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中华上下五千年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史书 > 中华上下五千年 >

李冰修建都江堰

李冰是战国时的水利专家,因为他善于治水,所以成了人们心中水神一样的人物。李冰治水,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他修建了都堰。

当时秦国攻占巴蜀,蜀国成了秦国的蜀郡。蜀郡地处平原,盛产粮食,有岷穿流而过,成了秦国四处征战的军粮供应地。公元前280年,秦将司马错沿岷而下,出兵楚国,不想到了楚国的商喻,粮草得不到供应,军队难以前行。原来,当时军备资源都在成都,军队需要的粮草,必须要从成都走一段陆路才能到岷码头。通不便,使得军队在作战中难以及时地补充粮草,维持战斗力。于是司马错产生一个想法:更改岷河道,使它经过成都。

公元前272年,秦昭王任命李冰为蜀郡郡守,改道岷的重任也随之落到了他的头上。李冰先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考察岷水情,希望既能把岷水安全地引入成都,又能防止堤坝坍塌,发生洪灾。公元前270年,他终于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治水方案:要想把岷水引入成都,首先必须修建一个既能引水,又能防止发生洪泄的水利工程。

是长最大的支流,从雪山滚滚而下,水势湍急,而且旱年无水,洪年泛滥。李冰治水的关键,就是选择好治水工程的位置,这是整个工程的成败所在。李冰做了多方面的实地勘察以后,最终选择了山地和平原的临界点。这个地方是岷的咽喉,锁住了它,就等于锁住了岷水。

都<u>一</u><u>一</u>江<u>一</u><u>一</u>堰
堰(鸟瞰图)

堰是世界上现存最悠久的无坝引水工程,发源于大雪山的岷沿着四川盆地倾斜的地势,冲积成成都平原,使成都平原南部免除洪涝之苦,北部旱地得以灌溉,并获舟楫之利。历经2000多年,至今仍发挥作用。

有了方案,李冰开始召集民工,着手修建。

这时,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出现了:要想把岷水引入成都,必须要经过一座尖山玉垒山。玉垒山挡住了水东去的路,凿开玉垒山,水才能进入成都。没办法,李冰只好凿石开山。

开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时候还没有火药,不可能用火药炸开缺口,只能用锤子日积月累,一点一点地凿。但是,要想劈开一座大山,用人力凿至少要三十年时间,而秦国不可能等三十年以后再去攻楚。于是李冰想到一个办法,他先在岩石中间凿一个深槽,再往里面放进大量的木柴,点火烧石,石头遇高开始发红、膨胀,这时候再把冰凉的水浇在滚烫的石头上,石头热胀冷缩,全部爆裂开,然后民工再登上岩石,斧敲锤凿。这样一来,工程的进度大大加快了。八年以后,李冰终于带领民工们凿开一个二十米宽、四十米高、八十米长的缺口。这个缺口看上去像一个瓶子的开口,于是李冰给它取了个名字“宝瓶口”,把凿出来的这一堆石头称为“离堆”。

李冰之所以要打开这么一个缺口,把岷水东引,除了要让它改道成都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只有把岷水分流到东边,才能减少西边水的流量。这样西边水少了,不再泛滥,东边也有了水,不再干旱,这是治水的重点。

完成了这一步,李冰开始把岷水引入“宝瓶口”。他又用了四年时间,让民工把石塞进竹笼内,再用渡船运到心,投入中。石越积越多,把岷水分成两部分,这样岷就有了内外两个分流,内是改道成都的引水河,被迫流入“宝瓶口”,外就是岷原来的河道。这个拿石筑成的分水堰,露在岷外面的堰头部分,远远看上去像个大鱼的嘴巴,所以也被取了一个名字,叫“分水鱼嘴”。

水被一分为二,由于东边的内又窄又深,西边的外又宽又浅,所以,枯水季节,大部分的河水就进入河底的内,使成都不致缺水,产生旱灾;水量大的时候,多出来的水就流入了面较宽的外。这种设计使水可以自动分配,很好地调节了内外两的水量,既防止了干旱,又防止了泛滥。

为了更好地保证两的水量平衡,李冰又在“分水鱼嘴”和“宝瓶口”的中间,建了一个溢洪通道“飞沙堰”。“飞沙堰”也是用竹笼装石筑起来的,是一个较低的大坝。堰顶修到合适的高度,当内的水超过“宝瓶口”能承担的流量时,多出来的水就会从“飞沙堰”翻过去,自行溢到外,确保了成都平原不会受到水灾的侵害。而“飞沙堰”之所以叫做“飞沙堰”,是因为它还有“飞沙”的功能,岷水从雪山携带砂石滚滚而下,如果流入内就会堵在“宝瓶口”。有了这么一道工序,水流再下来的时候,会在这里激起一道漩涡,水中的砂石就会顺着水势被抛入外

有了“宝瓶口”、“分水鱼嘴”和“飞沙堰”这三道程序,到了公元前256年,李冰用了十四年时间,终于把都堰建起来了。为了保证都堰的良好运行,李冰还定下了维护制度。他修建都堰的时候,在“宝瓶口”分流出来的内埋了一个石马,规定每年枯水的季节都要清理河,清理淤泥的时候,要清理到石马的位置。同时,每年还要调整“飞沙堰”的高度,使它既能飞沙又能分洪。李冰定下来的维护制度,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着。

堰建成以后,岷的水滋润了成都平原,百姓们纷纷开挖大小河道,使用岷水灌溉农田,成都成了蜀郡的富庶之地。当初,秦王下令让李冰修建都堰,是为了攻打楚国,为秦军送粮草用的,没想到无心插柳,反而造福了一方的黎民百姓。百姓们为了纪念李冰和协助他的儿子,在都堰的渠首修建了二王庙,每到清明时节,都会到庙里祭祀;每年的维护工作做完后,也会到庙里举行放水典礼——李冰成了都堰灌区百姓心目中的神灵。

相关内容

李春设计修建赵州桥>

推荐阅读

后汉书> 清宫史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三国志> 明史纪事本末> 野史秘闻> 蒙古秘史> 秦前历史导读> 汉朝历史导读> 北史>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