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孙权
目录
位置:主页 > 历史故事 > 孙权 >

孙权火烧张昭家门 对东吴开国功臣的温和与强硬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三国时期孙吴重臣。

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

赤壁之战时,张昭持主降论。孙权代理车骑将军时,以张昭为军师。后拜绥远将军,封由拳侯。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张昭,先后用孙邵、顾雍。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还官位及所统领部属,改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晚年时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今皆佚失。嘉禾五年(236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谥号文 。

张昭善隶书,其作品无存。唐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东吴的人才队伍是梯队型的——一茬接一茬

东吴人才群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构层次比较分明,按时间先后顺序,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以张昭、周瑜为代表的开国功臣。这一梯队的成员大都是追随孙坚、孙策父子开创东吴基业的有功之臣。开国功臣大都披荆斩棘、攻城略地、九死一生、功勋卓著,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三有”——有能力、有功劳、有脾气,很不好对付。比如说,文臣中地位最高的张昭,孙策对他都“待之以师友之礼”。张昭的特点是“容貌以矜严,有威风”,“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完全是一副国之柱石、高山仰止的作派,所以孙权经常说:“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既使是对比较温和的顾雍,孙权也很顾忌,每次宴会时,孙权总是说“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对于这些功勋元老,孙权的策略是充分尊重、极力拉拢,“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

19岁的孙权即位之初,之所以能够顺利主政,周瑜功不可没。时年26岁的周瑜不但打仗非常勇猛(史载他与曹仁作战时,“瑜亲跨马掠阵,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带着重伤“案行军营,激扬吏士”),而且对孙氏兄弟非常忠心。《江表传》记载,“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后权称尊号,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对孙权也给予了莫大的支持,并立下汗马功劳——可惜周瑜这样又能打,又忠心的股肱之臣英年早逝,赤壁之战后两年,36岁就病死了。

孙权稳住政局之后,对张昭等勋旧又打又拉,软硬兼施,除了温和的一面之外,也有强硬的一面。比如说,赤壁之战后百官朝会时,孙权曾当众羞辱张昭,说:“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昭大惭,伏地流汗。当然,张昭也不是好惹的,把他逼急了也会激烈反击。在对辽东公孙渊的外交政策问题上,孙权与张昭政见不和,发生了激烈争执,孙权怒不可遏,拔刀相向。张昭也还以颜色,“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后来实践证明孙权的辽东政策错误后,“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权烧其门,欲以恐之,昭更闭户。权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昭不得己,然后朝会”。——在这场闹剧中,君臣打了个平手。

相关内容

为何罗贯中将孙权的“草船借箭”嫁接给诸葛亮> 恩将仇报 孙策让位孙权70年后自己子孙反被诛> 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为何能成为曹刘外第三级> 三国孙权之母吴凤熙“武烈夫人”悲惨的一生> 让关羽走投无路的陆逊 最后被主公孙权逼死?> 三国演义之中最受欢迎的两个兄弟:孙策和孙权> 揭秘:三国历史上曹丕为什么要给孙权封王?>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