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乾隆
目录
位置:主页 > 历史故事 > 乾隆 >

乾隆扩建太庙大殿真相 主体结构无改变 只是修缮

位于天安门东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旧称太庙,是皇室供奉祖宗牌位、年节大典、祭祀先人的地方。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曾到太庙祭祖135次,留下许多传说。有一种传说称:太庙享殿已经供奉了清朝9位皇帝牌位,乾隆为使自己去世后能入祭太庙,将太庙的享殿从9间扩建为11间,事实真是如此吗?

始建于公元1420年的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太庙位于天安门东侧,西侧是社稷坛(今中山公园)。这种对称布局标准地反映了《周礼·考工记》关于古代王城“左祖右社”的建筑规制。

太庙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祭祖建筑群。主要有牺牲所、神厨、神库、井亭、燎炉、配殿等。最为重要的是大戟门和三重殿堂。即享殿、寝殿、祧庙。俗称大殿、二殿和三殿。

清朝乾隆皇帝和太庙渊源颇多,他对祭祀祖先非常重视。据统计,乾隆在位期间亲到或派遣官员到太庙祭祖达135次之多。乾隆在太庙留下了很多足迹,也留下了许多传说。有一种传说称,乾隆将太庙大殿从9间扩大为11间。据说太庙享殿已经供奉了9位皇帝的牌位,乾隆为了使自己去世后能入祭太庙,将太庙的9间享殿扩建为11间。乾隆死后,嘉庆皇帝(颙琰)为他举行了牌位入庙典礼。这个传说好像证据确凿,许多人信以为真。其实,这种误解是对太庙祭祖的规矩不了解所致。

隔代祖宗牌位转存石函中

中国古代宗庙祭祖有着悠久的历史,到周代形成定制后一直沿用。太庙就是天子祭祖的场所,诸侯王祭祖的地方只能叫宗庙,而不能称太庙。后人所祭祀的对象是祖先的灵位,为木质加工牌位。周朝规定天子九庙,后来演化为一个庙堂中供奉九位祖先的牌位。若超过九代,就把隔代的祖宗牌位转到祧庙的石函中保存,称“祧迁制度”。其原理和做法很复杂,简言之是把隔了几代的祖宗牌位迁入远祖之庙,保留始祖和近祖的牌位,使寝殿祖先牌位的数量保持恒定,这就解决了所谓“没有空余位置”的问题。被“祧迁”的祖先牌位,在年终大祭或五年的缔祭都要请出来,按顺序排列到大殿进行祭祀,也不会被冷落遗忘。清代康熙皇帝曾经宣称太庙祖先永不祧迁,但清朝还没有遇到祧迁问题就灭亡了。所以,不可能在乾隆时期遇到“没有空余房间”的问题。

太庙大殿不存放祖先牌位

所谓乾隆年间太庙9位神主已经占满了太庙9间大殿,没有预留乾隆位置,所以乾隆要扩建为11间大殿,以便摆放自己的牌位,这个说法本身就不准确。因为太庙大殿是举行祭祖大典的地方,并不是平日存放祖先牌位的地方。祖先的牌位平日是供奉在寝殿。

乾隆之前仅5位先皇

假使太庙寝殿遇到了这个问题,太庙寝殿面阔是9间。如果说乾隆时期9位先皇的牌位已经占满了寝殿九间,没有了乾隆的位置,也是不对的。算上前四代肇祖、兴祖、显祖和景祖等远祖,再加上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正好九位,这当是乾隆在太庙没有位置的传说的根源所在。但事实上是,太庙早在明弘治四年(1491年)就兴建了供奉远祖的祧庙,即俗称的三殿。清代完全继承了明代太庙的规矩,前四代远祖应在祧庙供奉,所以在乾隆的前面只有5位先王,即使是9间也还有4间空位。

根据“昭穆制度”牌位再多也能摆放

另外,即使先祖的牌位平日供奉在寝殿,也不是按照面阔简单地分为九间,而是采用“夹室制度”,即分为十五个夹室(亦称寝宫)。大殿(享殿)平日不供奉祖先的牌位,只是在祭祖大典的时候才把牌位请到享殿。

上古时代宗庙排列,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右方,称穆。昭穆用来区分父子。按照“昭穆制度”,排列在正面和左右两边的供桌上进行祭祀,牌位的数量比较多也都能摆放得下。事实上,乾隆以后还有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6个皇帝,从努尔哈赤算起共计12个皇帝,皇帝牌位均进入太庙供奉。如按照“太庙9间乾隆没地儿放牌位”和“永不祧迁”的说法,即使是11间也放不开。

此外,乾隆钦定皇帝二十五宝印玺,其象征意义是清朝能够向东周一样传承25代,在他八十六岁时写的《匣衍记》里阐述了他的用意:“定宝数之时,密用姬周故事,默祷上苍,祈我国家若得仰蒙慈佑,历二十五代以长”,“我大清得享二十有五之数”。二十五源自《周易大衍》“天数二十有五”的典意。可见,乾隆非常明智,按他老人家的理想,希望清朝传承25代,超过更好。倘若他的理想能够实现,列祖列宗众多,太庙11间就更是不够用啦!乾隆“9间改11间”不就是白忙活了吗?

享殿主体木架结构无改变

根据古建专家对太庙享殿大木结构的全面测绘和考察得出的结论,无论构架类型、构建的材质、用材的等级,还是彩画形式,都表现出典型的明代特征,表明享殿主体的木架结构没有被改变。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太庙所采用的金丝楠木大柱,到清代已经开采殆尽,乾隆时根本没有原料可供扩建太庙这样规模浩大的宫殿建筑了。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乾隆没有扩建太庙享殿,只是进行了修缮。那么,为什么会出现9间改11间的说法呢?其实很简单,这是不同的统计方法造成的误解,明朝的说法面阔九间,是忽略了两旁的两个小间,清朝的说法面阔11间,是以柱子为准,加一根柱子就加一间,不管间量大小。至此,清朝乾隆皇帝扩建太庙享殿,将9间改11间的说法,当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相关内容

学者对乾隆的评价:如何全面客观评价乾隆皇帝> 揭秘:历史上乾隆皇帝唯一爱过的女人是何许人> 福康安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福康安与乾隆的关> 乾隆下江南并非为游山玩水:了解水患 兴修水> 历代文人为何编造乾隆身世?乾隆皇帝的生母之> 乾隆生母的三种雷人说法:乾隆帝出生地在哪?> 香妃是怎么死的?乾隆皇帝的香妃到底是谁?>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