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宵节赏月
窗外月儿圆又圆,全家欢聚吃汤圆。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伴随着这首家喻户晓的儿歌,我们又来到了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元宵节。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我好像看到了,看到了美丽的嫦娥和可爱的玉兔在孤寂的广寒宫中不辞辛苦的捣药,为平民百姓制造出良药,解除痛苦。我还看到了,看到了慈祥的外公在对我微笑,我的眼角禁不住湿润了起来,外公喜欢看戏,更喜欢带着我一起看戏曲,当我看累时外公就会让我闭上眼睛,让我倾听松树的呼吸声,蜜蜂吸食花蜜的嗡嗡声,小鸟妈妈喂饱小鸟宝宝的叽喳声……我还看到了,看到了世界上没有了战争,没有了不开心的事情,看到了,看到了贫困山区的儿童新的生活,看到了全世界的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容。
加油吧!让我们共同改变这个世界,我爱这家喻户晓的元宵节!
2元宵节赏月
万家灯火团圆夜,火树银花不夜天。时光还懒洋洋的沉浸在新年的梦境里,微笑着飘飘欲仙,元宵节姑娘便耐不住寂寞,落红满地姗姗到来。疲惫不堪的世界容光焕发,弥漫着春的勃勃生机,节日的喜庆溢于言表,他乐此不疲地蹦跳着、呼喊着,涌起新时代的热潮。吃汤圆,猜谜语,玩花灯,时隔一载,元宵节又在这万紫千红的神州舞台向人们展示它的古韵新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皎洁清丽的明月陪我度过了元宵节的一晚。
或许只有在如此寂静的节日里,才能真正体会到“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凄凉。等了一天,礼炮的轰鸣声还是那么稀稀散散,金融危机也不至于让人们连买鞭炮的钱都这样眷恋。拿汤圆为我的肚子设完祭坛,便无奈的径自走到窗前。习习的晚风东奔西跑,为家家户户送上节日的问候,树木整齐划一地向微风点头致敬,都认同他的勤劳质朴可圈可点。无意中抬头凝视天空,那轮明月吸引了我的注意。
墨黑色的天幕涌起乌云阴森森的浪花,月亮舞动着奶白色的柔裙,羞涩的掩住沉鱼落雁的容貌,踮起脚尖,俯身藏入厚厚的云层中。她在外界的百般阻挠中努力地将一点点暗淡的光射破云片,洒向人间,虽说没有太阳的光线那样璀璨耀眼,但这微乎其微的光线纵然只有零星半点,在这阴沉沉的黑夜不也显得那样神圣、庄严吗?星移斗转,月亮顽强的走出了阴云,回到了空荡荡的天。不知是哪位妙手丹青的画家将这个玉琢冰雕的圆盘异曲同工地层层渲染,洁白油亮的光一圈又一圈在这特质的黑色宣纸上铺展,每一圈都在充实着自己的光亮,每一圈都在辉映着光的发源。
谁都想将这些淡淡的光圈扯成千丝万缕的细线,再编织着美好的梦田。灯火通明,月亮像一个固执己见的热血青年,不去向往人间的荣华富贵,偏要在这片万籁俱寂的荒原孤身一人干出事业,让人们刮目相看。此时的月亮肯定不及中秋佳节时的圆满,琐碎的那一小半肯定也在异国他乡望着自己的家园,期待着凯旋归还。乌黑的云层越飘越远,给月亮献出一片茫茫的天,她摇曳着晚归的清风,与家人团圆。索性又伏案提笔,宏图大展,射出轻柔的光线:为熟睡的生灵关上窗,引入清清爽爽的梦;将射向意外停电地区的光亮加强,拨开突如其来的晚雾,嘘寒问暖;最重要的是,她没有忘记人们也在天涯海角注视着自己,于是蹑手蹑脚地向上攀爬,悬在天的制高点,她不想惊扰人们,便将身上所剩无几的光亮放淡,直到与浓重的夜幕凝成一片,像打翻了黑色的染料盘,分不清哪里是月,哪里是天,是什么在与张灯结彩的人间连成一线……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只要心存美好的梦幻,纵然望见的是月影飘散,也会期待着她潇潇洒洒的归还。这就是元宵节晚飘逸灵秀的明月、清寒。
3元宵节赏月
今年3月5日元宵节依然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望也就是最圆的时间是第二天3月6日凌晨2时05分。不过,由于赏月主要是上半夜,所以实际上还是农历十五上半夜的月亮比十六上半夜的月亮园。
今年元宵节第二个特点是娇小玲珑,分外妖娆。这是由于月亮在3月5日16时走到离地球最远处(也就是远地点)。
观赏时尽可能避开城镇灯光影响,避开四周建筑物、高山的遮挡,尤其是东方。最好是东边有水,例如湖边、江边,这时天上和水中两轮明月交相辉映,分外迷人,别有情趣。赏月还要注意安全。
今年元宵节接近半夜时分,我国凡是天气晴朗的地方,都将会出现皓月高空照壮丽天象。
对于中国东部地区可选择晚上23时(北京时间);西部可选挥24时左右。此时一轮圆月在狮子星座陪伴下升至顶空附近,整个星空宛若月亮女神的一统天下,连掌管天轴的北极星也得逊让三分。月亮北面的北斗七星,西面的明亮木星和低空的猎户星座,西南面低空的天狼星,都在向月亮女神朝拜。月亮女神仿佛用一枝魔棍将大地点化成银白色的梦幻世界,此时天上人间尽显晶莹透剔的朗朗乾坤。如果随身带上播放器,在静谧的月光下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一面欣赏皓月高空照迷人天象,一面欣赏月光奏鸣曲,也是人生一件乐事。
4元宵节共赏月,说奇闻趣事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两千多年来,元宵节除了保留着许多有趣的习俗外,还流传着不少轶闻趣事。
南陈后主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嫁给徐德言为妻。徐德言眼看着陈朝腐败无能,即将灭亡。便把梳妆台上的一面铜镜摔成两半,夫妻两人各持一半,并约定,如果将来国亡人散,正月十五于街市上相寻,以镜子合上为证。陈朝灭亡后,两人各分一方。最后离散了的夫妻果然于正月十五日“破镜重圆”了,并从此偕老终生,被后人传为佳话。
宋代有个叫田登的州官,为了避“官讳”,不许百姓言“登”。因“登”与“灯”同音,也就不许百姓说“灯”。“点灯”只能叫“点火”。为此,他把官府每年元宵节的“放灯”告示,别出心裁地写成“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见者无不骇笑,讽刺田登为“州官放火”。后来由此演变成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成语,被人们广泛引用。
宋徽宗赵佶,为了做出“与民同乐”的样子,每年元宵节亲自上宣德楼观灯“赐酒”。每个在楼下仰窥“圣颜”的仕女,都能获得赐酒一杯。据说有个妇女趁观灯热闹之机偷了一只金杯,被卫士发现押至御前盘问,那妇女急中生智,吟咏《鹧鸪天》一首:“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赵佶听罢大喜,不仅免其无罪,并且“以金杯赐之”。此事既体现了这个妇女的聪明才智,也反映了当时的元宵盛况。
袁世凯做了大总统之后,还想着当皇帝,因美梦难以成真,终日烦恼。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一律改称“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