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李公奏议后序》【参考译文】
唉!上天爱护人类,可以说非常周到了。只是由于人事变动的感应,命运屈伸消长互为一交一 替的逼迫,因此天下不能永远安定,有时会发生祸乱。但上天对此,也总是预先生就了能够平息祸乱的人物来整顿乱后的局面,使得人类不至于灭亡;而做君王的,还能有所依靠来保全国家。自古迄今发生变乱时都是这样,而这正是上天作为万物主宰的苦心。唉!像宣和、靖康的变故,我有理由认为决不是上天要它发生,而在这时出现的像前丞相陇西公这样的人物,不就是所说的能够平息祸乱的人吗?
听说政和、宣和年间,国家兴隆昌盛极了。一天京城忽发大水,满朝官员,互相看着,无人说这是国家将要发生灾难变故的征兆。唯有李公知道一定有蛮族入侵的祸患,上书尽情说出,希望事先消除祸患。不幸因此反被降职,离开了朝廷,隔了不到七年,敌人的兵马果然逼近京城。在这危急的时候,李公作为一个毫无地位的流放者,挺身而出,担负起挽救国家兴亡的重任。首先提出关键的决策,使徽宗决定让位给太子;接着陈述高超的见解,使钦宗坚定了固守京城的决心,毫不猜疑地任用李公,迫使强敌退却。但从京城解围以后,众人的心中,不再作长远的打算,争着提出割让土地进行讲和的主张,以图眼前暂时的安定。唯独李公认为不对,屡次提出此时出兵阻截、攻打敌人,一定可以取得胜利,以及不可不忧虑敌人养一精一蓄锐后再度入侵的危险。于是诽谤挑拨的人纷纷出现,李公又再次被贬到边远的地方,不到几个月,京城也就落到了敌人的手中。
建炎年间,重建政权,李公首先出任宰相。情绪激昂,把整治政事、抵抗蛮族入侵作为自己的责任。严惩叛逆,确定制度,宽缓百姓的徭役,转变士大夫的风气,使民间疾苦上达朝廷,改革有害的法令,招募士兵,购买战马,料理财货赋税,推荐派遣张所去招抚河北,傅亮去收复河东,宗泽守卫京城,西面照应关中陕西,南面整治樊、一邓一 二城,而且将进一步占据有利的地形,把这些作为一定要守住中原,使徽宗、钦宗二帝返归的计策。但是,任职仅七十多天,又因遭到毁谤离开。以后在绍兴年间,李公通过一些事上书陈说,也都是希望皇上敬畏天命,怜悯百姓,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太平,而深深地认为同敌人讲和,在军事上退避是一种失策,再三恳求对此注意,直到去世。
李公死后,他儿子搜集他平生奏稿,共得八十卷,他的言论,既正大明白,又细微曲折,穷究事理,文字毫不雕饰,而笔端变化莫测,卓绝出众,奇特雄伟。前后二十多年,尽管事情多变,但总是坚守一个主张,就像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所说的那样。现任少傅丞相福国陈公作了序文,阐发文章的一精一义,推重李公的德行,原已十分详尽了。而李公的孙子李晋,又要我在书后作一篇文章,加以推究说明。我辞谢不敢当,而他的请求更加恳切,使我无法再推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