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蕙风词话翻译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蕙风词话翻译 >

11--15

11

作词最忌一“矜”字。“矜”之在迹者,吾庶几难免矣。其在神者,容犹在所难免。滋事未遽自足也。(《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矜”者,做作也,炫才也。做作不可,炫才犹其不可。“矜”之在字,犹可医,矜入骨髓者,断难医矣,此所谓病入膏盲者也!

12

填词先求凝重。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若从轻倩入手……即为疵病矣。(《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晚清风雨如晦,国运式微,感时伤世,常州派词人倡导填词当有寄托,而此寄托又当以凝重一格出之。所以他们推崇宋末元初的遗民词,认为有寄托且风格凝重,而鄙弃“花间”,认其为轻倩儇薄,殊不知《花间词》活色生香者亦不少。总之,他们的词学观乃形势使然。不过,填词从凝重一格入手总是不错的,轻倩伤格。然如认轻倩为生动新颖,谬矣!

13

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而能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也。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也,非可强为,亦无庸强求,视吾心之酝酿如何耳。吾心为主,而书卷其辅也。书卷多,吾言犹易出也。(《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蕙风首倡“词心”说。“词心”很难讲,蕙风也没有明确介定。这是中国古代诗话词话的特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缺少西方文论的理性精神,大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过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仍可以窥测“词心”的一些蛛丝马迹。

一曰“江山”“风雨”。它可以指自然界之一切景象,也可以指社会风云变幻、个人遭际,但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词人或是登山临水、面对风雨,寄托心中之感受;或是胸中久蓄块垒,恰遇可以触发心机之江山、风雨,形成契合。二曰“万不得已”,此指一种心境。当此心境受外界自然风雨和社会生活之剌激、压迫时,骨哽在喉,却又欲说无端三。曰“酝酿”。当外界物象对词人压迫剌激日久,词人情感积蓄日厚,就形成了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综观上述,蕙风继承的仍是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词学观,融入了创作时的心境和状态,形成了自己的“词心”说。所谓“词心”,简洁地说,就是词人感受外界物事时的一颗灵敏之心。“万不得已”四字是关健,有此四字则有词心,无此则无词心。此心应是心中有物,若心中无物,必是无病呻吟。这物必是自己独有之物,不是泛借他人之物,或以热门话题充物。

14

吾苍茫独立于寂寞之区,忽有匪夷所思之念,自沈冥杳蔼中来。吾于是乎有词。泊吾词成,则于顷者之一念若相属若不相属也。而此一念,方绵渺引演于吾词之外,而吾词不能殚陈,斯为不尽之妙。非有意为是不尽,如书家所云无垂不缩,无往不复也。(《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此段话初读有些玄奥,其实第一句讲的是诗词创作时的一种临界状态,情感冲击达不到这种状态,断难为词。后数句讲的是为词当“含蓄”。含蓄与寄托,都是常州词派的重要词学观。值得注意的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含蓄”,非词人有意为是,实乃词作之自然流露,有意为是,则假,是秀含蓄,非真含蓄也。

15

人静帘垂,灯昏人暗。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砌虫相和答。据梧冥坐,湛怀息机。每一念起,辄设理想排遗之。乃至万物俱寂,吾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肌骨清凉,不知斯世何世也。斯时若有无端哀怨怅触于万不得已;即而察之,一切景象全失,唯有小窗虚幌、笔床砚匣,一一在吾目前。此词境也。三十年前,或一月至焉。今不可复得矣。(《蕙风词话》卷一)

解读:此条较上条更为玄奥,其实所讲乃是创作灵感的产生及捕捉全过程,蕙风将此叫作词境,不很贴切。灵感产生诚然不易,但也不至于如蕙风所言,“三十年前,或一月至焉。今不可复得矣。”这就把灵感神秘化了。一部《蕙风词》,晚年力作不少,可见“今不可复得”乃文人夸张之辞,宁可信乎?不过,灵感产生也绝非易事,一日数至是极为罕见的。吾不知诗家词人,一日数首或一日十数首,灵感何其多也!

推荐阅读

四大文学名著> 唐诗> 宋词> 诸子百家> 史书> 古代医书> 蒙学> 易经书籍> 古代兵书> 古典侠义小说>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