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隋炀帝杨广
目录
位置:主页 > 历史故事 > 隋炀帝杨广 >

历史上最会装的皇帝杨广 14年折腾毁掉庞大帝国

说到隋炀帝杨广,很多人都会联想起三件事,东征高句丽、大运河和洛阳城。不过这个人的失败在于急功近利,但三代人才能完成的事情偏偏要一代人就做完。这么不惜民力,国家不败亡才怪。其实这个人还非常会伪装自己,为了能够击败各个杨勇,杨广可以说做到了尽善尽美。但是毕竟这不是真实的杨广,在杨广登基之后,他也出现了和杨勇一样的毛病,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最终在14年的时间中,杨广葬送了父亲杨坚留下的隋帝国。

一、为了获得所有人的支持,杨广只能伪装到底

中国古代立太子,分别有立嫡、立长、立贤三个办法。不过在杨坚这里立嫡就算了,杨坚是出了名的气管炎,他的五个儿子全是独孤皇后所生。因此立嫡这个方案不可行,大家都有这个资格。而杨勇作为嫡长子,自然而然的成为首选。杨广排行老二,如果他想成为皇帝,就必须依靠立贤这一条。为了击败他的哥哥杨勇,杨广就必须做出一系列的伪装。杨勇崇尚佛教,而且平日里十分铺张浪费,这与十分节俭的杨坚格格不入。而杨广发现了这一点,他自己将王宫装饰的非常简朴,而且王菲也没有多少奢华的首饰。在杨坚心里,杨广的地位在不断提高。由于杨勇脾气暴躁,喜怒哀乐全在脸上,这样以笑里藏刀著称的杨坚非常失望。

目前独孤皇后说话的分量很重,为了赢得母亲的欢心,杨广下了很大的功夫。独孤皇后最讨厌男人好色,但是太子杨勇的表现却让独孤皇后很失望。杨勇对自己的太子妃非常冷淡,还养了好几个偏妃。而杨广的表现让独孤皇后非常满意,杨广和自己王妃感情相当好,颇有举案齐眉的味道。只做这些还不够,杨广必须让自己的母亲认为杨勇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在出任扬州总管时,杨广哭着向独孤皇后告别,说自己可能再也见不到母后等等的话。独孤皇后询问缘由,杨广回答说:“杨勇刚刚去世的妃子,其实是杨勇毒死的。”这让独孤皇后勃然大怒,独孤皇后认为:“此子若登基,吾儿无可幸免矣。”独孤皇后担心杨勇登基之后,会对兄弟们进行大屠杀。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独孤皇后在之后的很长时间内,一直怂恿杨坚废掉杨勇。

二、进一步获得了重臣和军队的支持

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统帅50万军队南下进攻陈朝。战斗经过几乎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只能用摧枯拉朽来形容。但是接下来杨广的表现却让人刮目相看,在行军过程中,杨广对杨素等老臣十分的尊敬,就如同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这很快得到了这些重臣的支持,在杨坚关于废太子的问题犹豫不决时,杨素等重臣力挺杨广。杨广在江南地区的政策也是颇得民心,杨广在江南处理冤假错案,降低服徭役的时间和赋税的种类。这一系列政策赢得了民心,这样杨广的声望水涨船高。在父亲杨坚看来,自己的这个儿子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在处理政务上,除了询问太子之外,也开始询问杨广的看法。

刚刚灭了南陈,北方的突厥就开始大举南下,杨广再次奉命出征。在行军过程中,由于军粮运输不利,以至于军队出现了暂时的断粮。杨广当众把自己的个人口粮分给了士兵们,而且表示自己不再吃饭。这一举动打动了那些士兵,士兵们山呼万岁(当时万岁并非皇帝专用),杨广获得了士兵们的支持。在与突厥的作战中,杨广也是一直冲锋在前,最终在陕西北部将突厥军队击溃。杨坚得知此事之后,用盛大的仪式迎接杨广的归来。其实到了这个份上,杨勇想不败都难。全国各个方面都支持杨广,父亲和母亲也明显偏向弟弟。在600年一个偶然事件使杨坚下定决心废太子,这也是杨勇自己找死。

三、自己的急功近利,最终葬送了庞大的帝国

公元600年冬至,杨坚在大殿上接见百官朝贺。杨坚发现仪式结束后,官员们都没有回家,他们都去了太子的住所。原来杨勇也准备了一套一模一样的仪式,百官必须再向他朝贺。这一举动让杨坚暴跳如雷,这分明是想提前接班。杨坚认为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有发动政变的可能,此后不久就废掉了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4年之后,杨坚撒手人寰,关于杨坚的死因有太多的传说。杨广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位,他开始着手三件事,修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东征高句丽。这些政策本身没有错,之后的唐朝也是这套政策。杨广错就错在太急功近利,他想把三代人才能做完的事情,在自己的手里全部干完。换句话说,他即想做汉文帝,又想做汉武帝。这就出问题了,最终激起了农民起义,各地势力风起云涌,庞大的隋帝国陷入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相关内容

杨广弑父夺位 只是因为杨广想得到后宫妃子陈> 隋炀帝造“如意车”有何用处?隋炀帝有何目的> 隋炀帝有没有杀父?隋炀帝杀父淫母之谜大揭秘> 荒淫无诞的隋炀帝杨广居然也被萧皇后带了绿帽> 历史上最“隐忍”的隋炀帝 为争皇位“性压抑> 为了震慑番邦 杨广办了一次杂技嘉年华堪比奥> 隋炀帝曾率百万大军远征 最后躲在宫里声色犬>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