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刘备
目录
位置:主页 > 历史故事 > 刘备 >

关羽死得蹊跷 关羽腹背受敌刘备为何见死不救

看三国的人,相信很多人看到关羽之死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些蹊跷。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关羽孤军北上,身后没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么?就算关羽看不明白,刘备看不明白,诸葛亮也看不明白?

后来总算明白,其实刘备看明白了,诸葛亮看明白了,关羽也看明白了,就连曹操和孙权也都看明白了。关羽不死,大家的日子都不安生;关羽死了,大家都放心了。所以,整个《三国演义》,大概核心就在关羽之死。

所以结论是:关羽死于谋杀。

那么,是谁谋杀了关羽?

为什么关羽必死

首先说说为什么关羽必死?这不妨从荀彧之死说起。

荀彧是最早跟随曹操的谋士,在曹操谋士中排名仅次于郭嘉,对曹操忠心耿耿,立下许多功劳,曹操对他非常尊重。荀彧家族“四世三公”,家族地位远远高于曹操,因此荀彧对于曹操的贡献还包括荀家江湖地位给曹操带来的好处。

可是,荀彧这个人帮曹操的目的,是助其匡扶汉室。到后来曹操封魏王加九锡,荀彧发现他有篡夺汉朝的野心,于是站出来反对曹操,结果曹操大怒,赐了一杯毒药,害死了荀彧。

为什么先说荀彧?因为关羽和荀彧是一类人。

关羽这人,没事喜欢读《春秋》,讲大义。他追随刘备固然有兄弟义气的成分,但最根本的,还是希望能匡扶汉室,留名千古。

有一点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关羽被曹操俘获后,曹操封他为“汉寿亭侯”。名义上是汉献帝所封,实际上是曹操封的。对于这个封号,关羽十分看重,毕竟这在名义上是汉朝所封,自己从此算是汉朝的官员了。

后来离开了曹操,按理说关羽就应该避免再提这个“汉寿亭侯”,以免刺激大哥刘备。因为在刘备眼里,这就是曹操封的。可是,关羽依然高调自称“汉寿亭侯”,大旗上绣着“汉寿亭侯关”。在他看来这是荣誉,可是大哥眼里这是曹操给的糖块。华容道关羽私放曹操后,其实刘备心中就有点凉了,看来这个老弟有点靠不住啊。

关羽为什么私放曹操?有意气的成分,可是还有更深的考虑:假如刘备杀了曹操,那么刘备很可能就会是下一个曹操。

诸葛亮料到了关羽会放曹操,因为他知道关羽的目标是匡扶汉室。为什么料到了还要让他守最后一关?因为他知道三足鼎立才是最好的结果。

魏蜀吴三家头痛

到刘备取了西川,诸葛亮法正等一班兄弟极力劝说刘备称帝,可刘备拒绝了,先自封了汉中王。为什么?因为关羽这时在荆州呢,自己要是称帝,等于是逼关羽投降曹操。

可就是自封汉中王这件事,关羽心中也很不满:没经过汉献帝批准,这就是僭越啊。所以,刘备封关羽为五虎上将之首,关羽不肯受命。

《三国演义》其实写得很是传神,当费诗带着刘备的任命书来到荆州的时候,关羽直截了当地问:“汉中王封我何爵?”语气中明显带着不满和不屑,因为他知道,作为王,刘备是没有资格封爵的。之后听说自己被封为五虎上将之首,大怒。

关羽的反应很不正常啊,没感觉到吗?虽然最后关羽勉强接受了封号,其不满已经昭然若揭。

费诗一定把关羽的反应原原本本告诉了刘备和诸葛亮。对于刘备来说,这时候很难做。让关羽进四川吧,那今后一定闹翻,关羽恐怕就是荀彧的下场,自己则落下过河拆桥的恶名;让关羽继续镇守荆州吧,保不定什么时候就投降了曹操。怎么办呢?

这时的孙权也很挠头,因为关羽占据荆州,随时可以顺流而下,攻打吴国。曹操也很头疼,因为荆州为战略要冲,随时能够北上中原,攻击许昌。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关羽就成了魏蜀吴三家共同头痛的一个人物了。

但是,关羽本人也很头痛。跟着刘备干吧,那就是汉贼;投降曹操吧,恐怕也是汉贼;投降孙权吧,那也是汉贼。自立为王吧,那还是汉贼。怎么办呢?最不想当的就是汉贼,可是条条道路都写着汉贼两个大字。

腹背受敌刘备不救

曹操想了个坏主意,派人去蹿嗦孙权出兵攻打荆州。孙权不是傻瓜,他也知道关羽不好对付,所以回信给曹操,建议还是曹操去打荆州。结果,曹操和孙权都不打,但是暗中都在做准备。

说起来,诸葛亮最坏。他让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起兵取襄阳。

关羽不是傻瓜,他知道起兵取襄阳就等于攻打曹操,而身后是孙权在虎视眈眈。问题是,前有曹操后有孙权的情况下,大哥刘备竟然没有派几个兄弟来撑场子。以一己之力对付曹操和孙权,行吗?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假装有条件也要上。

在北伐之前,关羽其实做好了两手准备。好的一手是一路顺利剿灭曹操,然后扶持汉室一统天下;坏的一手是战败而死。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汉贼,所以,关羽欣然北上。

刘备、曹操、孙权其实都怀有同样的期望:关羽千万别取胜啊。

关羽出兵取樊城,随后水淹三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天下。曹操是吓坏了,甚至准备迁都。可是司马懿看得清楚,他知道在魏蜀吴三家都不希望关羽走得太远的情况下,他一定走不远。

孙权行动了,吕蒙白衣入荆州,袭取了荆州。试想,如果此前诸葛亮派赵云来守荆州,十个吕蒙来也是白给。

前方,强弩之末的关羽终于被徐晃击败,于是退守麦城。这时,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守将是谁?刘备的干儿子刘封。刘封竟然拒绝救关羽,这就让人看不明白了。如果没有刘备或者诸葛亮的明示或者暗示,他敢不救关羽?

就这样,正面曹操,背面孙权,再加上刘备不救,关羽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能不败了。

终于,关羽被吴国所擒。到了这个时候,关羽是决定要死的。最终被杀,也算是求仁得仁。

关羽之死“皆大欢喜”

关羽以死来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刘备曹操孙权也都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所以,关羽之死称得上是皆大欢喜,四方多赢。关羽死后不久曹操也去世,于是曹丕、刘备、孙权纷纷称帝。

关羽死后,刘备杀了刘封,算是做个姿态,而刘封无疑是作了替罪羊。但是很显然地刘备有些良心发现,深感对不住关羽,于是出兵吴国为关羽报仇。在关羽这件事上,刘备对诸葛亮恐怕有些不满,所以诸葛亮上表劝他不要伐吴的时候,刘备“掷表于地”断然拒绝,这样的事情在从前是没有过的。也正因为对诸葛亮不满,刘备伐吴竟然不带诸葛亮玩,明显的是不信任。

当然,一切历史都无从印证,只有利害关系历历在目。罗贯中则早已经看透了一切,该埋的伏笔都埋下了,只看我们能不能领悟。

跟着刘备干吧,那就是汉贼;投降曹操吧,恐怕也是汉贼;投降孙权吧,那也是汉贼。自立为王吧,那还是汉贼。怎么办呢?最不想当的就是汉贼,可是条条道路都写着汉贼两个大字。

到此,结论昭然若揭:诸葛亮谋杀了关羽,刘备、曹操、孙权都是帮凶。整个三国期间,他们共谋作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谋杀了关羽。也许正因为如此,关羽比他们都要高尚,所以关羽成了圣人,而他们没有。

更多精彩内容——刘备昧心参与剿杀关羽:刘备谋害关羽的真实原因

《三国演义》中,华容道生擒曹操是刘备唯一成功的机会,但由于诸葛亮、关羽另怀心思,曹操被放,三足鼎立形成。诸葛亮希望在三足鼎立中实现与哥哥诸葛瑾的联吴抗曹,创立诸葛天下;关羽希望在三足鼎立中甩开心存异志的哥哥,与关平、廖化独立打天下,匡复汉室;刘备也希望在三国鼎立中除掉威胁阿斗继承权的关羽、关平和刘封,建立自家嫡传天下。关公在麦城表面上受到孙曹两处夹击,实则还有司马氏、诸葛兄弟和刘备三方的暗中参与,五方缺少任何一方都难以扳倒强大的关公。

一、华容道活捉曹操是刘备称霸的唯一机会,但三个和尚没水吃

曾经有人问,《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其子刘禅到底错失了多少次统一天下的机会?其实,看上去很多,实际只有一次,那就是华容道!此后的机会都不是机会,作者为了政治上迎合正统,情节上精彩好看而故作惊险并抱憾。

假设关羽在华容道不杀不放曹操,而是生擒曹操,情况会如何?刘备将复制刘邦垓下的逆转,在赤壁一战成功。接下来就只需要边挟曹操以令诸侯,边诱逼刘协禅让了。但一旦拖入三足鼎立,刘备就被动了,人家东吴只会在你弱小的时候联合,稍许强大就会提防,他们不能让联合成为陪太子读书的事情——诸葛亮因此失败。反之,如果不联合,就会是这样的情况:1、关羽以忠汉之名伐强魏防弱吴,失败;2、刘备以重义名义吞弱吴拒强魏,失败。可见,错过华容道之后,刘蜀无论如何挣扎,都是死路一条。小说的本质就是要证明这个道理,揭示这个事实。

我们就该追问了,后面他们各逞个人英雄的失败可以理解,为何当初三剑客齐聚一堂也会坐失良机呢?原来,世上不只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诸葛亮赛过张子房,还可能三个和尚没水喝。人们常说,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但赤壁大战收官之时,刘备恰恰在人和上出了问题,三人已然同床异梦,各怀心思。

二、诸葛亮和关羽在华容道同时背弃刘备,但用意有别

首先我们来分析诸葛亮。他本该意识到联合东吴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确定性,赤壁大战前,他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拜见孙权、周瑜,好不容易舌战群儒才求得了孙刘联合。但他为什么仍要坚持打持久战,豪赌孙刘会长期联合呢?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解读过,他的“隆中对”是主观为自家兄弟,客观为刘备兄弟,他相信诸葛瑾在东吴为内应,联合有保障。他们的战策是先促成三足鼎立,再让诸葛瑾“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自己“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诚如是,则大业可成,诸葛天下可兴矣。所以,“隆中对”的第一步是双赢,第二步是零和,是刘备的噩梦。诸葛要在这一步中灭除他和关羽。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没想到江山代有才人出,东吴陆逊及时取代了诸葛瑾,曹魏司马懿之神算更是高出了自己两个数量级。(其背后推手是司马徽。)诸葛亮在失去兄弟帮助之后,还曾炫耀自己智力之外的大仁大义大勇,结果六败祁山。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是诸葛亮败北的内因。

其次来分析关羽。按说关羽深研《春秋》,完全懂得在放曹与杀曹之间,还有一条中庸之道——擒曹——可以选择。既可确保刘备胜券在握,又能报答曹操昔日之恩情,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依样偿还就是。忠义两全。但就像昔日降汉不降曹一样,关羽此时也忠汉不忠备了。当初他与刘备结义,为的是“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而非扶刘备称帝。在东汉尚未灭亡之前,任何人想称帝都是大逆不道。刘备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故而总是躲躲闪闪。但他的韬晦之术能瞒过曹操,却骗不过关羽的丹凤眼,他从几件事情看出了兄长的异志。

一是在许田打围时,刘备制止关羽杀曹操。当时的情况是,曹操用天子的宝雕弓、金鈚箭射中一只大鹿,群臣以为是天子所为,山呼“万岁”,曹操却“纵马而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关羽亦大怒,提刀拍马想斩曹操,却被刘备摇手送目制止了。过后刘备辩解说是怕投鼠忌器,误伤了天子。实际上凭借关羽的功夫,是不可能误伤的。关羽的回答是:“今日不杀此贼,后必为祸。”他开始明白刘备根本就没有清除王侧、安定国家之心,而是惟恐天下不乱,留着曹操先窃取汉室、祸害黎庶,自己再反夺天下。像刘秀一样实现所谓中兴汉室。这是刘关之间出现的第一次意见分歧。

二是刘备执意聘用诸葛亮为军师,而该军师的战略是怂恿刘备先取代刘表,后取代刘璋。以此类推,最后势必就是三级跳,取代刘协。这些忤逆主张都与关羽的忠义思想格格不入。更可怕的变数是,这位军师能说刘表不久于人世,刘璋暗弱,某一天必然也会找刘备的茬,来个合理禅让。所以,无论是“三请”之前,还是“三请”之后,关羽都不喜欢诸葛亮,哪怕是军令状赌输了,也丝毫没有折服之意。这是刘关的第二次分歧。

三是刘备于新野收刘封为义子,关羽当即就质问他:“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乱。”刘备说:“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何乱之有!”是啊,若真能待之如子,将来把帝位也传给这位长子,的确不会生乱。但刘备是这样的人吗?关羽不信,故“不悦”。关公更大的不悦在于刘备的做法是针对关平而来的。因为刘关张既是比亲兄弟还亲的三位一体、情同一人的兄弟,关平也理所当然享有继承资格,他在第二代中年纪居长,德能也强于阿斗。刘备怀疑关羽收关平是不服自己这个老大,进而要争夺下一代的继承权,为提前防范,便收了一位年龄更大的“器宇轩昂”的义子。(其实关羽并非此意,见下文。)这是刘关的第三次意见分歧。

历次争执,刘备都以老大哥的口气和堂而皇之的大道理占据上风,但关羽也被逼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他要来一次总爆发,阻止刘备与诸葛亮合力篡汉。于是我们就看到,关羽在华容道假以还情的名义,大刀一挥放走了曹操。

三、关羽组建自己的班子试图只手补天,但汉朝气数已尽

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觉关羽放曹操也是为了达成三足鼎立,但他的本意与诸葛亮截然不同,是为了匡复汉室。自从许田打猎回来,关羽就不再信任刘备,他决心另起炉灶建立自己的班子,便在千里寻兄的路上明收了义子关平,暗收了江湖好汉廖化,准备将来独立打天下,践履结义时的承诺。独立打天下与联合打天下的区别就在于,可以掌握话语权,可以自己做主将天下交还给献帝,而不必再听凭兄长阳奉阴违、一意孤行。但关羽就是关羽,为了不让世人指责他忠而无义,将原本光明正大的事情做得非常谨慎隐蔽。这大概也是他常看《春秋》的原因——学隐微。《春秋》还时刻提醒他尊儒守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应当说,关羽的战略也并非梦想,当时魏、吴两地的确没有一人敢与他分庭抗礼。关羽先是通过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让曹操成为了惊弓之鸟,听说关羽来袭,曹操直想着迁都以避其锋;之后又以单刀赴会让鲁肃等东吴文武噤若寒蝉。这些都是关羽在决战之前做的准备和威慑,不可谓不充分。另外,关羽也耐心等到刘备汉中称王,异志不止是个传说之后才兴兵。

但关公还是没料到岁月会如此无情,自己的身体在走下坡路,后辈关平和廖化跟不上,而东吴一代胜于一代,尤其是鲁肃之后的吕蒙、陆逊,能做到比自己还讲义;曹魏的后生司马懿更是劝曹操不必迁都,设巧计转祸于东吴。如此悬殊,关羽便在取得“攻拔襄阳”、“水淹七军”的短暂优势后,很快陷入了四面楚歌。实际上这些新人的出现并非偶然,决赛从来就与预赛不同,而且自古乱世出英雄,英雄出少年。更何况关羽所忠实的汉朝已经气数殆尽,成了各路诸侯共同摧枯拉朽的对象。虽然关羽的忠汉不同于董承的维护既得利益,不同于伏皇后的钟爱献帝本人,是出于对大汉盛世的缅怀,是出于对儒家正统的维护,是出于华佗式的医人医国,但彼时东汉毕竟已经腐朽到不可救药了,急需改朝换代了。

而在封建社会,没有民主竞选,要做到改革图新,又繁荣安定是不现实的,必须经历足够的混战和分合,才能完成新旧交替。由于关羽誓死拥趸他的大汉王朝,也就不可避免遭到了曹、孙、刘、诸葛、司马五大反汉势力的联手围剿,最终败走麦城。尽管关羽个人能力十分强大,五方缺少任何一方都难以短时间撼倒他,但失败却是注定了的。他身首异处、分葬三地的悲壮结局,便是当时整个大汉的写照——四分五裂。随着这根擎天柱的倾颓,东汉也彻底失去了匡复的希望。

四、刘备丧尽天良谋害关羽、关平和刘封,但阿斗终究扶不起

姜还是老的辣,刘备提前看到关羽父子不具备单打独斗的能力,所以他要收刘封为义子,真正的目的不是继位,而是摆开争位的架势激怒关羽。他知道,关羽这种谁也不服的人一旦被激怒,必将做出脱离组织、独闯天下的事情。俗话说,好汉难敌两双手,何况面对的还是多个庞大的集团呢?关羽父子只能作困兽之斗,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刘备明知关羽在荆州起兵,情况十分危急,也不派人相助,只一味在成都与诸葛亮装聋作哑、饮酒作乐。诸葛亮还需要动些脑筋,比如要诸葛瑾给关羽介绍女婿,激化关羽与孙权的矛盾;比如要将心腹孟达安插在刘封身边,阻止刘封可能的相助。而刘备则只需不作为即可。世人心目中的厚重关山,在他不过是一根可以随意掸去的轻飘的羽毛。

但刘备也仅仅在算计兄弟方面有一些阴招,对于华容道决定性的失误,则浑然不觉,甚至也希望看到三足鼎立。原因有三:其一,尽管他幼年之时就有了做天子之志,将大桑树当车盖,实际还存在许多心理障碍,根本没想到幸福会来得这么快。试想,他连篡夺刘表、刘璋都扭扭捏捏,能一下子干出同时挟持天子与曹操的事情吗?胆识决定高度,他需要通过三足鼎立,逐步壮大贼胆。其二,尽管他长了一副帝王相,真正擅长的只是贩屦织席。这种凡心肉胎,就像唐僧,是永远飞不起来的,只能一步一步往上走,从荆州到益州,走到哪里算哪里。能力决定高度,他需要通过三足鼎立,逐步提升贼能。其三,赤壁之战时,刘备认为自己长兄独裁的地位还不稳固,关羽在一旁窥测,继承人也没有安顿好,这可是比自己当皇帝更要紧的事情,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亲生骨肉阿斗成为刘封或关平的臣子吧。胸襟决定高度,他需要通过三足鼎立寻机治死关羽、关平,还有刘封。

“厚黑学”认为刘备是脸皮厚,我却认为他脸皮薄、心黑,表面上他不好意思取代宗亲刘表、刘璋,实际他连手足兄弟关羽都敢杀;表面上他待义子如己出,实际是要让平封相争,阿斗得利。杀完关羽,他哭得昏死;杀完刘封,他又哭得染病。何其薄黑!事实证明,薄黑学远胜于厚黑学。

刘备谋害关羽还有另一个原因,为出师东吴正名。刘备毕竟不是蠢瓜,闲来没事也经常咂摸一些奇巧淫技。他将“隆中对”来了一个斧正:你孙权看我强大了,不联合了,不是吗?我就吃掉你,比联合更可行且等效。不能以忠汉之名吃你吗?我就以重义之名,比扶汉更催人泪下。所以,我们就看到刘表并没有与关羽同年同月同日死,而是有条不紊先于西蜀称帝,再以兄仇煽动国人的义愤,发动伐吴战争,最后还要慢慢统一“三国”。——这就是刘备的誓言,这就是刘备的义气,除了能像席和屦一样编织和贩卖以外,没有任何其它意义。

历史终究是公正的,刘备撑破天也只作了偏于一隅的蜀国之君,他心爱的阿斗终究扶不起,还留下了“乐不思蜀”的笑柄。而关公却赢得了全中国人一千多年的尊敬和拥戴,世称关帝,关庙在各种庙宇中也数量最多。

相关内容

刘备不顾诸葛亮求情一定要杀张裕因为太聪明了> 揭秘:三国史上刘备赐死干儿子刘封是谁的主意> 孙尚香与刘备悲剧式婚姻:被夫利用 与兄决裂> 三英战吕布背后的阴谋 刘备竟然故意放水帮倒> 三国诸葛亮庞统齐助阵 刘备龙凤兼得竟还失天> 三国中刘备为何一定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潘浚为何没有被刘备重用却在东吴发展顺利>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