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袁世凯
目录
位置:主页 > 历史故事 > 袁世凯 >

袁世凯称帝失败源于汉人只认同满族皇帝?

晚清变革,立宪与革命两党互不相让,立宪党正是看到大清皇帝有股凝聚各民族的魔力,才坚持走君主立宪之路。革命党则相反,打的招牌是“反清复明”旧旗号,正是当年流窜江南的叛逆会党玩剩下的东西。特别是在未来民国应该统治多大地盘上,革命党人更是捉襟见肘,完全不能自圆其说,比如革命党元老章太炎就说,打倒大清皇帝后中国的疆域面积就是明代的十八行省范围,这就意味着许多地方似乎都该隔离孤立出去,自生自灭,在那里生活的种族也不属于中国人民。这说法竟荒诞到,划定民国疆域时要退缩到明代狭小的范围内,要是拿到现在这纯属“汉奸”言论。所以革命党和立宪党吵起架来自然腰板不硬,处处理亏。绝不像后来史书上渲染得那般义正辞严,信心百倍。可以这样说,辛亥革命成功其实和革命党的“革命”论述到底是否合理没有太多关系,反而是其中那些过度情绪化的煽动反满言论,起着唤醒暴力神经的作用。

后来孙中山也感觉到了必须给推倒皇帝找到更多的理由,特别是一触及疆域整合这类敏感话题就特别需要兼容立宪派的说法,否则革命党会被彻底孤立,甚至成为历史罪人。比如他早期提出“五族共和”,晚年还受美国流行的“民族自觉”思潮的影响,后来又觉不妥,于是改口,就这样摇来摆去拿不定主意。直到新中国建立,才确立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格局。

在清朝,皇帝不仅是凝聚各民族的象征符号,还是维系道德教化的枢纽。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宗教”,所以也无教会与皇家争权夺利的纷争嚣嚷。中国的“教”并非宗教的意思,而是“教化”的滋润养育,中国的“政教关系”指的是用道德教化襄助政治的运行。这点与西方教权老是和皇权较劲打架,互争地盘非常不同。教化工作人员的培养主要靠科举制度的选拔,把管理人材一层层相对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地点,所以我曾经说过,考试只是科举的一个形式,研习八股文是个手段,不是科举的核心内涵,科举不但在分配管理人材方面有独到之处,而且照顾到各地区的名额均衡,有那么点代议制的味道,相对做到了地区公平,所以以往大批参与科举制的人都把眼睛盯在八股文戕害活人智力上,连篇累牍地大做文章,就完全批不到点子上。清朝皇帝推崇“敬天法祖”,以孝治天下,关键就是能通过科举制为中央和地方配置人才,在基层依赖宗族士绅播导教化。“皇位”就成为一个承上启下的枢纽。

晚清新政时舆论界一片骂倒科举制的呼声,好像无论立宪还是革命,科举都是个必须清除的障碍。结果,科举制一废,皇权的合法性也就存疑,以后如推倒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一发不可收拾,皇帝要想赖在位子上已不可能。本文不是给皇权作辩护,而是想反思它作为维系政教关系的符号作用到底有多大?换个角度说,晚清改革就如下棋,皇帝急着在形式上废除科举是最大的败着。科举既废,教化人材配置系统随之崩解,学堂只训练技术人材,不训练教化人材,宗族教育本与科举相连,科举乃是培养基层士绅之所,不参加科考,士绅制度自然瓦解,这使得“政治”缺少“教化”的扶翼,玩政治的人日益功利,满脑门子争权夺利的念头,晚清的管理系统就象缺胳膊断腿的伤鸟,再也无力腾飞。立宪人材的训练同样缺乏总体构思,全靠临时拼凑。科举进阶是有道德考量在里面,一旦废除,立宪运动缺少道德教化的支持,全凭关系门路,各显其能,于是贿选横行,一片狼藉。怪不得有人大骂民初政坛龌龊横行,比晚清还不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皇帝给自己掘好了坟墓。

皇权一旦倒塌就宣告了皇朝体制正统性崩毁,如一串玉珠滚散一地,无法收拾,一切试图恢复帝制的尝试自然是逆潮流而动,不得善终。袁世凯逼清帝退位,洋洋自得,自以为最有承继清朝大统资格,其实他的汉人身份就不具当年满人皇帝统合各族群的符号性。加上军事强人当道,政教体系瓦解,都无法使他顺利塑造起自己的象征权威,只能在一片谩骂声中郁郁而终。袁氏称帝在一个普通汉人士绅的眼里都是不耻的事情,山西乡绅刘大鹏在日记中有一段描写说他做梦袁世凯称帝,在山西崇修书院升堂,刘大鹏被迫随着身著朝服的官员拜舞,觉得羞耻之极,欲死不能,当袁氏秉笔书写他的名字准备封赠官职时猛然梦醒。刘大鹏赞成复辟,却主张宣统复位,袁氏当他的臣子才符合君臣之义,可见一般汉人心目中,满人当皇帝仍具有无可争议的合法性,其中也暗含着对皇帝凝聚多民族符号作用的认可。可见,皇帝作为一个模糊的影像,在当时人的心里还是遗留着很长的影子。

相关内容

袁世凯临死前怨恨的是谁 连呼“是他害了我”> 袁世凯为何如此迷信 为取天下扒掉了祖坟围墙> 袁世凯称帝花多少钱 龙袍60万龙椅40万服装200> 袁世凯为何用20万大洋也买不到梁启超一篇文章> 民国趣事 袁世凯当年怎样评价孙中山和黄兴的> 谁执笔写了张謇等与袁世凯的“绝交信”> 民国风水先生揭秘袁世凯为何当不了皇帝?>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