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魏征
目录
位置:主页 > 历史故事 > 魏征 >

一代铮臣魏征的为官之道 不做忠臣做良臣

忠臣,《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忠于君主的官吏”。或者可以展开来说,忠臣就是以君主的利益为最大利益,为了维护君主的最大利益不惜遭致杀身之祸而冒犯君主的官吏。中国封建体制绵延两千多年,在儒家“君臣父子”的礼教观念束缚下,我们的传统意识里已经有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忠臣情结,那就是对忠臣的顶礼膜拜。然而,忠臣并不等于良臣,因为忠臣所做的事,不一定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有利,甚至对君主有利。魏征,这位为“贞观之治”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在历史上已经有了那么多忠臣榜样的情况下,身为朝廷上的一名高级官吏,提出了“不做忠臣做良臣”这般石破天惊的见解。魏征在回答唐太宗李世民什么是忠臣、什么是良臣的问题时说:稷、契、咎陶这些人是良臣,龙逢、比干这些人是忠臣。能让自己获得美名,辅助君主获得尊贵的声誉,子孙相传,福禄无疆的臣子就是良臣;自身遭受杀身之祸,又陷君主背上杀戮忠臣的恶名,使小家和国家都遭受损失只留下空名的臣子就是忠臣。纵观魏征的一生,他确实如己所言,不做忠臣,而是一位十分称职的良臣。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有一些理念是很有意思的,诸如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劝告,也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的训诫。在这里,“良臣”和“忠臣”显然不能互换,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内涵。能择主而事的臣子,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能否施展自己的才华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为目的;不事二主的忠臣,则是以主子为中心,至于主子的作为是否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百姓,最多也只是忠臣在效忠主子前提之下的考虑。魏征,就是一个把社会、把百姓置于人君之上的良臣。在他的早期政治生涯中,不仅事过多主,而且对每位主人都恪尽职守、态度从容。

魏征,字玄成,公元580年出生于钜鹿曲城(今河北巨鹿)一个低层官员家庭。他的父亲叫魏长贤,任过北齐朝屯留的县令。魏征小时,家道中落,但贫困的生活并未给他造成不良的影响,相反,他落拓不羁,胸怀大志,宁愿出家当道士,也不愿从事普通的谋生之业。他极喜读书,眼见着天下渐乱,因此特别专注于如何经营天下的学说。

隋炀帝大业末年,天下群雄纷起。时任武阳郡丞的元宝藏,起兵响应夺取了瓦岗军领导权的李密,征召魏征为书记官,这样,魏征也就参加了瓦岗军。李密在隋时做过官,是因不满意所当的宿卫侍从这一职务,称病自免,闭门读书,之后参加瓦岗起义军的。他每次见元宝藏给他的报告,都赞不绝口,一打听,全是魏征写的,于是就将魏征召到了身边,魏征也就从元宝藏的手下变成了李密的手下。魏征到了李密手下后,即向李密提出了10条建议,然而,李密虽然认为这些建议新奇却未能加以实际运用。后来,被李密打败了的隋军将领王世充卷土重来,在洛口一带攻打李密。因才打败过王世充,李密军上上下下都不把王世充放在眼里。魏征分析了敌我情况,但因职位低,只能向李密的长史郑颋建议道:魏公(李密)虽然很快取得了胜利,但骁将锐卒死伤过多;军中府库空虚,对有功的将士又未给予赏赐,战士们求战的心情并不积极。从我军目前这两方面的情况来看,是难以抵挡王世充的。因此,我军正确的应敌之策,是深沟高垒,跟敌人打持久战。要不了十天半月,敌人粮尽,只能退兵,那时我军乘机追击,必胜无疑。况且东都已无粮食,王世充走投无路,此番来攻是下了决死一战之心的。穷寇难以争锋,请转告李密将军不要贸然与之交战。不料郑颋对魏征这一建议竟然嗤之以鼻,说道:你的这一建议,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魏征想不到会遭此当头一棒,愤怒地说道:这是打败敌人的奇谋深策,哪里是什么老生常谈?说罢,拂袖而去。而这一战,未听魏征建议的李密果然大败。

李密兵败,转投唐高祖李渊。魏征服务的对象,也就从李密变成了唐王朝的统治者。魏征到了李渊手下后,却很久都没有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于是毛遂自荐,请求到山东黎阳去招降尚未归顺的瓦岗军殘部。李渊同意了魏征的请求,并给了他一个秘书丞的衔头。当时,李密的旧部徐世勣还拥有不少人马,控制了东抵海滨、南临江淮、西至汝州、北达魏郡的广大地区。魏征来到梨阳,首先致书徐世勣,帮助他分析了形势,指出瓦岗军处于兵家必争之地,王世充东略之心不死,窦建德南谋之力待举,徐世勣孤立无援,必不能持久。魏征又分析了天下大势,指出天下必将为李渊所有,徐世勣只有尽早归顺,才可保平安富贵。这封信写得逻辑缜密,文情并茂。徐世勣得信,即率队归顺了李氏王朝。徐世勣后来被李渊赐姓李,其所部成了李氏争夺天下的劲旅,为李氏最终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征在这次招降中,兵不血刃就收了不少瓦岗旧部,展示了他过人的才华。

619年,隋末起义于河北、已自立为夏王的窦建德于聊城一举歼灭宇文化及所率军队,随后又大败唐军,攻陷梨阳,俘获魏征,魏征又成了窦建德的部下。窦建德得魏征,也十分赏识他的才干,但赏识不等于重用,窦建德只给了魏征一个起居舍人的官当,专门负责记录窦建德的言语行迹,真是大材小用了。魏征在窦建德手下一呆就是两年。两年之后,秦王李世民率军与王世充和窦建德的联合军团决战,先大败窦建德于虎牢关,后又迫使王世充投降,占领洛阳,取得东方战场的决定性胜利。窦建德兵败,身在窦营的魏征趁机劝说窦建德的洛州守将唐旦,一同投降了唐朝。

魏征在窦建德手下呆了两年之久,现又重新降唐,若以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即使不给戴上“叛变投敌”之类的帽子,至少也要划进立场不坚定之流,给予一定的惩处,不会再用;即便因有一技之长再用,也会在档案上注明,属于控制使用之列,不能参与决策和机要之类工作。李渊大度,没有惩处魏征,但也没有大度到重用魏征。倒是太子李建成慕魏征之名,将其召进太子府,任为太子洗马。太子洗马是一个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从级别上看,不低,是从五品上,而且虽是太子属官,但属老师之类,很受礼遇的。魏征到了李建成手下,也就一门心思为太子办事。他看到李建成和唐王李世民在争夺最高权力上的明争暗斗,特别是看到李世民的功劳和影响一天天大起来,很为太子担心。窦建德部将刘黑闼拥兵南下,魏征感到太子建立功勋的机会来临了,就对李建成建议:有人说您只是以年长而位居东宫,无大功而要四海臣服。现刘黑闼残兵散众南下,此时击之,势必如摧枯拉朽。请您亲率大军讨伐,获取功名,并以此结识山东豪杰。李建成接受了魏征的建议。当时刘黑闼军士气甚锐,如立即交战很难取胜。魏征又建议李建成不要急于同刘黑闼军正面交锋,而应先发动政治攻势。魏征说:上次击败刘黑闼,俘获的将领皆被处死,他们的妻子儿女也都成了阶下囚。后来虽有诏书赦其余党之罪,却无人再敢相信我们。现在释放全部被囚禁的俘虏,安抚宣赦后遣送回去,我们就可以坐视敌军离散了。李建成采纳了魏征的建议。果然不出魏征所料,刘黑闼军粮草用尽,军心大乱,士卒多有逃亡,李建成大胜。大败刘黑闼这一役充分显示了魏征的政治军事才能。后来,魏征又多次建议李建成早作准备,甚至应对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可惜李建成对魏征的这些建议犹豫不决。而李世民毕竟不是等闲之辈,不等李建成先下手,他就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让李建成成了刀下之鬼,魏征则被李世民俘获。

李世民捉到魏征后,问他: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并摆出了一副要杀他的样子。我们不知道假如魏征此时被吓得痛哭流涕,或跪地求饶,李世民又将会如何对待他。但此时被抓的魏征却态度从容,不卑不亢,很冷静地回答李世民说:太子若听从我的建议,哪里会遭受今天的横祸。李世民惜才如命,早就听说过魏征的大名,一见面临死刑威胁的魏征能如此从容,便放了他,并收为手下,给他封了一个詹事主簿的官。于是,魏征又成了李世民的部下。李世民虽然用了魏征,但一开始也并不重用,从詹事主簿这一级别就可以看得出来。唐制,詹事主簿只一个从七品上,很低级的。

纵观魏征早期的政治生涯,可见魏征一直是实践着他“良臣择主而事”、事天下不事一人、做良臣不做忠臣的政治理念的。也正因为魏征有着这样豁达的政治理念,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才留下了魏征这么一颗闪亮的明星。

唐太宗李世民创下了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因素之一,是他有“三镜”,即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以人为镜,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为镜的。魏征去世后,李世民悲叹道:从此我就少了一镜了,可见,李世民之“人镜”,是特指的魏征。魏征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鲜明的足迹,有史家评论说:魏征最大的政绩,就在于对唐太宗的犯颜直谏。魏征能对唐太宗犯颜直谏,就因为他以“国士”自居,以事天下高于事一人。

相关内容

堂堂大唐皇帝李世民为什么还怕言官魏征?> 揭秘魏征的官场之路 靠骂老板闯出一条晋升捷> 魏征做了什么?竟然让唐太宗亲自砸了他墓碑> 李世民与魏征:李世民为何要砸毁魏征墓碑?> 揭秘:在西游记中魏征梦斩泾河龙王背后的大阴> 魏征为什么和唐太宗说只做良臣不愿做忠臣?> 一世君臣?魏征死后唐太宗做好多对不起他的事>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