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达芬奇密码
目录
位置: > 外国文学 > 达芬奇密码 >

《达·芬奇密码》读后感·上帝力量的尘世源泉

从文学角度来讲,这确实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旁征博引,悬念迭起,既有感官上的享乐,也有知识上的收获。然而我个人还是更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觉得后者比前者更为“单纯”地是推理的盛宴——在这个平凡英国老妇人的笔触里,不见刀光剑影,一切只在意念中开战。波洛“灰色的脑细胞”一开动,读者全然进入思想的世界。而《达芬奇密码》与之相比,气势固然磅礴,然而多少有点美国大片的气质,张扬有余,沉淀不足。我尤其不是太喜欢里面关于科学技术的描写,觉得过于现代气息,少了推理小说的那么点陰森气。

然而,我还是尤其喜《达芬奇密码》。教会不断地强调这只是小说而不能当作神学事实,就如同告诫我《所多玛120天》只是色情影片而已。我没有看过《所多玛120天》,但那些影评和影片背后的故事让我觉得,说它是色情片绝对是对导演的侮辱。萨德也许只是一个单纯的变态 ;但是皮尔·保罗·帕索里尼在二战后决定拍这样一部恶心死人不偿命,事实上最后搭上了导演本人性命的片子,绝对有深刻的意义——就像弗洛伊德决定用“”来阐发理念,福柯用史来表达观点一样。毕竟,不是每个导演都有勇气和资本拍出一部名垂青史的色情片的。何况,如果只是想要获得刺激,《所多玛120天》对于正常人来说,引发的绝对是障碍而不是快感。

似乎扯远了。我并不是反对教会;而是,作为一部也许被认为“反基督教”的小说,《达芬奇密码》能够如此畅销并不是没有原因——要注意,不只是在中国畅销,在美国这样的新教国家仍然高居排行榜第一。何况,我从来不认为它反基督。我从这书里获得了格外属灵的感动;我相信,上帝的力量即使在反对的声音中一样可以震撼人心。

作为基督徒,很多人问过我对《达芬奇密码》的看法。目前市面上有一本书叫做《破解达芬奇密码》,大概的意思就是要说,《密码》中的观点是错误的,而耶稣真的是神,这是可以证明的。我一直不愿去看《破解》,原因有二,其一是我觉得没有必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巩固信仰和证明神的存在。因为信仰,本来就是形而上而纯粹精神的东西;神,是道成肉身,而道,是word,是纯粹精神领域的存在。因此,巩固信仰不需要通过史学或者生物学的方式来证明,就像进化论的学者可以是基督徒,而否定进化论的人可以是佛教徒一样,科学地证明本来就跟信仰的存在和发展没有必然的辅助关系。而神,作为万物的创造者和绝对的存在,怎么可能被他的所造物证明呢?因此,《破解》也许可以巩固某些因为看了《密码》而动摇信仰的灵魂;但是这样的巩固,很可能又被别的科学证据所推翻。因为说到底,这样的信仰还是基于科学,始终无法向超验的思辨开放。其二,我不愿接受《破解》的内容是因为,我希望《密码》所说的一切,是真的。

以上的文字似乎过于冷静,但其实,在我行文之初,是怀着无比的感动和震撼。《密码》已经拍成电影 ;不评价电影 本身,但每次看到关于抹大拉的玛丽亚的镜头,我就有颤栗,心律失常的感觉。耶稣是神也好,但是它道成肉身了,为什么不能在世上留下他的后代,让我们能够用血肉的方式与神同在?耶稣是人也罢,但他向终极存在惊人开放,不就给俗世中的人们一线希望,告诉世人我们也可以走向永恒?

欲,是人类不能超越的原罪。然而情欲,也是世界不断繁衍存在的原动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受到神的祝福的,为亚当创造夏娃的,也是耶和华上帝。旧约中的雅歌说过,爱情如死之坚强。因为,能战胜死亡的,就是由带来的后代的繁衍。,是最大的;因发生的关系,是上帝在尘世的力量源泉,这力量让我们可以生生不息。我们是按照神的形象所造的人;我们有责任,依照心中的想望,源源不绝。

所以,耶稣为什么不能有伴侣呢?在世上留下神的后代,有什么可怕呢?我们,不都是神的子女么?有时候,真的希望教会能了解,metaphor的含义——圣经就是一部metaphor的集合,只是按照字面意义的理解,容易引发另一种形式的科学主义。而《密码》,不过是丹·布朗的一种隐喻。

科学和信仰,从来都不是对立的;现世的人们在把宗教当作迷信的时候,其实已经将科学当作另一种形式的宗教;而信仰,如果也借助科学的方法予以证明,必然不能深入人心。经验的科学和超验的精神怎么会有冲突呢?产生冲突的只是人的局限。而对人本身的有限诚实,也是一种信念,一种被基督教所要求的信念。《达芬奇密码》告诉我们人类的伟大;而丹·布朗的另一部小说,《天使与魔鬼》,告诉我们科学的愚妄。

丹·布朗,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布道而已。

推荐阅读

约翰克利斯朵夫> 偶像的黄昏> 大长今> 沉船> 窗边的小豆豆> 沉思录> 百年孤独> 爱的教育> 奥德赛> 阿甘正传>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