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武则天
目录
位置:主页 > 历史故事 > 武则天 >

揭秘:武则天无论如何折腾 都未影响盛唐的大势

武则天革掉了李家王朝的命,硬生生地在唐史中间夹入了一段周朝代,身处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强大的惯性之下,女皇无论如何折腾,都未能影响盛唐的大势。

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后世将这段历史称之为“盛唐”。这其中,唐高宗“萧规曹随”的永徽之治延续着贞观之治的荣光,而荒唐的唐中宗及消极的唐睿宗毕竟祚运过短,他们对历史的影响不大,独有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对历史的折腾动静颇大,她甚至革掉了李家王朝的命,硬生生地在唐史中间夹入了一段周朝代。但这些举动并未影响盛唐的大势,某种程度上,武则天在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间成为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使盛唐的基业能够延续下去。

武则天的人格特征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成为女官才人,至二十岁唐太宗身死入感业寺为尼,这段生活是极其黯淡的。她的余生许是会伴着青灯古佛聊逝光阴而已,她当初入宫时的壮语“见天子庸知非福”看来真正要“非福”了。孰料咸鱼也能翻身,新皇帝早与她暗生情愫,未几被召回宫中成为侍寝的昭仪,她的肚子也很争气,接连给皇帝诞下了四男二女。更为重要的是,她在此期间成为了大唐皇后,然后和皇帝联手杀掉长孙无忌等重臣,从此参与朝政与皇帝并称“二圣”,及至唐高宗死后,她干脆废掉儿子的皇帝之位,定国号为“大周”,自己当了皇帝。

这样一个不世出的人物,考察其人生轨迹,她的人格特征是这样的:她的相貌美丽且举止优雅,有文史的才学根底又聪明多计,早年生活经历的衔怨衔恨使她变得早熟和忍耻、能权变,对自己人生旺盛的企图心使她向具有支配、自主、暴力的性格倾斜,最终形成威权人格。

这样的威权人格使她的人生轨迹变得脉络清晰,在她的思想中,儒家道德及社会规范处于从属地位,为了取得权力,她可以忍辱屈身,将一切能利用的东西用作武器,这其中就包括亲情,所有危及权力道路的障碍务必清除,其中也包括儿孙;一旦取得权力,就以掌握生死大权之手来维系政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武则天威权人格延伸出的政权治理方式,与儒家理想治国方法是背道而驰的。唐太宗践行了儒家治国学说,由此形成了光照后世的贞观之治,他的治国理念和方略被后人编入《贞观政要》一书中。从书中可以看到,唐太宗所以成为“千古一帝”,恰恰是自觉对君主的威权人格进行诸多的限制。现在武则天取得了政权,可以肆意地渲染自己的威权人格,使国家的大政方针都打上自己强烈的烙印,若以唐太宗来参照,这种威权人格是对国家有害的。

武则天治下的弊政

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武则天与丈夫联手杀掉了长孙无忌等重臣,从此政归中宫,武则天开始参决朝政。以此为标志直到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的“神龙政变”,武则天手绾朝廷权柄近五十年之久。

在她的治下,高层政治和政风应当是相当败坏的。为了取得权力,武则天以不断地清除权力道路上的障碍为要,诛杀长孙无忌等权臣是唐高宗赞许的,但是此后动辄罗织罪名清洗大臣,甚至两任太子皆不得善终,则是武则天刻意为之的;当她拿到权柄,为了巩固政权,不惜广开告密之风,用酷吏政治来御国,遂使宗室人员及异己者尽遭屠戮,恐怖政治一统天下;及至她成为皇帝、权位得到巩固后,又大肆任用自己的武家子侄和男宠,官员需要奉承他们方为进身的捷径,遂使阿谀之风流毒天下。如此败坏的政风,与贞观之治的方略是背道而驰的,对清明政治而言无疑是戕害的利斧。

于是,唐太宗时代刻意营造的“君臣一体”政风荡然无存,“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君臣之间成了真正的依附关系,群臣皆在揣测皇帝所好以迎之,接近女皇的男宠就成为一条终南捷径。有一个故事称,大臣宋璟因为呼男宠张易之为“张卿”,顿时引起其他大臣的当面质问“奈何呼五郎为卿?”,在这些马屁官员看来,呼人为“郎”有亲近尊敬之意,以“卿”呼之实为不敬;而男宠张昌宗被人谀为“面似莲花”,一个谀媚大臣杨再思道:“人言六郎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其阿谀如此,令人不忍卒读;再如写有佳句“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的诗人宋之问,一直厚着脸皮想努力成为武则天的男宠,不料因为他有口臭被女皇所拒,只好转拍男宠张氏兄弟的马屁。在这种政治气候下,阿谀奉承、贪赃纳贿、失却儒家道德成为官场必备,如一剂毒药慢慢地侵蚀着本来健康的国体。

表现在国家财政开支上,女皇热衷于神道建设,她兴建佛寺、建造大佛、九鼎、十二肖神,多次进行封神、封禅活动,并且两造明堂,建设天枢,遂使国库空竭,甚至需要洛阳胡商和四夷君长来捐钱。君王如此,世上的奢侈及享乐之风日甚。

至于国防事宜,女皇依照自己的威权人格选择了与诸夷硬碰硬的方式,由此兵役屡兴。咸亨元年(公元670年),薛仁贵统兵10万往击吐蕃,大非川一战全军覆没;仪凤三年(公元678年),李敬玄统兵18万又被吐蕃打败;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又三败于吐蕃;从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到女皇下台,东突厥汗国在北部又复崛起,与唐朝有大小数十战。在女皇的执政生涯中,吐蕃和东突厥成为她最棘手的外交问题,她一味采取硬碰硬的方法,少有唐太宗的制衡和羁縻方略,由此败绩甚多,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老百姓不堪其扰,到了武则天晚年,人们为了逃避赋税和劳役,户口逃匿与欺隐的现象日重,由此开始威胁盛唐的柱石:均田令、租庸调法、府兵制。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到了唐玄宗时代,因为均田制的溃失,府兵制也就走到了尽头,客观上造成了安史之乱,此后的藩镇割据使盛唐成为历史。

盛唐的柱石形成非一日之功,而形成的柱石也不会瞬间崩塌,会有一个逐渐侵蚀的过程。女皇的统治慢慢开始侵蚀盛唐的肌体——奢侈营造花费与兵役损耗,使劳役日益沉重,社会也日益残破,由此官场乱象顿生、贪官日益得利,社会的公平正义渐散,则政权危矣。

盛唐成就了武则天

如上所述,女皇的弊政如此,但其治下的国家经济和人口仍处于上升的态势。武则天执政时期,粮食生产还算丰稔,由于赋役加重、社会失序,米价较之此前的贞观、永徽年代和此后的开元年代略有上升,显示当时有一定的通货贬值和膨胀,但不至于困窘。从人口增速来看,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有380万户,到了武则天被推翻的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有615万6千余户,人口3714万余人,比永徽元年增加了230万余户,每年增长率约为1.2%,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实为罕见的高速度。由此来看,武则天对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的增加,有着积极的贡献。

前面说过,武则天威权人格的治下是与儒家精神相悖的,不符合贞观之治的治国理念,她的治国理念和方式形成了弊政,并开始侵蚀盛唐健康的肌体。但从实际上看,她也同时延续了盛唐的国脉。除了中华帝国的躯体庞大,周边又无强敌,武则天的弊政尽管侵蚀了帝国的肌体,毕竟时日尚短、症状尚轻,尚未到达颠覆政权的地步,另外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武则天虽废唐建周,但国家的政治架构及各种国家大法没有改变(如均田令、租庸调法、府兵制和礼仪律令等),国家承继贞观之治和永徽之治的各种做法,依惯性前行。

比较而言,武则天的兴奋点在于如何取得权力和巩固权力,对于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治理方式如何,她绝无耐心重构。且唐朝行走到这里,唐太宗开创的治国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颠覆重建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顺应之还能收到民心。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武则天进号为天后,随即建言十二事,被视为武则天的政治纲领,其中有劝农桑薄赋税,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南北中尚禁浮巧,广言路杜谗口等内容,分明是贞观之治的延续,只是武则天心口不一未加实施,不过是她迷惑百姓的官样文章。但她如此煞费苦心,足证教化天下是当时人们的共识,她明面不能反对,甚至要被动地响应。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贞观新政的洪流推动着武则天时代前进,这种惯性成就了武则天的部分好名声。

第二,武则天大肆屠戮功臣及宗室人物甚至殃及者众,毕竟限于上层社会,不至于引起中下层社会动荡。且武则天善于以权术掌控天下,无人敢在其治下有觊觎之心,她于是用掌驭之力保持了政权的平稳,也就使天下保持安宁,这样就为崇尚太平的农耕社会提供了生产前提。

武则天大肆屠戮大臣和宗室,但天下事情需要人来做,靠武氏子弟及男宠来填补,水平及人数皆有限,于是,武则天将目光投向科举。为了体现公平武则天发明了糊名制;为了成为贡生的“座主”,武则天不辞辛苦逐个问答,于是,她为自己选拔出来了一些人才。她的这些举措,无意中将能才选出,甚至为唐玄宗的 “开元之治”储备了一些人才。

第三,武则天之后,她的儿子唐中宗和唐睿宗相继执政,可惜一个荒唐,一个消极,母子相比,武则天的威权人格和铁腕驭政使天下变得秩序井然。及至唐玄宗依贞观故事行事,人们以为他所废除的弊政主要是唐中宗及唐睿宗倡行的积习,与武则天关系不大。由此以来,上有贞观、永徽之治,下有开元之治,盛唐的脚步未曾止歇,武则天其实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功勋人物。

所以,还是盛唐本身成就了武则天的治理功业。

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个皇帝:秦始皇武则天上> 乾陵在哪?武则天是怎样为高宗李治选择陵地的> 揭秘:武则天为何舍不得杀“情敌”上官婉儿?> 武则天为什么叫武则天?她与李唐王室是什么关> 武则天宠幸男宠的荒唐事> 武则天与男宠奢靡的后宫生活> 武则天的初夜:用哭勾住李世民的心>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