观摩。更有甚者,《近现代名人小传》干脆称是奕让位给奕詝的,道光还明示了奕詝,要他知恩图报。

很多野闻却自相矛盾,如《斌退随笔》中说的奕詝生母孝全皇后“欲鸩杀诸子”案,而其死于道光二十年正月,“宣宗亲定谥曰孝全皇后”。道光是个孝子,既然是“母太后大怒,立命赐死”的罪妇,他断然不会亲自拟定追谥。而此美谥,咸丰即位后默认。

奕訢的优秀,不容否认。《清史稿》写道:恭亲王奕訢“与文宗同在书房,肄武事,共制枪法二十八势,刀法十八势,宣宗赐以名,枪曰‘棣华协力’,刀曰‘宝锷宣威’,并以白虹刀赐奕訢。”道光十七年,5岁的奕訢入上书房读书,接受极为严格而又特殊的文化教育。他天资聪颖,颇有才气,先后拜穆彰阿、潘世恩、卓秉恬、翁心存、贾桢等名师为师,学习儒家经典、诗文、满蒙汉文字、武功骑射。年长他两岁的奕詝也在一起读书。

奕詝仁德宽厚,奕訢聪颖明达。奕訢较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很多保守大臣眼中的“鬼子六”,恃才傲物,锋芒外露。道光帝喜欢奕訢不假,但他执政后期,国家刚经历了一场鸦片战争,开启了被迫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序幕。这对道光而言,无疑是一种耻辱,一种提起外国就敏感的耻辱。然而,他明知自己有错,还是坚持己见,缺乏帝王所需的明晰的洞察力。

诚如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他(旻宁)看来是一位谨慎小心的,甚至是胆小的统治者,宁可与几个心腹顾问进行密议,而不愿接受实际的批评或警告。”道光帝要的还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后世之君,而不对他的屈辱的外交史进行颠覆翻案。清史大家孟森也说:“宣宗之庸暗,亦为清朝入关以来所未有。”虽然道光帝很清楚奕訢接班会使国家发展得更好,但他拘谨怯弱的性格决定了他对储君选择的标准。他厌恶战争,他需要一个坚持“正道”而非具有锐气的接班人,而在此点上,稳重宽谨的奕詝较之趋新应时的奕訢要略胜一筹。

也许最初道光帝立的皇太子是奕,或许历史的走向又是另一种表述。但,回到道光帝的立储朱谕上来,其书写形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他立储时的矛盾心理。古人写一段文字,如道光要群臣合力辅佐储君奕詝的第一道朱谕,从右至左,格式正常。但立储朱谕,三行字,他既可以从右至左地书写,也可以先将最主要的“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写在中间,再在左右两边写次要文字。古人书写竖写牌位、匾额、主碑,都是以主体内容居中,两边为次。按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以最尊贵的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故以为,年迈衰老的道光帝虽是一个遵循祖制的守成之君,写如此格式的立储朱谕,并不能说明什么其有真实的内幕和决定的矛盾。因为,其内容并不同于其历代先帝立储的内容。

按以往惯例,历任先帝在世时立接班人的遗嘱,都是一道朱谕,指定谁,再让群臣协力辅佐。而道光为此一件事,弄了两份材料,本身就打破了常规,意在相互佐证。第一道朱谕,可以视为第二道朱谕的强调内容,他明白有不少人希望是奕訢继位,但他让大家包括奕訢本人都失望了。

只不过,他在立奕詝为太子时,专门加一句不需要满文作证的“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那可以说明他对奕的政治位置做了一个交代和补偿,昭告后世在自己驾崩之前,让自己喜爱的另一个儿子做了亲王。如他的叔公弘昼,不也是在其曾祖父临死前的雍正十一年封的和亲王吗?他也希望奕訢能真心辅佐咸丰帝,“棣华协力”。

所以说,像道光的那道立储朱谕,并不值得后世争议。(原文来自今日头条)

相关内容

恭亲王奕訢外号“鬼子六”是怎么来的?> 恭亲王奕訢因何宁遭严谴也要反对修复圆明园?> 历史上道光帝为什么没有立恭亲王为太子?> 道光为何不选更有才华的恭亲王奕訢继承皇位?>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