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隋炀帝杨广
目录
位置:主页 > 历史故事 > 隋炀帝杨广 >

最不该亡国的亡国之君 杨广的梦想真的很伟大

依据《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为炀。”李渊夺位后,便将这个恶谥给了杨广。而杨广还是李渊的亲表弟,两人共同的外公是独孤信。

“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作相公。若使二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一文雄。”

历史上的隋炀帝并非一个昏庸无能之辈,《隋书》说他“少敏慧,美恣仪”,弱冠平陈,显示了其马背上的功力,《隋炀帝集》则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唐太宗李世民翻阅之后说:“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资治通鉴》中说杨广自负其才学,每每傲视天下之士,曾对侍臣说:“天下人说我当皇帝纯粹是因为血统吗,假设令我与士大夫们考试选拔,当为天子的也一定是我。”

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广被封为晋王,当时只有13岁。杨广20岁时,率军浩荡南征,一举平定南陈,结束了自“永嘉之乱”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此后,杨广屡建战功: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

文武双全,才华出众,做得帝王,反误了平生,换来的是千古骂名。隋炀帝第二次到“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人间繁华地江都时,作了《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云,潮水带星来。朱乾云:“隋炀自负才高,今观此词,未见其必亡国。如‘暮江平不动’,即唐人能手,无以过之。”

唯物史观认为,把王朝的兴衰归功于某个帝王的贤愚是唯心主义的说法。而杨广也的确不具有亡国之君的特征。资治通鉴中对杨广的正面描述不多,但即使如此它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出类拔萃:“晋王广美姿仪,性敏慧,沉深严重;好学,善属文;敬接朝士,礼极卑屈;由是声名籍甚,冠于诸王。”在嫡长制下,才能出众的庶子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他如果不想在猜忌中郁郁而终,就只有选择铤而走险的办法。晋王杨广、秦王李世民、燕王朱棣都是如此。这三个人中间,朱棣残暴而缺乏教养,李世民也决不象贞观政要里描写得从谏如流,体恤民力:在天下初安,疮痍未复的情况下,他631年整修洛阳宫,632年扩建九成宫,634年新建大明宫,637年建飞山宫,640年建襄阳宫,646年建翠微宫,647年建玉华宫,每次动用民工动辄以十万计。但他们比杨广幸运,成功地维持住了帝国并把他传给了后代。

这样看来,剑桥史对杨广的评价比较客观:(杨广)从他的勤奋的父亲手中继承了一个统一和繁荣的帝国。他计划武力扩大帝国的领土和影响,并付诸行动。但他的这些梦想和远征既不是狂想,也不是没有前例的。它们倒不如说充实了他父亲已经仿效而他本人设法去完成的汉帝国的模式。只是由于他最后一次冒险行动的灾难性的失败,他的过去给人以恐怖的形象,他执政的全部历史才遭到了歪曲。

纪录片《大隋王朝》主题曲这样唱道:“文质彬彬,威风凛凛。只道是并吞八荒,功盖万古;横槊赋诗,笑傲前尘。却不料,南征北战竭民力,予雄予智失民心。眼看着,如画江山都丧尽,好头颅也与那诗歌肝胆分。只落得,一代英雄归黄土,几行烟柳掩孤坟。这才是,运河悠悠连今古,载舟覆舟俱凡人。”

相关内容

杨广弑父夺位 只是因为杨广想得到后宫妃子陈> 隋炀帝造“如意车”有何用处?隋炀帝有何目的> 隋炀帝有没有杀父?隋炀帝杀父淫母之谜大揭秘> 荒淫无诞的隋炀帝杨广居然也被萧皇后带了绿帽> 历史上最“隐忍”的隋炀帝 为争皇位“性压抑> 为了震慑番邦 杨广办了一次杂技嘉年华堪比奥> 隋炀帝曾率百万大军远征 最后躲在宫里声色犬>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