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客家人与客家文化
目录
位置: > 生活类书籍 > 客家人与客家文化 >

一 客家人——汉族的独特民系 2 客家先民的历次大迁徙

第二节 客家先民的历次大迁徙

那么,客家先民究竟经历了几次南迁?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客家史研究权威罗香林提出,客家人经历了5次大迁徙。有的学者则认为客家人有过6次大迁徙。

这两种看法的分歧在于:2000多年前的50万秦军南下,是不是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大迁徙。罗香林没有提到这是客家先民的迁徙。而“六次南迁”论者则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止南方百越民族进犯,便派屠椎、赵佗率领50万大军南下,驻扎在五岭南北。不久,秦朝灭亡,这些秦军仍居留驻地,与当地百越民族中的南越人融合后,大部分人成了今天广东、广西一带粤语地区的先民。另一部分便是今天赣南、粤北、粤东地区的客家人的最早祖先。赵佗当年曾任龙川县县令。如今在广东这个纯客住县内,便有四个姓氏是赵佗带来的北方汉人的后裔。他们认为,50万秦军南下是中原汉人的第一次南迁,也是客家先民的第一次迁徙。

客家先民的第二次大迁徙,始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为避战乱,中原汉人开始南迁。魏、蜀、吴三国纷争,黄河流域战火连年,民不聊生,百姓四处逃难。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和“八王之乱”,历经18年,中原士民纷纷南逃。特别是公元311年的“永嘉之乱”,匈奴贵族率兵攻陷洛阳,俘虏怀帝,杀人三万之众,后来还逼得晋元帝迁都江南建康。于是,苦于连年战乱的中原士族百姓,纷纷跨黄河,渡长江,逐渐迁到安徽和江西的长江两岸。“洛京倾覆,中州仕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晋书》王导传)当时,在百万南迁的人流中,有70余万南渡长江,一部分迁移到江苏、浙江和福建。“永嘉之乱,中原士族,林、黄、陈、郭四姓先入闽。”(唐代林谞《闽中记》)“晋永嘉二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明代何乔远《闽书》)另一部分则迁往江西北部,再溯赣江而上,来到赣南地区,有的甚至迁到赣闽交界处。

唐代末年的黄巢农民战争和藩镇割据,特别是黄巢起义军的征战,波及长江中下游和南方各省,使客家先民住地成了战祸的要冲。于是,他们只好再次迁徙,移居到当时未蒙战乱的江西东南部和福建西部,还有一些则进入广东东北部。这是客家先民的第三次大迁徙。

第四次大迁徙是南宋末年。当兴起于北方草原的蒙古贵族的铁骑席卷而来时,怯懦无能的南宋帝室,仓皇逃往福建、广东。这时,定居江西、福建的客家先民,或随之南迁,流入广东东北部,或响应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的号召,勤王抗元。

元代初期,在元朝统治者的高压下,客家聚居区人口大减,经济、文化也受到摧残。后来,经过明代的休养生息,闽粤赣交界处的客家地区,经济复兴,人口繁衍了。然而,这些地区山多田少,此时已不能满足发展。到了清代初叶,朝廷实行移民政策,于是客家人便积极响应,大举南下、西迁。南移者,迁入珠江三角洲及广东西部一些沿海地区,其中包括今日深圳和香港九龙、新界等地。这是客家人的第五次大迁徙。

第六次大迁徙,源起广东西部的土、客大械斗。这是由于居住在广东台山、开平、四会等地的客家人,人口激增,与当地居民的矛盾日益加剧,终于在1856年爆发了持续12年之久的大械斗。清朝政府在调解、弹压之余,再次移民。于是,由官府拨钱,“成年者每人八两,未成年者每人四两,各发执照,使往他处垦殖”,将这一带的客家人迁至信宜、徐闻等粤西山区和雷州半岛,以及今日的广西合浦、钦州和海南岛等地。

本文采用五次迁徙的说法。

推荐阅读

富爸爸穷爸爸> 二十四重人格> 九型人格> 日语轻松入门> 四季养生食谱> 客家人与客家文化> 至味在人间> 葡萄酒品鉴艺术> 女性服饰搭配技巧> 女人骄点>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