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宋江
目录
位置:主页 > 历史故事 > 水浒传人物 > 宋江 >

为何好汉一见宋江都惊呼“原来是宋公明哥哥”

自20世纪80年代起,“四大名著”陆续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每一部大剧的播出,都会在人群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亲炙名著、品读经典的热潮,剧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成为当时亿万观众心中一抹挥之不去的亮彩。

数十年后,新版《红楼梦》的华丽登场、新《三国》的战马啸啸都以新鲜的视角和大胆的改编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而斥资1.2亿元的新《水浒传》更使得各大卫视荧屏竞相热播、烽烟再起。因而,正确认识有宋一代之基层政治制度背景,对于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层累式”成书的《水浒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徽宗一朝的宋代,皇帝轻浮堕落,庙堂谗佞盈朝,江河日下、风俗颓败。当是时也,外有辽、金、夏侵凌倍深,内则官吏盘剥平民愈紧且士夫竞逐奢华日甚,正是徽宗的昏庸无能,与宋代积贫积弱的社会环境加上冗官、冗兵、冗费的种种积弊,形成了人民痛苦的根源。《宋史》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徽宗四》载有史臣之评价:

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马之篡夺,特持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于是蔡京以猿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佚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及童贯用事,又佳兵勤远,稔祸速乱······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

《水浒传》里形形色色的梁山好汉,便在大宋皇朝风雨飘摇的政治背景下你方唱罢我登场,成就了一段惊天动地的事业。对于后人而言,一部风云际会的《水浒传》,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者因自身所处角度不同而感触各异。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以旧史作史读,则现存数万卷之史部书皆可谓为非史,以旧史作史料读,则岂为此数万卷者皆史料,举凡以文字形诸记录者,盖无一不可于此中得史料也”。

1956年2月20日,毛泽东在听取了工作汇报后,发表谈话时说:“《水浒传》是反映当时政治情况的,《金瓶梅》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这两本书不可不看。”并且曾说对薄一波谈过:“《水浒》要当作一部政治书看。它描写的是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所以,了解有宋一代之政治制度,具体而言是基层吏胥制度,《水浒传》为人们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梁山上有几位较为特殊的人物在落草之前还曾经是州、县之中一些有颇“身份”的“人物”,如:郓城县押司、呼保义宋江;教授学究、智多星吴用;渭州径略府提辖、花和尚鲁智深;阳谷县都头、行者武松。此四人者,皆为水泊梁山可圈可点之人物,皆系统治阶级之基层小官,亦即所谓“吏胥”之流。他们亦官亦民,按理说是“劳心者”,是“治人者”,然而却在黑暗的社会现实背景之下,终因不堪忍受压迫,被逼上了梁山。

宋朝的吏胥是指官员(品官和未入品官)以外的官职办事人员。吏胥人员身份较为低微,却十分熟悉各种法规和公文程式,往往不随主管长官的更替而变动。吏胥的名目很多,统称之为“公吏”,包括公人和吏人两类。《庆元条法事类》卷52《 试出职》载:

公人指衙前、专知······兵级等,吏人是指职级到贴司。

朱熹之《朱子语类》卷84《礼一·论修礼书》载:

公人“各管逐项职事”,吏人“掌文书简牍”,胥徒是“今弓手、节级奔走之类。”

州县官府的胥吏有衙前、人吏、贴司······保长正、耆长、壮丁等,名目甚多,州衙和县衙所设大同小异。而《嘉定赤城志》卷十七《吏役门》载:

衙前分为都知兵马使到第六名教练使,共十三阶;人吏分为都孔目官到粮料押司官,共十阶。

宋江其人见诸《宋史》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徽宗四》记载:

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而在野史《大宋宣和遗事》中,又为宋江安排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结局:“收方腊有功,封节度使。”宋江的命运结局,学界历来争议不止,在此姑存一说。《水浒传》中,宋江担任押司,即办理文书、狱颂的地方小吏《宋吏·职官志》所载群牧司于临安府皆有押司官,其名为官而实为吏。宋人赵彦工在《云麓漫钞》卷十二载:

诸县人吏,国初,押司、录事于等第户差选谙吏道者充。

故宋江在郓城县有些名望威信,得到大家的认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长期的基层行政经验为他日后成为梁山首领打下了坚实基础,从另一角度也正交待了宋江招安思想的逻辑起点。众所周知,梁山好汉是在“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的胜利形势下主动乞求招安的,至少说明在宋江的内心深处真的抱着“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认识,因而使得吏胥出身的宋江和无赖出身的太尉高俅之间的斗争,最终演变成了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

宋时风气,优容士子、崇文抑武。闻名遐迩的“四大书院”便是由政府推动、给予资金支持并由最高统治者钦赐匾额,从这一角度来看,统治阶级对教育和知识分子还算较为重视。《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便是代表。吴用,字学穷,道号加亮先生,被人们亲切地成为“教授”或“学究”。考之正史,“教授”实为学官之称,属于幕职诸曹等官。《文献统考》卷六十三《职官十七·教授》记载,汉时郡国中有个叫文翁的曾经治理蜀地,他在成都招纳学官弟子。待到汉武帝时,所有郡国都设立了学校官。魏晋以后,郡国都设有文学即博士助教的职守。隋朝潘徽曾经担任州博士,至唐朝时,府、郡则置经学士各一人,掌五经教授。《宋史》卷一百六十七《志第一百二十·职官七》载:

景祐四年,诏藩镇始立学,他州勿听。庆历四年,诏诸路州、军、监各令立学,学者二百人以上,许更置县学。自是州郡无不有学。始置教授,以经术义行训导诸生,掌其课试之事,而纠正不如规者。委运司及长史于幕职、州县内荐,或本处举人有德艺者充。

对于吴用究竟是官府所正式任命的“教授”还是仅仅为乡村以教书为业的“教师”,《水浒传》中并无确切交待。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他与地方保正托塔天王晁盖等人的熟稔程度来看,吴用应该是当地具有一定政治地位且文化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无疑,故在群众中有着较高的威信,是老当地老百姓的“精神导师”,他很可能就是正史所载县学里的“教授”。正是这个不可或缺的军师式的人物,在梁山聚义的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鲁提辖的出场显得甚为隆重,施耐庵在《水浒传》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描这样写道:“只见一个大汉,大踏步竞入进茶坊里来……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扭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抓皮四缝乾黄靴;生的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简直是一位呼之欲出的英勇武官摸样。鲁提辖之侠肝义胆尤令金圣叹由衷赞曰:“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对于“提辖”一官,《宋史》卷一百六十七《志第一百二十·职官七》载:

守臣带提举兵马巡检、都监及提辖兵甲者,掌统治军旅训练、教阅,以督捕盗贼而肃清治境。

而《文献通考》卷六十《职官十四·榷货务都茶场》则载:

建炎四年,诏榷货务都茶场依旧隶左右司,其提领措置并罢,其都茶场仍令提辖榷务官兼行提辖。

此处提辖已为管理贸易之官,并无维护治安、缉拿贼盗的职能,鲁达供职于小种经略相公府,担任的自然是“提辖兵甲”之职,肩负“肃清治境”之任。

至于打虎英雄武松,则是因“虎”得“福”,当了“都头”一举解决了安身立命的大问题。那阳谷县知县见松忠厚仁德,有心要抬举他,便道:“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当日便参武松做了步军都头。宋时县下并不设军,故“步军”二字,系为妄加,“都头”一职原为宋各军指挥使下设之官,为军官之中级别较低之任,而州县之捕快头目亦有此称谓,考诸源流,则语出《新唐书》卷五十《志第四十·兵》载:

及僖宗辛蜀,田令孜募神策新军为五十四都,离为十军……以左右神策大将军为左右神策诸都指挥使,诸都又领以都将,亦曰“都头”。

由唐入宋,时过境迁。“都头”一词名称不更而实义变迁,武松系阳谷县的捕快,被授予都头之职,可知“都头”已由高级军事将领的职务“飞入寻常百姓家”,演变成为基层吏胥的称谓了。

一部波澜壮阔的《水浒传》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宋时基层百姓的生活画卷,并为后人了解宋代的政治制度提供了鲜活资料,而至于《水浒传》的艺术生命和文化魅力,金圣叹的批语则为我们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不登泰山,不知天下之高;登泰山不登日观,不知泰山之高也。不观黄河,不知天下之深;观黄河不观龙门,不知黄河之深也。不见圣人,不知天下之至;见圣人不见仲尼,不知。圣人之至也。乃今于此书也亦然,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文章原载《首播》杂志,作者系郑州大学历史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供职单位: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相关内容

宋江把扈三娘许给王英 为何不留给自己做老婆> 阎婆惜不仅有才又有貌 可为何宋江还要杀她呢> 歌妓阎婆惜有才有貌 为何宋江还要杀她呢?> 梁山头目宋江为什么一定要谋求朝廷招安?> 宋江为何喜欢“会做假账”的神算子蒋敬?> 宋江为什么没有女人缘 宋江身边女人都短命> 宋江为何要杀二奶阎婆惜 阎婆惜爱“红杏出墙>

推荐阅读

宋江> 李逵> 林冲> 鲁智深> 武松> 孙二娘> 扈三娘> 卢俊义> 燕青> 吴用>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