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张良
目录
位置:主页 > 历史故事 > 张良 >

初汉三杰都是谁?大汉朝史上最杰出的开国功臣

刘邦打天下时,手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其中萧何、张良、韩信居功至伟,被史学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的评价精确而深刻,有一次他在酒席宴问群臣自己为什么能得到天下,而项羽比自己势力大得多却失去天下又是为何?群臣的对答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刘邦笑了笑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从军事统帅的角度来说,韩信可以算得上是千古难得的帅才和将才了。他能够把弱小的军事力量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以至于最后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彻底击败,让项羽自刎乌江,一举奠定了建立汉王朝的基础,这是与他超人的军事指挥天赋分不开的。他曾经在与刘邦的闲谈中认为刘邦只有指挥十万军队的能力,而就他自己指挥军队的能力而言,却没有数量限制,指挥的军队越多越好(这就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成语的来历)。

韩信作为一位军事统帅勇有余,是合格的;但作为一位权力中枢的谋臣来讲显然是智不足,是不及格的。说句难听的话,韩信的权谋技巧只相当于小学生水平。他身处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极易招来杀身之祸的境地却毫无自我保护意识,多次受到猜疑诬陷却从不在意、不思改进,终于在未央宫阴谋中死于吕后之手,真可谓“英雄一世真豪杰,辜负胸中百万兵”!他的死,他自己需付一半的责任。这里顺便说一句,史书里或多或少影射韩信有谋反的倾向,我认为这是天大的千古奇冤。从韩信的条件来看,他若真想造反,一百次也反成功了,可是他却始终没有反,直至被害死,但是刘邦在自己来日不多的情况下不会给自己的后代留下一丝一毫的隐患,因为隐患这是任何一个成功的权术大家所不允许的错误!

汉初三杰里的萧何却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若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只能勉强说他智有余而仁不足。萧何的治理国家的行政才能我就不用说了,刘邦说的“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这句话就是对他的最确切的评价。尤其令人拍案称奇的是,他的卓有成效的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随着他的辞世而重蹈人亡政息的惯例,甚至他的继任者曹参对萧何生前制定的各项法规、方针政策一字不改而自己只管吃喝玩乐,竟然也能政绩斐然、国泰民安。以至于这段脍炙人口的典故成了流传至今的成语“萧规曹随”。由此可见萧何的治理国家的行政才能是多么卓越!提起萧何,就会想到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了:韩信这位旷世帅才由于被刘邦大材小用地当作仓库管理员使用,被气得不辞而别,后被年老体弱的萧何星夜追回拜为元帅的千古美谈。但令人极为遗憾的是,在韩信问题上名扬后世的萧何在后来却因为韩信问题而为后人所诟病,那就是萧何明明知道韩信不会谋反,却在个人进退利害(可能包括避嫌)的考虑下与吕后一起设下圈套谋害了韩信。

在汉初三杰里唯有张良可以算得上仁、智、勇三者皆备的完人了。张良的智在刘邦说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这句话里可以得到最好的诠释,就不赘言了;张良的勇从他敢于和志同道合的力士一起在博浪沙刺杀由大批卫队护卫的暴君秦始皇的大无畏的行动中即可看出,也用不着多说;张良的仁是值得大书一笔的。

相关内容

刺客张良> 为什么西汉开国第一侯刘邦要选他痛恨的张良> 刘邦集团的智囊张良死亡之谜 是被吕后害的吗> 秦末历史解密:张良凭什么位列汉初三杰之一> 历史上汉初三杰的历史功绩和命运归宿——张良> 揭秘“谋圣”张良的千古之谜 张良为何不称王> 刘邦的大封功臣 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何坚决推辞>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