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李鸿章
目录
位置:主页 > 历史故事 > 李鸿章 >

镇压太平天国之后李鸿章的10万湘军去哪?

在镇压太平天国行动中,三支由官员自己组织的军队一直是军队的主力,他们就是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但是在镇压了太平天国之后,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都还存在了一段时间。后来在部分淮军的老底子上,还成立了北洋军,北洋集团成为清末和民国初期一支巨大的力量。不过三支力量中最强的湘军反而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曾经不可一世的10多万湘军究竟去哪里呢?

一、在朝廷军队屡战屡败的情况下,地方军队开始拔得头筹

1851年,魔教头子洪秀全在广西地区发动了起义。当时清廷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了沿海地区,对于西南边陲的广西并没有太在意。但是偏偏在清廷防御力量薄弱的广西发生了大起义,起初洪秀全本来想在广东发动起义。但是广东地区书香气息很重,洪秀全那点三脚猫的学问根本忽悠不住人,这才不得不改为广西地区。淳朴的人民被这个家伙欺骗了,他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自己,所以的拜上帝教完全就是一个幌子。西南地区发生起义之后,清廷本来没有把他们当回事,大清国什么场面没见过。但是这帮人越打越勇,朝廷派去的军队根本无法彻底消灭这些太平军。在永安突围之后,太平军一路流窜到了湖北地区。

经过一番鏖战之后,湖北省会武昌陷落,随后太平军顺江东进,一路攻破安庆、芜湖,最终占领了南京。南京的失守对清廷的打击很大,南京是东南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心,这里失守就意味着清廷对整个东南地区失去了控制。更要命的是此时的太平军已经成了气候,清廷军队一败再败,根本无力镇压。太平军甚至还派出了部队进行北伐,幸亏没有成功。由于八旗已经成了花架子、绿营也已经基本丧失战斗力,所以在对付太平军的过程中,清廷不得不依靠那些地方团练武装。就如同嘉庆时期利用团练白莲教大起义一样,曾国藩就是这个时候回到了老家组织军队。不过刚刚回家的曾国藩十分清高,在极度糜烂的官场处处碰壁,甚至连部队的粮食都成了问题。

二、三大地方军队最终消灭了纵横南北的太平天国

在处处碰壁的情况下,曾国藩逐步领悟到了个人道德和肮脏现实的差距,他开始体会到“外圆内方”的内涵。在此之后,曾国藩逐步真正融入了官场。在围堵太平军的过程中,曾国藩的湘军是最强的一支力量。这支力量严格的说属于私人军队,服从曾国藩的命令,但不用指望朝廷指挥它。虽然战争中,湘军也不止一次的失败,曾国藩也屡次陷入绝境,但他总能绝处逢生。太平天国内部的死磕帮了曾国藩的大忙,天京城内王杀王的场景一再上演,洪秀全自断羽翼。最终湘军开始在对抗中取得优势,与此同时,左宗棠的楚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也先后崛起,三大集团夹击太平军。不懂军事的洪秀全一再盲目指挥陈玉成和李秀成,最终造成了步步被动的局面。

1863年开始,李鸿章进军江苏、左宗棠负责入浙江,曾国藩的湘军则全力对付天京城里的洪秀全。1864年,在经过反复鏖战之后天京城破,湘军杀入了城内。此时洪秀全已死,他的儿子逃往城外。消息传回北京,年轻的慈禧太后和小叔子奕在高兴之余也开始警惕曾国藩。曾国藩这个人非常的小心,攻克天京时的12万湘军被裁撤了一半。其余的湘军留下一部分留守江南,其余基本上全部返回了湖南。随后时光的流逝,返回湖南的湘军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张之洞的南洋军有一些湘军老人参加),但江南地区的湘军却一直保留了下来。湘军集团一直把江南地区视为自己的私人领地,他们不允许别人染指这片地区,著名的刺马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在存在了40年之后,湘军彻底成为了历史

江南地区的湘军一直存在至20世纪初期,长达4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无论是谁出任两江总督,都和湘军集团有着说不清的关系。它们属于相互利用的关系,不过湘军的发展远不如李鸿章的淮军。在19世纪末期,淮军成为了清朝的顶梁柱。只可惜甲午一战,李鸿章的家底几乎赔的干干净净。两江总督刘坤一一直保着湘军的剩余力量,他的原则是绝不出头。在庚子战争之后,清廷对南方各省的控制力明显下降,湘军还曾有过一定的发展。并且和张之洞的南洋势力遥相呼应,搞得清廷一时之间无可奈何。但是在20世纪初期,情况发生了变化。袁世凯为了使北洋一家独大,推出了军制改革。这正中摄政王载沣下怀,他立刻开始推行此政策。结果张之洞的力量大损,湘军余部则成为了被裁撤的对象完全成为了历史。

相关内容

左宗棠批李鸿章 十个法国将军 比不上一个李坏> 李鸿章感情太丰富 考场写出缠绵悱恻爱情故事> 李鸿章曾暗助革命党3万光洋 谋求会晤孙中山> 袁世凯忘恩负义 亲自弹劾曾提携自己的李鸿章> 李鸿章曾谈近代日本变革 委身欧洲制度遭唾弃> 1901年外媒如何报道李鸿章病逝 外媒评价李鸿> 依辛丑条约处死赵舒翘 源于奕劻与李鸿章的懈>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