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汉武帝刘彻
目录
位置:主页 > 历史故事 > 汉武帝刘彻 >

汉武帝的储位纠葛 从刘据被杀到立刘弗陵杀其母

因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逼自杀,一场血腥的宫廷斗争终于以太子之死收场了。事后仗义执言的壶关三老冒死上书为太子喊冤,失去判断的汉武帝此时慢慢开始归于平静,意识到太子之死是个冤案。错杀爱子这可能是汉武帝晚年最为痛苦的事情,如何还太子一个清白,一言九鼎的汉武帝会低头认错吗?他将如何为太子善后呢?

怎么样为太子的冤案做善后?而善后的前提是汉武帝内心的追悔,而这个追悔我们上一集已经讲到过,壶关三老在给他上疏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了。但是那个时候汉武帝一是缺乏勇气,二他是转不过来弯子,一下子转不过来,由认定太子谋反到认定太子被冤杀,他这个弯子转不过来。再说汉武帝是一代雄主啊,六十多岁的一个老皇帝你要叫他认错,总得给他搬个梯子叫他下台阶吧,他爬了三十九级下台阶得有个过程啊。谁给他搬梯子,搬个什么梯子他才能颤颤巍巍地下来,这也是问题啊。

所以汉武帝晚年首先从壶关三老上疏以后,他已经觉得是冤案了。后来在太子死了以后继续去查,查的结果就是原来告状的那些京城的巫蛊绝大多数是冤的,所以他越发意识到太子是个冤案。怎么处理?怎么下台?这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又出来了一个人,这个人我们不得不记住他,这个人就是汉武帝一生中间封的十三任丞相的最后一任丞相,不过这个时候他还不是丞相,到后来他就成为丞相了,这个人叫田千秋。田千秋是武帝晚年的一个关键人物,而且这个人后来到汉昭帝时期,汉武帝死了以后是汉昭帝继位,他还做丞相。到了最后他老了不能上朝了,还允许他坐着车去上朝,所以他还有一个名字叫车千秋。

这个人是个什么职务呢?他是管高祖刘邦陵寝的一个官,就是刘邦死了以后有一个陵园,管陵园的一个小官。而这一个高陵寝田千秋给汉武帝写了第二道关键性的奏章,这个奏章很短:“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一白头翁,教臣言。”田千秋上疏讲了三个问题,他说第一太子谋反,要我看叫什么事情呢?叫子弄父兵,就是玩弄的弄,弄就是玩儿,就是儿子拿着父亲的军队玩儿了一下,这算什么罪呢?罪当笞,打一顿屁股就算了,这不算什么罪。第二,“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就是皇帝的儿子犯了错杀人,错杀人了,你应当判什么罪啊?换过来说也就是田千秋认为,皇帝的儿子杀错人了什么罪也不判。这是第二条意见。第三条意见,他说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我梦见了一个白头发的老人告诉我的,把这个梦托给我,让我告诉您的。

田千秋这个话说得太妙了,田千秋这个话的要害是两点,第一点怎么看待太子谋反?第二点这不是我说的,是一个白头老人托梦给我,我把这个梦说给你。这两点都非常巧妙,我们先说第一点,在田千秋看来,太子谋反不过就是,儿子把父亲的兵抓过来自己玩儿了一番,不算罪,顶多打一顿就行了。这是用平民视角,用我们平常家务事这个观点,老百姓的观点来看待皇家的事情。本来太子谋反这是一个危害国家安全罪,这是一个大罪,危害国家安全罪,但是叫田千秋看来,这不过就是儿子淘气拿着父亲的兵玩儿了一番,打一顿屁股就了了,不算什么罪。他对太子的罪做了一个重新的阐释,这就为太子平反制造了理论根据。第二点更巧妙,他说这不是我说的,这个话是一个白头发老人托梦给我的,这个白头发老人是谁啊?田千秋是汉高祖陵园的看守官,这个白头老人其实就是汉高祖刘邦,这是高祖刘邦托梦给我的。

这个话说出来汉武帝可找到台阶了,这个台阶太好了,因为他要改这个错,最好的台阶是汉高祖刘邦给的我这一个指示,我再改这个错理所应当了。所以汉武帝太高兴了,立即召见田千秋,召见以后汉武帝高兴得不得了,说了一番话,他说父子之间的感情很深,父子之间的关系很特殊,一般的外人是很难插进来说话的。中国有一句古话叫疏不间亲,就是外人不能插到亲人中间说话,你这个说话你很难把握分寸,叫疏不间亲。他说你看,父子之间这么难说的话你三言两语就说明白了,而且这又是高皇帝托梦给你的。

所以汉武帝一高兴立即做了三条决定,把这一个本来最下级的汉高帝陵墓的把守陵园的官,就是高陵寝一下子提成什么呢?提成大鸿胪,大鸿胪是主管少数民族和诸侯国事务的九卿高官,一下子提成正部级的高官,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杀,不过这一次不是杀什么呢?不是杀当年没有帮他镇压太子的,这一次是杀当年帮他镇压太子的。上一集我们讲的是那些不帮他杀太子的他杀了,这次他要杀的是那些当年帮他杀太子的,他要杀了,一个不落全杀了。第一个江充,已经被太子杀了,这还不解恨,江充全家灭族,这是第一步。还有那个宦官苏文,是第一个跑来告太子谋反状的,把苏文活活烧死,这是第二步。第三,当年因为杀太子立功封赏的人这一次全部杀掉。这三刀很厉害啊,这温柔三刀可以说把当年帮他镇压太子的人全杀光了。

田千秋的上书为太子平反拉开了一个序幕,太子之死让汉武帝陷入了晚年丧子的痛苦中,他追悔不已。根据史书的记载,汉武帝不但杀了江充等帮凶,他还修思子宫,建思子台,寄托自己对儿子的无限哀思。汉武帝的种种做法,已经让人感觉到他内心强烈的自责。但是太子之死给汉武帝的影响决不仅仅是这些,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内政调整,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太子之死到底给汉武帝带来了什么?

因为从冤杀太子开始,汉武帝就在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做错了?什么原因导致我最终杀了太子,冤杀了太子?所以呢,他由对这个问题的反思连接到一连串的,我几十年来实行的政策有没有失误。征和四年的时候,这一年很关键,这一年汉武帝出台了许多重大措施,第一,他先跑到山东做了一个巡视,他在山东巡视的时候,他做了两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第一汉武帝亲自下地去耕田,皇帝亲自去耕田。当然这个时候汉武帝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了,一辈子没种过地,他那个耕田大家不要太当真,做做样子。但是他暗示表达了一个信息,就是汉武帝重视农业生产了。

第二件事,他对他的大臣们讲了一番话,他说我继位以来做了很多让老百姓受苦的事,从今以后这些事情一件也不许做了。这是征和四年的春天,三月份出现的事情。这个事情出现以后,等于说是汉武帝发出了一个信号,要改变执行几十年的既定国策了。就在这个时候,他这个信号发出来以后,第一个接受到这个信号而且听懂的人又是田千秋。田千秋一听到这个事情以后,立即给汉武帝上了道章表,田千秋的意思说得很明确,说多年以来皇上一直宠信神仙之术,所以京城聚集了很多方士,这些人话都不可靠,也不灵验,求皇上把这些人全部遣散。

追求神仙是汉武帝一生之梦啊,求仙之梦是汉武帝长期的一种愿望,田千秋上疏要求把方士赶走、遣散,汉武帝立即采纳,把方士全部遣散。而且做了第二次自我批评,他说我一辈子追求长生,现在看来长生之术是没有的,方士的话是不可信的。这是汉武帝一年之中第二次做自我批评。到了这一年的六月,汉武帝下令任命田千秋从大鸿胪改任丞相,而且汉武帝封了他个侯叫富民侯。所以田千秋很快从一个高帝陵园的看守官升为九卿的大鸿胪,再升为丞相,迅速地得到提拔,这是征和四年的第二件事情。

征和四年的第三件事情就是轮台罪己诏。汉武帝手下有一个管财政的大臣,这个大臣很得汉武帝信任的,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主要是靠这个大臣替他筹集军款,这个大臣给皇帝上了个奏章,要求在新疆的轮台,就是今天新疆的轮台县驻守军队,屯垦,就是一边驻兵一边来守卫边疆。汉武帝看到这个以后首先是否决了屯垦的上疏,而且下了一道诏书,这道诏书叫罪己诏,因为这是为轮台垦疏来写的,所以在历史上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轮台罪己诏》。在《轮台罪己诏》中间,汉武帝主要讲了这么几点,第一,不允许在轮台驻兵。第二,我这一生中间做了很多让老百姓受苦的事,今后凡是劳民伤财的事一律不许做,宽待百姓。最后一点,采取各种措施恢复生产。

这个《轮台罪己诏》很不容易啊,一个皇帝,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皇帝,他能够公开地下诏承认自己的错误,改变国策,不再顾及面子,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间评论汉武帝的时候曾经说过,说汉武帝跟秦始皇相比没有区别,汉武帝跟秦始皇是一个样,但是汉武帝有亡秦之过,没有亡秦之失,就是他有秦始皇的过错,但是没有造成秦始皇亡国的结果。原因就在于汉武帝有一个优点,就是他晚年知道悔改,这对于一个君王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所以这个轮台罪己,应当说是汉武帝晚年一个重大政策调整。当然这个时候已经很晚了,这是征和四年,离汉武帝之死只剩两年了。所以这个时候汉武帝算是彻底结束了所有的对外的战争,我们可以说他是一心一意搞建设,殚精竭虑谋发展,一心一意要搞经济建设,不再对外打仗了,所以轮台罪己是汉武帝一生一个大手笔。一代明主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公开认错,公开改过,这是一般的昏庸之主做不到的。

唯我独尊的汉武帝公开地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的过失,这是当皇帝的很难做到的,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从某种意义上说,太子之死成为汉武帝一生重要的分界线,他一改以往的连年征战,进而发展经济重视农业生产,可以说此时的汉武帝平静了许多,也冷静了许多。但是太子已死,晚年的他还不得不面临一个立谁为太子的问题。那么在汉武帝的儿子中,他将会选择谁来当太子呢?这会不会又是一场新的宫闱之争呢?

汉武帝在平反冤狱,调整内政以后,汉武帝面临的最后一个大问题就是临终托孤。汉武帝有六个儿子,长子卫子夫所生已经自杀了,次子是齐王死得很早,下面还有四个儿子,这四个儿子中间选谁?这个时候就开始了新的一场宫闱大战。四个儿子中间,第一个跳出来的是昌邑王,昌邑王是谁呢?昌邑王是汉武帝晚年非常宠幸的李夫人的儿子,李夫人是汉武帝的爱妃啊,死得很早。李夫人是个很聪明的人,李夫人临死,就是她病重的时候,汉武帝几次去看望她,李夫人用被子盖着脸不让汉武帝看她的脸,汉武帝非常遗憾,几次想看李夫人不让他看,所以后来汉武帝一直非常怀念这个李夫人。后来有人问李夫人,为什么皇上来看你,你不让他看你的脸呢?她说我现在害病以后,我面容变化很大,如果皇上看到我这个脸,他对我的印象就全破坏了。如果他不看到我的脸,他脑子中间始终存在着我当年最美的那个样子,他在我死后就会对我的家族格外照顾,所以我绝不能让他看到我临死的惨状。

李夫人做得很高明,所以李夫人死以后汉武帝一直很怀念。李夫人生这个儿子就是昌邑王,这是汉武帝按他的六个儿子中间排序第五的儿子。昌邑王他的母亲是李夫人,而李夫人有两个哥哥,都因为她这个妹妹得到宠幸了,一个是贰师将军李广利,这是汉武帝三员对匈作战的大将,卫青、霍去病和李广利三个人。卫青、霍去病虽然是外戚,但是都有军事奇才。

李广利也有外戚的身份,但是李广利完全是个庸才,不具备卫青、霍去病那种军事天才。所以李广利在一次出征的时候,这一年是征和三年,因为这时候匈奴入侵,汉武帝就派李广利出兵。李广利在出兵的时候和丞相,就是我们上集讲到的丞相刘屈髦,两个人有一番对话。这牵扯到什么关系呢?首先我们应当说明,贰师将军李广利跟丞相刘屈髦两个人是儿女亲家,他俩的关系非常近,是亲家。

而昌邑王呢,是李广利妹妹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外甥,是他的亲外甥。所以李广利在出兵的时候,丞相来给他送行,他就跟丞相说你想办法做工作,让昌邑王继位做太子。昌邑王一继位做太子,李广利就是未来的皇上的舅舅,那么刘屈髦跟李广利是儿女亲家,也是个受益者,两个人就密谋了,说了一番话。但是事情做得不机密,这个话被人听到了,马上报给了汉武帝。大臣们在私下里议论立谁为君主,在封建社会这是谋逆之罪,是杀头罪,所以事情一发作,那么汉武帝立即就把丞相刘屈髦给抓了。

抓了刘屈髦以后一审查,刘屈髦的妻子还有巫蛊,那这事情就更大了,所以丞相刘屈髦和他的妻子,包括他家人全被杀了。杀过以后又牵扯到李广利,结果把李广利的妻子、孩子也全杀了。而杀李广利的家属的时候,李广利还带兵在外面,结果李广利听说自己的妻子、孩子被杀,他想急于立功来求得宠幸。结果他贸然进兵加上内讧,李广利兵败投降,李广利算是投降匈奴了。

这件事情结束以后,昌邑王淘汰出局,绝对不可能再立昌邑王了。你想想昌邑王的母亲是早死了,他舅舅投降匈奴了,昌邑王绝对不可能再立了,第一个儿子被淘汰。第二个被淘汰的是燕王,燕王叫做自取其辱。老大,太子死了,老二死了,排行第三的是燕王,所以燕王就想着怎么轮也该轮着我这一个年长的了,立嫡立长吗,我既是嫡又是长,他就想好事了。

他怎么办呢?他在后元元年就是汉武帝临死,汉武帝是后元二年死的,后元元年燕王突然间给皇帝写了封信,他说我要求到皇宫中间去做一个侍从,就是他不再做诸侯王,他要求进京在汉武帝身边做侍从。这个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什么意思?等着接班,你在外面没有机会等着接班啊。汉武帝一看,因为这个燕王汉武帝本来就觉得他不是一个做皇帝的料,这个人为非作歹,做的坏事太多了,要让他当了皇帝一定是暴君。

所以汉武帝把那个送信的使者给杀了,然后就查这个燕王的事,一查出来他还窝赃逃犯,汉武帝一怒之下不但没有让他进宫,把他臭骂了一顿还削了他几个县,你诸侯国有好几个县,削了好几个县。所以燕王是自取其辱,本来想进宫的,结果使者也杀了,县也被削了,地也被削了,还被臭骂了一顿,完了,第二个皇子又淘汰出局了。第三个是广陵王,广陵王比燕王还要坏,平时干尽了坏事。

但是汉武帝对这个不孝之子不想杀,而广陵王也觉得自己当太子没戏,所以他就自动放弃了,不再去争了,这个也出局了。这样一来只剩下第六个皇子了,也就是汉武帝晚年得的这个皇子,这个皇子他的得到有一个离奇的故事,就是钩弋夫人的故事。汉武帝晚年走到一个地方,有人告诉他这个地方有一个奇女子,然后他就把这个奇女子找过来,这个女孩从生下来一直到汉武帝召见她,这个女孩的手就是弯着,不会伸开,然后汉武帝一掰,她的手就伸开了,所以汉武帝立即被她的美貌所倾倒。这个时候汉武帝多大了?汉武帝是六十一岁,碰到这个十几岁的少女,一下子就爱上她了,就把她娶了。结果汉武帝六十一岁娶了这个十几岁的钩弋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就是钩弋子。汉武帝很喜欢这个儿子,汉武帝就觉得他这个儿子很好,剩余的四个儿子中间就这个儿子好,他想立这个儿子,他觉得这个儿子身材魁梧,很聪明,心里头特别喜欢他,想立他。但是多大呢?这个儿子太小了,七岁。

在汉武帝的几个儿子中,幼子刘弗陵深得汉武帝的喜爱,可以说立他为太子没有任何悬念。但是一个柔弱的肩膀怎能堪负国家的重任,历史上不乏有少主执政,大权旁落的例子。而汉武帝已经一天天接近生命的终点,容他思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江山更好地延续呢?

汉武帝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是一年不如一年啊,人到老的时候大概有这么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一年不如一年,第二个阶段叫一月不如一月,最后一个阶段叫一天不如一天,这个是很可怕的。和我同龄人的大概都有这个体会,我们现在还是一年不如一年。汉武帝晚年就有这种感觉了,找到感觉他就觉得赶快立,但是立这个儿子必须得找一个辅佐他的人,所以他就在他身边大臣中间选。选来选去他相中了一个人,这个人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叫霍光,这个霍光从十几岁就在汉武帝身边服侍他,跟着汉武帝二十多年。

我们可以算一下,十几岁跟着汉武帝,跟了他二十多年,这个年龄应该在四十岁左右。霍光这个人二十多年在汉武帝身边没有说过一句错话,没有办过一件不妥当的事儿,这个太不容易了。所以汉武帝就看中他了,因为他觉得霍光这个人极其谨慎,他最谨慎的这一点,汉武帝就看中了这一点。所以呢,汉武帝就要想,我要想个办法怎么样来立这个儿子。他想立他这个少子刘弗陵,就让霍光作为他的顾命大臣。他怎么做呢?他先画了一幅画送给霍光,这个画画的什么呢?画的是周公背着成王朝见诸侯。周公背成王的故事源自周朝,就是周武王死的时候,他的儿子周成王年龄很小,他就委托他的弟弟,就是所谓的周公来辅佐他的幼子。这个周公就背着他的侄子来替他执掌朝政,朝见诸侯。所以画了一幅图送给霍光,这个图一送给霍光,其实霍光心里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但霍光还装作不了解。

结果到了汉武帝的后元二年的春天,汉武帝病重,汉武帝是个很敏感的人,就是在他临死前两天他下诏,他把霍光这些人叫到身边,他已经病得很重了。霍光就跪在汉武帝的床前哭着对汉武帝说,陛下万一有不测之事,立谁为太子?汉武帝说这还用我说吗?立我的小儿子刘弗陵,你来做周公辅佐他。然后汉武帝当天就下诏,立少子刘弗陵为太子,立了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立了四个顾命大臣。汉武帝为了立他这个小儿子,他还做了一件让我们今天看来非常残忍的事情,就是杀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

因为他立他这个小儿子,他小儿子八岁,钩弋夫人多大呢?二十多岁。汉武帝有一天就借着个机会厉声地呵斥、责备钩弋夫人,钩弋夫人吓得把那个首饰也去了,跪到地下求饶,汉武帝不依不饶,立即让武士把她拖走。钩弋夫人走的时候很凄惨,一边被拖着一边还不断地回着头看汉武帝,希望汉武帝能够饶恕她。汉武帝是高声喊着,你必须死,最后把钩弋夫人拖下去立即处死。这个事情过后很多人不理解,很多人不理解这个事情。

所以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汉武帝就问他身边的侍从,说你们怎么看这件事情呢?他身边的侍从们就壮了壮胆子说了,马上要立她的儿子了,为什么杀他母亲?汉武帝说你们这些人是俗人,你们不懂。看看我们古代的历史,有多少国家的内乱是怎么产生的呢?都是因为主少母壮,皇帝很小,母亲很大。如果立了八岁的钩弋子,立为皇帝的话,他的皇太后才二十多岁,要一个二十多岁的皇太后守寡终生有悖人性,她也守不住,必定会产生淫乱之事。按我们今天说法,等于是要给汉武帝带个什么帽子,这是汉武帝不能容忍的,所以汉武帝说一定要杀掉她,不能让她存在。而且汉武帝还下了一道命令,所有为他生过孩子,无论是生儿子,生女儿的,所有为他生过的嫔妃一律处死。

我们今天看汉武帝这件事情,确实做得很残忍。在这件事情以后,他后面还隐藏了一个汉武帝没有说得出口的理由,为什么要杀钩弋夫人,其实汉武帝只说了一个理由,怕年轻的皇太后出现绯闻,这是他说的一个理由。还有一个原因是汉武帝没有说出来的,因为霍光作为首席顾命大臣,他再稳健,再有能力,他也是个臣,他是一个臣子,而钩弋夫人如果活着,她再年轻她也是皇太后。如果说钩弋夫人跟霍光相比的话,一个是君,一个是臣,霍光的执政的权力、执政的能力会大打折扣。为了让霍光能够行使自己顾命的权力,不能让钩弋夫人存在。

因为钩弋夫人存在有两种可能性,第一,钩弋夫人干政,假如太后干政,那么钩弋夫人就可能成为霍光的政敌,钩弋夫人如果将来跟霍光两个人干上了,你说霍光怎么去辅政?所以除掉钩弋夫人等于提前扫清了霍光顾政行使权力的一道障碍,这是汉武帝说不出口的一个理由。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钩弋夫人不干政,钩弋夫人假如说她不去干政怎么办呢?那些反对霍光的大臣就会跑到皇太后那儿去,打着皇太后的旗号,就会在皇太后的身边结成一个反霍光的政治中心。

为了避免这种乱政的情况出现,必须要保证一个中心,所以汉武帝在这之前提前处理掉钩弋夫人。我们这样讲汉武帝在处理这个问题中间,确实有他有道理的一面。但是反过来我们替钩弋夫人想,太亏了,二十多岁,儿子要当皇帝了自己就得死,太残忍。没有办法,但这也是历史中间很难处理的一些事情,就这些事情是非常难处理的。作为汉武帝来说,他当时没有一个健全的政治制度能够保证他的政权平稳过渡,所以他不得不采取这种非常残忍的做法。而且这个做法去母存子,这种做法汉武帝发明以后,后来好多皇帝所效法,后来人们都仿照这个办法去做,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到了魏晋南北朝才把这种不合理的、残忍的、极不人道的制度给废除。

所以汉武帝在解决储君之位这个问题上,他也是费了很多脑子,最终算是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他死了,政权平稳地过渡到了八岁的儿子手里面,他的儿子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汉昭帝。这样一来汉武帝就走完了他七十年的人生,所以汉武帝死后,人们对汉武帝的评价就很不一致,有人说他是暴君,有人说他是明君;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所以对汉武帝的评价一直到今天没有一个定论,东说东的,西说西的,甚至意见是完全相左的。

相关内容

浅析汉昭帝刘弗陵 汉昭帝是不是汉武帝儿子> 汉武帝刘彻简介 汉武帝刘彻和刘邦是什么关系> 汉武帝最重要的女人之钩弋夫人 刘弗陵的生母> 汉武帝刘彻长子刘据是怎么死的?> 汉武帝一场噩梦引发的血案 巫蛊之祸致太子被> 汉武帝为何传位年仅8岁的刘弗陵?刘弗陵继位> 一代雄主汉武帝 刘彻是历史上成功的两面派>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